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赟:《天下时代中国思想的精神突破及其相关问题》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4-12-21 14:42:14
标签:

陈赟:《天下时代中国思想的精神突破及其相关问题》

来源:“曾子与儒学”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五年岁次甲辰冬月十六日甲寅

          耶稣2024年12月16日

 

12月14日下午三点半,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大学曾子研究所、曾智明“曾子学术基金”、曾子研究院、中国哲学史学会曾子研究会、《曾子学刊》编辑部、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曾子讲坛第十七讲在知新楼A座2106室举行。本次讲座题为“天下时代中国思想的精神突破及其相关问题”,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陈赟教授主讲。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曾振宇教授主持本场讲坛,山东大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访问学者邓红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沈顺福教授、陈晨捷副教授、李富强副教授参与本场讲坛。

 

 

 

曾振宇教授向与会师生介绍了陈赟教授近年来的治学方向:陈赟教授是国内哲学界的杰出学者,长期致力于道家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文明问题的研究。此次讲座陈教授以“天下时代与精神突破”为核心议题,从沃格林的天下时代理论出发与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理论进行比较,探讨了世界历史或普遍历史的再奠基问题,以及“人类内部的历史共同起源”问题。

 

陈赟教授首先阐述了沃格林的天下时代理论。陈教授认为,这一理论认为天下时代是人类精神历史的基础,涉及精神化、精神飞跃等概念,标志着轴心民族对自然民族的突破和新纪元意识的产生。陈教授详细解析了精神突破的实质,即从仪式文化与神话文化到理论文化的飞跃,以及这一飞跃如何影响对存在秩序的符号化表达。精神突破不仅仅是文化或思想上的变革,更是人类对自身存在和宇宙秩序认识的深刻转变。这一时期的精神突破核心是对宇宙的紧凑经验的解体和生存真理的分化,导致了超越性意识和历史意识的诞生。通过对比,陈教授指出,沃格林否定了轴心时代的线性思维以及从世间中的现象来讨论精神突破,认为精神突破(其核心是神显问题),乃是“历史中的意义”的源头,而非人类历史中的世间性现象,而是神人居间、时间与永恒居间的张力性结构;人的历史神显戏剧在永恒之当下的上演,这就是历史中包含着从时间进入永恒的超越性路线。另外,历史创生论这一绵延数千年的符号化表达,使沃格林意识到历史不再是不同时期或符号化表达的前后相继的过程,而是改变思路,从单一线性的过程走向多元节点的意义之网。

 

 

 

陈教授详细阐述了天下时代的三元组构,包括精神突破、帝国扩张和历史编纂。他解释了帝国扩张如何摧毁了原有的封建社会和生存形式,引出了精神突破和历史编纂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解释了历史编纂如何体现了对作为新视域的历史的意识。对于天人关系,陈教授指出,天下时代的一个特征就是超越性意识的兴起,这一超越性意识在中国思想的语境中就是天人问题。天则从前天下时代作为宇宙内的最高事物的天到天下时代作为万物或世界之根据的超越之天,对神性实在的意识,人不再将其视为宇宙内的,而是视为超越此世的,且对神之临在的符号化从宇宙内诸神转到作为神之临在场所的人心。人从前天下时代作为宇宙中的存在者的人(内在于世间的、非超越性的宇宙内事物)被重新理解为超越性的存在者,即生存在天人两极张力中的居间存在者。人只能以人道的方式走向与天道的相参,而不是舍弃人道的方式来达成天人的合德。

 

 

 

陈教授探讨了经的生成与孔子的圣化,其认为二者作为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是天下时代天人合撰的共同成就。他详细阐述了经作为常道与史的张力,并提到了对于“文明”的一种畸变性理解,即精神性天下的教义化和实体化。陈教授认为,文明作为文之明,有两种理解的方式:进步意识形态中的文明(与野蛮、不开化对立),以及文质彬彬的文明观(包括文质对待、文化质与质变文、文质两尽三个层次)。最后,陈教授总结指出,文明不是对象化的实体或客体,而是人之德的相感相召,具有跨世代、跨时空的性质。文明意味着通过人的参与,以文相感相化,文而后能明。天下只有通过这种文之明才能成为天下人的天下。

 

 

 

曾振宇教授总结指出,陈赟教授的讲座内容涵盖了天下时代与精神突破、天人问题、古今问题、圣王问题、经史问题以及文明问题等多个维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中国精神突破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理解世界历史的元尺度问题提供了深刻的洞见。通过陈赟教授的精彩演讲,与会师生对天下时代中国的精神突破及其相关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