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许石林世界读书日谈读书|小孩子不宜多读绘本,慎待《世说新语》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25-04-24 09:15:21
标签:
许石林

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原标题:《世界读书日谈读书:读书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授权儒家网发布,原载「南方周末」2025年4月23日


“4·23世界阅读日”快到了,周末上午去少年宫给一群家长和小学生分享读书,主题是:绿色阅读。

天气闷热异常,现场空调不给力。小孩子们吵吵闹闹的,能正经讲什么!但我讲的半个多小时,场面却相对安静,小学生和家长们差不多都在认真听。

可能因为我用危言耸听这一招震慑了他们——我说读书有风险,选择须谨慎。有一种书不是真正的书,是读着玩儿的东西,即绘本。所谓绘本就是我小时候读的小人书一类的东西,现在的绘本出得太多太快,因此粗制滥造的多,总体质量严重不如那时候的小人书。

其实,绘本的确是迎合小孩子的东西,而人就是在被迎合中被耽误的,被取悦中被惯纵的,而不是被启迪的。所以,建议小孩子绘本不能多读,正如甜食不可多食。

另外一种书对小孩子来说应该算是“坏书”,家里千万别藏这种书,比如《世说新语》。老师家长教小孩培根养正,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培养树立的东西,结果被《世说新语》中一句话就能摧毁。从前士大夫之家,是严禁子弟读《世说新语》的——明代薛冈说:“士大夫家少年子弟,不宜使读《世说》。未得其隽永,先习其简傲。”这种观点非独薛冈,见于史籍者,比比皆是。


《世说新语》大致说来,如“德行”诸部尚可;如“轻诋”“简傲”“谗险”“任诞”“忿狷”诸部,最易祸人子弟。即便是如“雅量”“言语”“品藻”诸部,也是经不起情理分析的。如:“简文崩,孝武年十余岁立,至暝不临。左右启‘依常应临’。帝曰:‘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简文帝逝世,十多岁的孝武帝继位,服丧期间,一日至天黑,他也未按照礼仪去灵前哭丧。侍从向他奏道:“按惯例应该哭了。”孝武帝说:“悲痛到来时,自然就会哭,有什么惯例不惯例的!”这就是小孩子随性任意,不知天子之职在于为天下守常,这种荒废礼仪虽美其名曰遵照内心真情,但却是毁坏礼仪。若人人都遵照内心真情行事,则天下必然无礼。礼仪的本质,就在于本诸内心的真情实意而制定的损有余以补不足之节,其形式本身的意义更长远。


别的简傲放任之例,其害人之处不难发现。有些典故人人津津乐道,却不知道其危害。如“坦腹东床”被列入“雅量”:一个傲慢不懂事的小伙子,客人怀着好意前来求亲,他却故意坦腹东床。虽然被看中,但这雅量是对方的雅量,作为年轻人,其行为虽非大恶,毕竟简傲无礼。然而,年轻人读至此,多因其简傲而兴奋欲效仿,而罔顾别人之雅量。

见人动辄称赞“雪夜访戴”之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洒脱。其实这种想起一出是一出的随性违礼,很误人!你是校长,你愿意自己的学生想上学就上学,想旷课就旷课吗?你是企业主,你愿意自己的员工想上班就上班,想躺平就躺平吗?

其实《世说新语》中许多历史名人能为今人所熟知者,在古人比如颜之推看来,都是反面教材,对子弟有警戒作用的。《颜氏家训》告诫子弟,不要学这些人:“阮籍无礼败俗,稽康凌物凶终,傅玄念斗免官,孙楚矜夸凌上,陆机犯顺履险,潘岳干没取危,颜延年负气摧黜,谢灵运空疏乱纪,王元长凶贼自诒,谢玄晖侮慢见及。凡此诸人,皆其翘秀者,不能悉记,大较如此。至於帝王,亦或未免。”(阮籍因无礼败坏风俗;稽康因欺物不得善终;傅玄因愤争而免官;孙楚因夸耀而欺上;陆机因作乱而冒险;潘岳因侥幸取利而致危;颜延年因负气而被免职;谢灵运因空疏而作乱;王元长因凶逆而被杀;谢玄晖因侮慢而遇害。以上这些人物,都是文人中杰出的,其他不能通通记起,大体如此。至于帝王,有的也未能避免这类毛病。)


河北当代儒学者吴孟恩先生说,他小时候从图书馆借了一本《世说新语》,被乃父看见,严命他立刻还回去,不准读。吴先生说:坏东西最吸引人,越是淳厚端正的东西,反而不招人喜欢。

原因就这么简单。《世说新语》很容易让天资聪慧的人沾染并上瘾,尤其是现代人读书,不像从前,就学开蒙有步骤、有规划。现在人读书顺序错乱,基本上是碰到什么读什么,往往越认真,中毒越快,越勤奋,受害越深。为什么许多聪明人中了《世说新语》的毒,将其奉为精神老巢,还触犯不得?没办法,他在《世说新语》这口井中感冒了,病自深处而得,极其难治。


一个人,如果幸心滔滔,必天性畏难喜易,立身行世,总在寻求捷径、伺机弯道超车,又急于给自己周身敷衍书卷气,必然选择《世说新语》。正如学习戏,学平正之音见效慢,不容易出味儿;学欹险之腔易得味,模仿一两处,即近乎有味儿。比如《世说新语》中的“任诞”篇,反正统、反礼教,让人很容易显示存在感,能借以标榜卓异、展现洒脱,又出自古人,眼儿看上去仿佛有书卷气。


那么,《世说新语》被你说得“坏到这地步”,为什么不毁了它?这就是另一个问题:物有差等,人情不齐。《世说新语》作为重要古籍,自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价值。我不主张销毁它。

曾经有个令人痛心的新闻:一个2岁多的宝宝,在二伯的哄逗下喝了一两多米酒后昏迷,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之后,虽然侥幸救回一命,但因酒精中毒导致脑损伤和癫痫,智力、运动、语言发育迟滞。举这个例子是打个比方,《世说新语》就是成年人喜欢的美酒,而孩子太小,不能沾,否则会要命。

读书正如用药,人得病,即身体偏斜不正,正以药性之偏纠之。而医生都知道虎狼之药慎用。

正如今人多崇拜“竹林七贤”,其实,“竹林七贤”也不是平常人家子弟读书修养所应该钦慕的榜样。道理相同。

我宁愿学生读《红楼梦》这种“死活读不下去”的书,也不主张学生过早读《世说新语》,至少读《红楼梦》遇到的困惑,正是文明道统断裂后的困惑,果能解除困惑,就能自然回归道统。

最后让我推荐一本书代替《世说新语》,我推荐《颜氏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