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婧宸 孟琢 王强 主编《论语文献菁华》出版
书名:《论语文献菁华》
主编:董婧宸 孟琢 王强
出版社:广陵书社
出版时间:2025年2月
【出版帮助】
孔子(前五五一—前四七九),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他一生博学好礼,笃守仁道,聚徒讲学,有教无类,周游列国,传述六艺,奠定了华夏文明的根基。孔子去世后,孔门弟子和再传弟子,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编纂汇集,整理成《论语》一书。
经过了历代的文献流传和各家的注解阐释,形成了丰富厚重而又各具特色的《论语》文献。西汉初年,《论语》传本有《鲁论》二十篇,《齐论》二十二篇。《齐论》较《鲁论》,多《问王》《知道》二篇,章句亦与《鲁论》不同。此外,孔壁中书中,有《古论》二十一篇,《子张》两篇,篇次与鲁、齐亦殊。至汉成帝时,安昌侯张禹以《鲁论》爲主,兼采《齐论》,择善而从,撰成《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又以《鲁论》爲主,参考《张侯论》及包咸、周氏之章句,考之《齐论》《古论》,爲之作注,是爲《论语》郑氏注。三国魏正始年间,何晏、荀顗、曹羲、郑冲、孙邕等人,以《张侯论》爲基础,采包咸、周氏、孔安国、马融、郑玄、陈群、王肃、周生烈八家之说,﹃集诸家之善说,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爲改易﹄,撰成《论语集解》并奏上。何晏《集解》清通简要,在南北朝时期盛行于世。皇侃作《论语义疏》,即以何晏《集解》爲本,搜罗诸家异说,加以疏解。陆德明撰《经典释文》,亦以何晏《集解》爲本,采掇各本异文,辨明音义。李唐时期,《论语》郑氏注犹有传习,但逐渐亡佚。北宋咸平年间,国子监祭酒邢昺主持编纂《论语正义》,仍以何晏《集解》爲本,参酌皇侃《义疏》,约而修之,颁列学官,是爲《论语》官修正义。南宋朱熹毕力钻研,融汇理学,作《论语集注》,与《大学章句》《中庸章句》《孟子集注》,合爲《四书章句集注》。明代颁定程序,废旧注疏不用,以四书五经取士,朱子《论语集注》成爲官学,影响甚巨。及至王学兴起,《论语》注解,又有心学新说。有清一朝,官方尊奉朱子之学,而随着考据学兴起,清代《论语》学也有了新的发展。乾隆中期,山井鼎、物观《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和皇侃《论语义疏》从日本传入,二书的传抄和刊刻,密切推动了《论语》学的发展。彼时,享保刻本《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先以抄本方式,在江南和京师一带流传,并入《四库全书》,学人得以知晓《论语》古本异文。嘉庆初年,阮元翻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并在诂经精舍组织编纂《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摭录善本,雠其同异。至于皇侃《论语义疏》,中土久逸。乾隆年间,根本逊志宽延三年刊本传入中国,时任浙江巡抚王亶望嘱鲍廷博刊刻,入《知不足斋丛书》第七集,亦入《四库全书》。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出现了具有考据学特点的《论语》考证笔记,其中宝应刘台拱撰《论语骈枝》颇有影响,踵继其后者,有德清俞樾所撰《续论语骈枝》,余杭章太炎所撰《广论语骈枝》,各有掘发,阐明新意。另外,在焦循《孟子正义》之影响下,刘宝楠、刘文淇、陈立等人,于道光戊子赴江南乡试时,相约各治一经,加以疏证,撰作新疏。刘宝楠作《论语正义》,先爲长编,荟萃折衷,至同治年间,由其子刘恭冕续成,至光绪初年刊竣。在清人新疏中,《论语正义》堪称佳作。
《论语文献菁华》旨在从历代《论语》论著中,甄选其中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版本价值的著作,汇爲一编,以期反映不同时代《论语》学的特色,并爲《论语》研究提供参考。就《论语》的注本而言,以郑玄《论语注》、何晏《论语集解》爲代表的汉魏注释,和以朱熹《论语集注》爲代表的宋代《四书》学注释,是《论语》流传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三家注释,蔚爲大观,绵延不絶,承绍至今。郑玄《论语注》亡佚于唐代,自宋代王应麟,至清代马国翰、龙璋等人,率有辑佚,至鸣沙石室影印本《论语残卷》,亦爲吉光片羽,亦弥足珍贵。何晏《论语集解》,历代传抄刊刻,其中,宋末廖莹中刊刻九经,皆附释文,并有标点。廖氏板行之初,天下宝之,流布未久,元板散落。《论语集解》选用了元旴郡重刊廖氏世彩堂本,此本追摹旧本,足裨校勘。朱熹《论语集注》,选用宋当涂郡斋本,也是存世最早的《四书章句集注》刊本。就《论语》的义疏而言,梁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宋邢昺《论语注疏解经》和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分别是南北朝、宋代和清代《论语》义疏的代表。三者虽同以何晏《集解》爲本,皆爲义疏之体,或以科段解经,或删汰繁芜,或考证详赡,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各家学术旨趣和治学风气的差异。从选用的版本而言,皇侃《论语集解义疏》,选用了自根本逊志宽延三年刊本而出的鲍氏知不足斋本,该本刊于乾隆年间,后由卢文弨撰序,也在清代学者中广爲流传,影响深远。邢昺《论语正义》,选用了以元贞平水刻本爲底本翻刻的贵池刘氏玉海堂本,该本刊于光绪年间,由著名刻工黄冈陶子麟影摹覆刻。由于其底本今已不存,故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版本价值。就《论语》的校勘著作而言,山井鼎、物观《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和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分别代表了日本和中国的经籍校勘水平,也和当时的书籍流传和书籍校勘,有着密切的关联。就笔记而言,刘台拱《论语骈枝》、俞樾《续论语骈枝》、章太炎《广论语骈枝》的先后成书,呈现出朱子学和考据学发展下,朱熹《论语集注》和何晏《论语集解》的双重影响,以及考据笔记的发展,值得关注。
《论语文献菁华》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与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的师生的支持,并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出版资助。由于历代《论语》文献浩繁,文献的选目和版本的遴选,难免有疏漏缺失,敬祈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识
二〇二四年九月
【总目录】
第一册
马融注论语一卷汉马融撰清龙璋辑民国《小学搜逸》本一
论语郑氏注十卷汉郑玄撰清马国翰辑清光绪长沙嫏嬛馆《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七
古文论语二卷附录一卷汉郑玄注宋王应麟撰集清光绪巴陵方氏《碧琳琅馆丛书》本一一五
论语注十卷汉郑玄撰清袁钧辑清光绪浙江书局《郑氏佚书》本二〇三
论语残卷存卷二汉郑玄注民国《鸣沙石室佚书》本三四五
郑注论语一卷汉郑玄撰清龙璋辑民国《小学搜逸》本三七五
论语郑义一卷清俞樾撰清光绪《皇清经解续编》本三八一
第二册
论语集解十卷三国魏何晏集解元盱郡重刊宋廖莹中世彩堂本一
论语注疏解经十卷校勘记一卷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清光绪贵池刘氏玉海堂本二二九
第三册
论语集解义疏(一)十卷三国魏何晏撰南朝梁皇侃义疏清乾隆《知不足斋丛书》本一
第四册
论语集解义疏(二)十卷三国魏何晏撰南朝梁皇侃义疏清乾隆《知不足斋丛书》本一
第五册
论语集注(一)十卷宋朱熹撰宋当涂郡斋本一
第六册
论语集注(二)十卷宋朱熹撰宋当涂郡斋本一
第七册
四书评•论语十卷明李贽撰明刻本一
四书参•论语十卷明李贽撰明杨起元批点明张明宪等参订明刻本二六五
第八册
论语正义(一)二十四卷清刘宝楠撰清刘恭冕述清光绪《皇清经解续编》本一
第九册
论语正义(二)二十四卷清刘宝楠撰清刘恭冕述清光绪《皇清经解续编》本一
第十册
七经孟子考文(论语)十卷日本山井鼎撰物观补遗清嘉庆二年仪征阮氏小琅嬛僊馆本一
论语注疏校勘记十卷清阮元撰清学海堂《皇清经解》本一六九
论语骈枝一卷清刘台拱撰清道光十四年阮恩海刻《刘端临先生遗书》本五〇九
广论语骈枝一卷清章太炎撰民国二十二年《章氏丛书续编》本五四三
论语汇解凡例一卷清廖平撰民国《新订六译馆丛书》本五八三
【推荐语】
1、《论语文献菁华》旨在从历代《论语》论著中,甄选其中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版本价值的著作,汇为一编,以期反映不同时代《论语》学的特色,并为《论语》研究提供参考。
2、本书包括《论语》的注本、《论语》的义疏、《论语》的校勘、《论语》的笔记等著作,皆精选善本、底本,从内容与版本上都堪称论语文献的菁华。
3、《论语文献菁华》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与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的师生的支持,并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出版资助。
责任编辑:近复
【下一篇】王锷 著《文为在礼——礼学文献考论》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