许石林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
看了这句话,你还有什么脸面嘲笑春秋时期?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赐稿
原载于 “许石林”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十月十一日己卯
耶稣2024年11月11日
一向对中国古代战争史有兴趣,近来搬书房,给几个学校、图书馆捐了不少书,但诸如古代战书、历代檄文之类则保留,时不时看看,感染其辞气之精悍,用以矫正文气之绵弱,大有益处。因此,收到四川李竞恒博士所赠新书《干戈之影》,就很有兴趣。我没想到李竞恒博士会写一本商代战争的史学专著。三代可征者,渺矣!所可见证者,安阳殷墟妇好墓之遗迹——记得那年和演员李诚儒同席,说到新编戏曲,李诚儒说他怀揣一个剧本,写商代女英雄妇好的,最适合文武全才的演员比如史依泓排演。不知为何至今没有上演。妇好之事,过于遥远,若用前人编剧之法则可;若依今人编剧之习,必去戏甚远。读李竞恒博士这本新书,就是带着类似疑问和兴趣翻开的。
其实我以往感兴趣的,是春秋时期的战争文献。有所感悟,喜与人分享。曾有学生专门请教过:春秋战争,有礼仪,比如:须师出有名、不乘人之危、不斩来使、不杀俘虏、约定地点和时间、打仗有程序等等诸多约束,请问:这还是打仗吗?宋襄公因此为人耻笑……这礼仪不是太迂阔了吗?
复曰——
就因为后来不遵守这些礼仪,才称战国。今人看春秋价值观,以其迂阔而讥讽嘲笑之。其实,他们讥嘲曾经盛开却早已枯死的古老道德文明之花,并不能证明自己今天的道德文明之花更美更香。要知道,一个时代的价值、道德文明是一个整体,比如拘泥如上迂阔战争礼仪的时代,也同时信崇过“伐冰之家,不畜牛羊”这样的价值,即富贵人家不与细民争利,许多可以赚钱的事,有身份地位的人绝不去做。不像今天的世界,有能力的人,总算计老百姓的活命钱。把这称为本事、许为能力。这样一比,你还耻笑春秋礼仪迂阔吗?表面上看,春秋价值的确迂阔,可是,你见这种价值死亡,还忍心讥嘲吗?不应该悼祭怀念吗?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看戏曲《搜孤救孤》(《赵氏孤儿》)?你听孟小冬演出《搜孤救孤》实况录音,那嘈杂不清晰的录音,每到激切处,台下爆发出震天的叫好声,真如掀开棚顶一样的震憾,那是观众参与到了这种集体悲怆抒情。这就是对那种早已凋谢的古老道德之花的追悼和缅怀。
过于崇高的价值,凡人的确做不到,可以是人之常情,但若连神往和崇敬都没有,连看到别人缅怀追悼都讥嘲其迂阔,就是丧失人之为人的上进之心。正如你做不到像程婴一样舍弃自己的亲生、公孙杵臼舍弃自己的性命去救赵氏孤儿,你一定要将其人其事,重新编排成符合自己今日价值和真实逻辑,这就不只是伤天害理了。
上述应答发在朋友圈,社科院杨立青先生以雷海宗先生的话作证:“春秋时代,在任何高等文化的发展上,都可说是最美满的阶段。它的背景是封建,它的前途是战国。它仍保有封建时代的侠义与礼数,但已磨掉封建的混乱与不安;它已具有战国时代的齐整与秩序,但尚未染有战国的紧张与残酷。人世间并没有完全合乎理想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形态,但在人力可能达到的境界中,春秋时代可说是与此种理想最为相近的。”
2024年11月11日
责任编辑:近复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