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春暖聚贤士,私塾薪火照新天 ——2025年全国私塾教育公益论坛纪实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25-04-19 18:56:20
标签:

南国春暖聚贤士,私塾薪火照新天

——2025年全国私塾教育公益论坛纪实

来源:“全球私塾联谊”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三月廿一日丁巳

          耶稣2025年4月18日

 

南国春暖聚贤士,私塾薪火照新天

——2025年全国私塾教育公益论坛纪实

 

 

 

 

 

熏风南来,珠江潮起。2025年4月12日至13日,第二届全国私塾教育公益论坛在广州云凯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书院私塾负责人、学生家长及热心人士共近百名齐聚一堂,共话私塾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本次论坛以“合力办学,共育英才”为主题,由全球私塾联谊会与崇儒塾教中心主办,四川、福建、湖南、东莞、中山、珠海、梧桐山等地私塾联谊会协办。会务全程得到广州山外山书院师生的大力支持,深圳市汉兮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梅伟忠、广州紫阳绿学园园长李娜担任主持。

 

 

 

诵经礼圣,众贤寄语

 

漫漫朝霞,朗朗书声。两天论坛,正式活动前必诵《孝经》、拜孔圣,以孝为始,以圣为师,涤荡心尘,庄严会所。开幕式上,知名儒家学者、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院长蔡恒奇先生通过视频致辞,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肯定了民间私塾的士人精神;继而阐述生命化课程之必要,并对私塾教育的未来寄予厚望。随后,全球私塾联谊会发起人之一袁彦先生、梧桐山私塾代表深圳明诚学堂堂主虞纪勤先生亦发表了现场致辞,申述同仁聚首之愿。

 

 

 

 

 

 

 

集思破局,群策开新

 

论坛首日,群英荟萃。山东崇儒书院院长吴广毅先生剖陈“当代私塾破局之道”,言必称孔孟,语不离六经,详尽论述私塾如何以经学为基,破发展之困;武夷山博约书院院长杨元正先生以“私塾教育反思与改进”继之,如医家望闻问切,直指时弊,戒教育热血需以理性为导;福建石庵书院院长张平先生力倡陪伴与实践,师生同沐风雨,共读诗书,沂水春风跃然眼前,随机点拨别开生面;广州山外山书院院长王鉴知、教师路含之二先生,揭示书院宗旨,一谈心育落实,一论解经门径,育真性情,教实学问,文质兼修,身心交养;主办方代表袁彦先生以私塾家长、行业见证者的角度,陈述多年走访私塾之思考,道创业艰辛,展未来希望。

 

 

 

雅歌芳华,武动朝阳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12日晚,在紧凑的论坛探讨之余,广州山外山书院学子自主准备了才艺展示,以飨来宾。刀光拳影中,见少年英姿勃发;琴箫诗歌处,闻赤子声情悠扬。此诚六艺养正之功也,观者叹曰:“后生可畏!”

 

表演毕,再邀吴广毅、杨元正、张平、王鉴知、路含之诸先生登台,现场为同仁答疑解惑,论及家长学习、教学体系、中医入门等问题,问答之间,灵机毕现,发人省思,如饮醇醪。诸宾交流热情高涨,妙语不断,当晚活动在意犹未尽中结束。

 

 

 

温故知新,桃李南开

 

翌日开坛,更续前辉。深圳中扃书院院长张中和先生述廿载梧桐山私塾守道亲历,风雨不辍,以近溪孝悌大义为宗,揭橥传统文化教育易简之道;广州礼言学堂堂主黄良珍女史执教三十年,娓娓道来毅然退出体制学校转办学堂之初心,疾呼教育回归本真,孜孜探求成“人”教育之道。

 

 


学子成才是私塾办学最好的见证,本次论坛特意邀请粤港地区四位私塾青年发声,分享了各自从小浸泡国学,如今或在名校求学,或在大企任职,或在书院深耕,亲证私塾教育并非象牙塔里读古书,而是通向社会、面向未来之坚实基石。同时,他们还表示未来愿意让子女继续就读私塾,代传薪火,接力文教。

 


百川归海,相约未来 

 

日行西山,浪翻南湖。论坛将尽,顺德长鹿书院、广州山水童源、方太杭湾书院、成都曲成苑、福建松柏书院等十余家机构相继发言,天南地北,共话铎教——幼童、少儿、青年、成人…对象不同,宗旨不异,诸贤皆在各自领域寒耕热耘,尽显私塾多彩活力。

 

 

 

席间,更得泰勒吴、梁粤桂等文士吟诵助兴,以普通话、粤语吟诵《满江红》。慷慨之声,若金石相击,直上云天;浩然之气,如江海同鸣,长响心地。尾声,由吴广毅先生发言总结,述及塾教之根基在五伦十义,塾教之成功在学子始终坚守伦常、造福家国,并向所有论坛工作人员致谢。

 

 

嘉会虽终,春意不减。愿此间凝聚的点点星火,遍播九州山河;愿每一所私塾皆成沃土,滋育时代栋梁;愿每一位师者携手并肩,续写杏坛新章。

 

贤士同心,新天可期!企盼年会再聚!

 

附:论坛开幕辞

 

各位嘉賓,各位師友,各位同仁,大家早上好!

 

久違數載,私塾界再次共聚羊城,此刻本人的心情特別激動,真誠感恩大家一直以來的信任與支持!

 

回首2011 - 2019,每年在廣州私塾界的盛況依稀,見證了私塾行業的蓬勃興起與波瀾起伏。今天的相聚,是疫情後難得規模的論壇,希望能意喻著私塾教育走向欣欣向榮發展的新階段!

 

作為私塾教育的受益者,在下充滿感激之情。一則解決了三個孩子的教育成長問題;二則有幸結識了眾多可親可愛的師友。故與其說本人做了些許有限的工作,不如說是最大的受益者。“德不孤,必有鄰”。無論海內海外,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友人,交流接待,其樂無窮。希望更多人,尤其青年一代能步入我的後塵,服務私塾的同時也體驗享受一番。

 

回到主題,在聯誼會的各項工作當中以及線上交流,我們始終堅守初心,設身處地為私塾的利益考慮。不做錦上添花,而更願雪中送炭;不嫌小愛大,搞利益糾葛,抵制住了不必要商業的誘惑。無數次謝絕幫人帶貨賣產品,或推銷各種課程等邀請。而是全心全意為行業發聲,強調分享交流活生生的教學和辦學實踐,並盡力為各地私塾創造更好的生存與發展條件。

 

不少微小型學堂辦學認真,頗有成果,然缺乏宣導及推廣能力。我們得知後,會力盡所能將其發掘出來,推出深閨,讓行業來學習取經。即如本次公益論壇,並沒有請所謂名家大咖,而都是經過嚴格把關的一線堂主老師,真正讓大家得到乾貨,不虛此行。

 

總所周知,近幾年私塾教育出現了一些困難,然本人對前景充滿信心。所謂“知止而後而定”,無論是教育還是私塾,都不是一時的流行文化、產品或理念,而是永恆的重要主題,是經過歷史和時代一再驗證的偉大事業。古人有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我們應堅定信心,渡過暫時的困難,終將迎來光明的前景和未來!

 

最後祝大家收獲滿滿,廣結善緣,並惺惺相惜、攜手互助,一同“合力辦學,共育英才”!謝謝

 

一名普通的私塾家長和後勤人員

 

2025年4月12日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