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义军】传承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栏目:书评读感
发布时间:2025-04-10 22:07:03
标签:

传承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者:齐义军(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二月廿六日癸巳

          耶稣2025年3月25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精神追求以及价值选择,是中国人民增进国家认同、社会认同以及文化认同的强大精神源泉。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之道,已成为新时代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刘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刘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版)对“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性阐发,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的时代背景

 

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一方面,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文化多样成为全球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另一方面,在这一背景下,全球化迅猛发展也带来了文化的同质化风险。西方文化凭借强大的传播力,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使得有些传统文化元素逐渐淡化甚至消失。同时,全球化浪潮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资源。通过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跨越国界、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书深刻剖析了全球化语境下如何保持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策略与路径。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强调其重要性与独特价值,还倡导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逐渐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等,对于培育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正处于深刻的转型与变革期,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人们的文化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与提升,对传统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强。同时,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的核心要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传承发展的内在机理,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精义进行阐释,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例如,“讲仁爱”倡导孟子“仁者爱人”的仁爱观念以及孔子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创造性转化为社会主义民主,推进其发展创新,对于传承仁爱思想至关重要。“重民本”提倡“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倡导“为政以德”“以德治国”的主张。“重民本”理念深植于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守诚信”提倡遵循做人要言行一致、讲究一诺千金的原则,只有“内诚于心”,才能“外信于人”。“崇正义”提倡“君子义以为上”“有勇而无义为乱”等公正公平观念,主张正义是诚信之本、友善之根,要在弘扬民族精神和价值体系的过程中找到人生价值,使社会公平与公正得以维护。“尚和合”主张“君子和而不同”,推崇“四海之内皆兄弟”,倡导家庭和睦、与邻为善、协和万邦,与西方国家奉行的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以及以邻为壑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求大同”可以更好地接纳自由、民主、公平等全人类共同价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的现代价值

 

书中提出,正是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滋养,才成就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而这种文化已经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它不仅塑造了我们的民族性格,还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我们与世界对话的重要桥梁,展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智慧。通过深入研究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底气,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从儒家的仁爱之道到道家的自然哲学,从法家的法治精神到墨家的兼爱非攻,这些古老而深邃的思想,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性格,更为我们提供了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智慧和启示。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这些思想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们能够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传承并不意味着固守陈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色,保持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和审美观念,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观念等,对于塑造民族性格、培育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文化元素更是我们抵御文化同质化、保持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武器。它们让我们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是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繁荣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全书深刻回顾并展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厚的学术养分,更为我们提供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种可能方案。要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同时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让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发光发热。中华民族在五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承载的真理、美德与美学价值,以及它所体现的高尚精神境界屹立于天地之间。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我们应当汲取古代圣贤的智慧与精华,使其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关键基础。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将为促进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丰富性以及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作出积极且深远的贡献。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