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永】熔铸古今 会通东西 ——从新编《汤用彤学记》看汤学传承和时代意义

栏目:书评读感
发布时间:2024-12-16 19:09:58
标签:

熔铸古今 会通东西

——从新编《汤用彤学记》看汤学传承和时代意义

作者:赵建永(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冬月十一日己酉

          耶稣2024年12月11日

 

2024年9月9日是先师汤一介逝世十周年纪念日,为传承弘扬先生德业,汤一介研究会、三智书院等机构在京成功举办《汤用彤学记》新版发布会暨汤学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新书和汤学的学术价值、传承发展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贡献等问题发言,一致认为该书是研究汤学绕不开的基础文献,并引发持续热评。在师母乐黛云的鼎力支持下,我与师兄雷原所编《汤一介学记》在汤师归安时得以刊印,而新版《汤用彤学记》发布会在乐师母归安之日顺利举行,这种巧合似乎有些薪传火续的意味。

 

在汤一介、乐黛云指导下

编订《汤用彤学记》

 

我的家学渊源深受汤门和汤学的影响。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研究生,家父的哲学业师是汤用彤的得意门生冯契先生。冯契1937年始受业于汤用彤,后来成为颇具原创性的哲学家。汤师最为欣赏的当代哲人就是冯契,汤师走上哲学探索道路的重要原因是受到冯契智慧说的感召。由此缘分,我自幼景仰这些前辈学者,1996年求学北大,做汤师的学生和助手十八载,这在60年前便已埋下伏笔。

 

从汤用彤去世至今,学界已刊行四本纪念文集、五本研究专著和数百篇专文,相关文献则以万计。在此基础上,精选结集成一部《汤用彤学记》是我们多年来的心愿。《汤用彤学记》自2011年三联书店首版(22万字)后,《光明日报》《读书》等时有推介。十余年来,该书已成为广被海内外学者引述的经典作品。

 

在乐师母的长期关怀和指导下,《汤用彤学记》近由济南出版社、汉唐书局精装增订再版(35万字),以全新面貌面世。汤用彤的主要学术成就集中在汉唐时期的历史文化,而《汤用彤学记》的增订新版,最终由济南出版社、汉唐书局精心策划、编校并隆重推出,体现了两者之间深厚的渊源和缘分。新版的一大亮点是复原了初版由于篇幅有限等原因而删去的十万字,在全面校订初版的基础上,新增加了一些图文资料。汤师和乐师母各自为此书贡献了两篇重头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汤用彤会通古今中外的学术思想及其家风家学的传承与发展。新版《汤用彤学记》作为乐师母亲自审定并出版的最后一部力作,与《汤一介学记》交相辉映,皆满载着乐师母对汤师学术生涯的倾心相助与深情厚爱,犹如珠联璧合,共谱佳话,同时也凝聚了他们对文化传承与进步的殷切期望。如今翻阅着新版《汤用彤学记》,我心中充满了对汤先生、乐师母的深切怀念与由衷感激。

 

“学记”典出《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论教育和教学的著作。“学记”融汇了学谱、传记和纪念文集的优点,“学记”系列丛书的主编多系传主的哲嗣或学术传人,如《蒙文通学记》的主编蒙默是蒙文通之子。

 

在2007年拟编《汤用彤学记》时,汤师正忙于全面铺开《儒藏》工程,考虑到我素来研究汤学,于是邀请我一起主编。三联书店赠送我们一套新出的“学记”,即《励耘书屋问学记(增订本》《师门五年记·胡适琐记(增补本)》《量守庐学记》《量守庐学记续编》《蒙文通学记(增订本)》,以供编书参考。面对这五册书两人如何公平分配的问题,汤师巧妙地解决了。他首先自己留下增订本《蒙文通学记》自阅,然后将其他四册《学记》各自均分两册,并将他收藏的初版《蒙文通学记》赠我。最终,我们每人平均得到了三册书。由此可见,汤师在处理日常琐事时体现出善于平衡、公道圆融的人生智慧。

 

对这种“以旧换新”,当时我尚未充分理解其价值意义,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觉得这本盖有篆文“乐黛云汤一介藏书印”的旧书无比宝贵。此书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如2009年汤师在《汤用彤学记》序言中写道:“三联书店出版过老一代学者的《学记》多种,我看到最早的一本是《蒙文通学记》。”早在1890年汤一介先生的祖父汤霖就与蒙文通的恩师廖平一起参加殿试考中同科进士。自1923年起汤用彤与蒙文通在内学院成为同窗好友,后又成为同事,终生相互引为知音至交。这种世代传承的交情和学谊弥足珍贵。

 

编撰特色、学术价值及现代意义

 

汤用彤的一生折射出中国学术现代化筚路蓝缕的开创历程,为充分反映他熔铸古今、接通华梵、学贯中西的治学特色。自接约稿后,我与汤师反复研讨,从各类一手资料中精选出代表性文献50篇。作者都是汤用彤的师友、家人、弟子和后学,如白璧德、胡适、吴宓、张岱年、钱穆、容媛、贺麟、季羡林、冯契、任继愈、石峻、汪子嵩、王元化、邓艾民、何兆武、萧萐父、杨祖陶、杨辛、汤一介、乐黛云、张岂之、黄心川、宫静、吴学昭、镰田茂雄、楼宇烈、武维琴、牟钟鉴、蒙培元、许抗生、王守常、钱文忠、麻天祥、孙尚扬、赵建永等。

 

再版时我新加一篇《导言》,并重新整理增补了三篇附录《汤用彤先生治学语录》《汤用彤已刊论著系年》《汤用彤未刊稿简目》,其中语录凝聚着汤老精深的见解和体会,虽为零星片断,却系点睛之笔,闪烁着智慧光芒,足资启发。我们在整理全部汤著、学界相关研究和撰写系列汤学论著基础上编成《汤用彤学记》,看过此书的读者,通过阅读汤师指导我编撰的《汤用彤编年事辑》等文集、评传、年谱,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汤老的学行及其学脉源流。

 

汤用彤逝后60年来,汤师与我相继从遗稿中整理出《读〈道藏〉札记》《佛典举要》《道德为立国之本议》等文并写成“学记”体裁的解读文章,发表于《历史研究》《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世界哲学》《佛学研究》等刊,不断推动着学界对相关哲学文化问题的研讨。汤师逝后,我们又编成《汤一介学记》,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在汤用彤父子的“学记”中,我们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学术文化的传承之力。这种力量汇聚成流,形成了“大汤门”“汤学”等学术流派。“大汤门”是由汤用彤、汤一介的学生及其再传弟子所组成的学术团体。如,当汤用彤先生的再传弟子王卡教授遇见汤一介先生的再传弟子时,就亲切地以同属于“大汤门”相称呼,彰显出深厚的师门情谊。汤学指汤霖、汤用彤、汤一介三代人及其后学,通过学术研究与实践所形成和发展的学术传统与思想体系。这个学术共同体及相关项目,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汤学一脉相承的学术思想,还拓展了中国哲学等领域,推动了国学和跨文化研究的融合创新。汤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诠释中国文化的新视角,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树立起了典范。尤为可贵的是,汤学倡导求实创新的精神和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方法,促进了中国式现代化学术话语体系的发展。

 

回顾总结汤用彤父子的学术成就对于我们的学风建设、学科建设和文化建设乃至文明交流互鉴,都具有深远意义。纪念汤先生父子最有意义的方式,莫过于把他们的人生智慧、学术理念和理想事业传承并发扬光大。时光悠悠,转眼已是汤用彤先生仙逝六十载、汤一介先生离世十年。中国现代学术的参天大树,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挺拔葱郁,而新版《汤用彤学记》恰似一股清泉,灌溉、滋养着这片学术沃土,也寄托着我们无尽的思念与敬仰。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