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杰 著《东亚儒学视域中的徐复观及其思想》出版
第二章 传统中国文化的回顾与展望(Ⅰ)——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脉络中的徐复观
一、引言
二、徐复观对中国文化的解释:与钱穆、唐君毅、牟宗三比较
三、徐复观的中国文化观及其历史脉络:与胡适比较
四、结论
第三章 传统中国文化的回顾与展望(Ⅱ)——二十世纪日本与台湾脉络中的徐复观
一、引言
二、徐复观对未来中国理想图像的勾勒与自我定位:与涩泽荣一比较
三、战后台湾经验脉络中徐复观的“儒家民主政治”论
四、结论
第四章 中国文化创新的参照系统(Ⅰ)——徐复观对西方近代文化的评论
一、引言
二、徐复观对西方近代文化与思想的批判
三、从东亚近代知识界看徐复观的西方近代文化观:与福泽谕吉及胡适比较
四、徐复观与二十世纪中国新儒家学者论西方近代文化:与唐君毅及牟宗三比较
五、结论
第五章 中国文化创新的参照系统(Ⅱ)——徐复观对日本政治社会与文化的评论
一、引言
二、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日本
三、徐复观对日本的评论及其参考架构
四、徐复观的日本评论之特殊性:与当时新闻媒体意见的比较
五、结论
第六章 古典儒学与中国文化的创新——徐复观的新诠释
一、引言
二、徐复观对古典儒学的新解释:以“忧患意识”为中心
三、徐复观的诠释学方法:与唐君毅比较
四、作为政治学的诠释学:徐复观与儒家思想的互为创造性
五、结论
第七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简介
不论从二十世纪中国儒学或东亚知识界的角度来看,徐复观都是一个生意盎然、活力四射的学者与思想家。本书采取比较思想史的方法,将徐复观和他的思想,放在二十世纪中国儒学史以及东亚思想史的广袤视野中加以分析,聚焦在徐复观先生对“中国文化往何处去”这个问题的探索,与胡适、傅斯年、钱穆、涩泽荣一等进行比较,他的生命情调与他同时代中国当代儒家学者固然大异其趣,他的思想与他同时代的日本思想人物相较,更是具体突显中国文化在他生命中所打上的深刻的烙印。
作者简介
黄俊杰,台湾大学特聘讲座教授、欧洲研究院外籍院士(2019),主要研究领域为东亚儒学、史学史与方法论、战后台湾史。曾获台湾教育部门“国家”讲座、学术奖、台大学术研究顶尖专兮、中山学术著作奖、胡适纪念讲座、杰出人才讲座等。学术代表作包括《东亚儒学的新视野》、《孟学思想史论》(一、二、三卷)、《深叩孔孟》、《东亚儒家仁学史论》、《东亚儒家人文精神》等。
前言
这部书增订新版的简体字版,经过多年的安排,终于能在大陆出版,是非常令人高兴的一件事。
我要首先感谢挚友郭齐勇教授的提携安排,也要感谢孔学堂书局张发贤副总编辑与他的同仁,为这部书的出版所投下巨大的心力。在简体字版出版前夕,我想就我学习徐复观先 生思想的因缘与心得,略加说明,以就教于本书的广大读友。
在20世纪风狂雨骤的时代所诞生的“当代新儒家”诸君子,虽然学思历程与取向各有异趣,但他们都怀抱“国族无极愿无穷,江山辽阔立多时”(徐复观改订梁任公诗句)的家国情怀。在20世纪历史的狂风暴雨、历史扉页快速翻动的时刻,“当代新儒家”以生命拼搏,挺立民族文化的慧命。我在18岁大学一年级时,接触熊十力先生的《读经示要》与《十力语要》,诵读马一浮先生的《复性书院讲录》等书,这些经典著作中所发出的中国学问的召唤,曾触动我的心灵,使我心驰神往,载欣载奔。后来我有机会亲炙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等“当代新儒家”大师的风范,对于他们在苦难的时代里,擎起中国文化的火炬的悲愿心仪不已,对徐复观先生1966年赋诗“岂意微阳动寒谷,顿教寸木托岑楼”中的气魄承担最受震撼,对于徐先生1969年赋诗“闭门犹著十年书”诗句中,对潜心学问的愿力,深受感动。这部书可以说是在以上这种主观的 感佩、感动之下,所进行的客观研究,是理性与感性交融之下的作品。
在20世纪中韩日各地儒家学者之中,徐复观先生的人格、风格与思想,都具有极其鲜明的特质。
徐先生出身湖北浠水农村,他的生命深植在农村之中,他是“大地的儿子”,在1949年后栖迟台岛,心心念念眷怀故乡,他在1952年写作《谁赋豳风七月篇——农村的记忆》,我在1965年读到这篇文章,深受感动,他所描写的农村的人与事,对于成长于台湾南部乡下的我,非常熟悉而亲切,我在读大学的时代,也因为关心三农问题,而旁听台大农业推广学系杨懋春老师所授的《乡村社会学》课程。徐先生说“流亡者的灵魂安息的地方……摆在你所流亡出来的故乡故土”,道尽他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他在1980年10月28日的日记中说:“我们精神上最大的挫折,在于我们没有可归的故乡,因而没有真正的家。”这是浪迹台岛、栖迟香江的大陆知识分子共同的无声的呐喊。
徐先生关怀农村,心系农民,关心农业,他研究中国儒学史,强调从具体的生命与生活而不是从形上学接近孔子的思想世界,他强调中国文化人在精神上都流着农民的血液,他在20世纪儒家学者之间,确实别树一帜。在徐先生所开启的诸多学术课题之中,“儒家民主如何可能”这个问题,最近30年来在海内外知识界最受重视,探讨这项课题的各种语文的著作或论文之出版,如雨后春笋,此起彼落,蔚为一时之盛。
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许多民主国家或地区,都在发生所谓“民主的衰退”(democratic recession,斯坦福大学教授Larry Diamond所创的 名词)的现象,徐复观先生致力于以儒家价值补西方民主之不足,从而开出“儒家民主”的祈向,在21世纪确实具有新时代的“现代相关性”,深具发展的潜力。
徐先生已经离开我们 40多年,但我相信他关怀三农问题的“旧梦”,他所揭示的“儒家民主”的愿景,以及其他许多学术课题,都将在21世纪获得新的动力。
如果本书的出版,可以在徐复观思想与21世纪读者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将是我馨香以祷之事!
黄俊杰
2024年2月19日 序于台北文德书院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