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冀】罗纳德·德沃金的“资源平等”观的损益执行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2-10-28 08:00:00
标签:
苏冀

作者简介:苏冀,男,西历一九七三年生,天津宝坻人。 独立学者,现居北京。

       
 
     
     
     
    罗纳德·德沃金的“资源平等”观的损益执行
    作者:苏冀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
    时间:西历2012年10月23日
    
     
    
    当前多数国人都认为应该切实学习比较成功的国家的经验,首要的学习目标就是美国。美国不单是成功的,而且它的领土广大、人口众多、族群复杂等等因素和中国更有相似性。每个人的“美国”概念都包含着对这个存在的实体的复杂信息,既有学术的阐释,也有切身经历的转述等感性认识。全面地了解才是正确的方式,比如美国成功的企业管理模式并不能简单地从其治国理念的阐释中推导出来。德沃金的《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中的虚拟的、抽象的以及具体事例的论说,只有置于对美国的理解的语境下才能解读,否则面临信息不足的困境。既然囫囵吞枣地模仿是不可能的,就要力求从其对美国模式的阐释中获得各方各面的启示。本书的主要关注点是经济利益方面,我们也主要就此学习美国的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
    
     
    
    德沃金强调其是面向实际的研究,但论述方式很多时候是基于对各种方案的社会中性,从各种理论的内部进行检讨,把其要反驳的理论作极大化的演绎来展示其不可行,对自己的理论也是从内部来推导,以反驳不恰当的想法。但具体到各个国家的历史性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则,以及有待消除的成见,来判断一项治理建议是否可采用。一项总体可以接受的人道主义理想,其中的不可理喻的方面也会被人们立即拒绝。一个更推崇个人理性的社会更容易改革,而一个更注重意识形态正统性的社会则更保守。
    
     
    
    德沃金说“根本就不存在‘天然的’市场这种东西:我们用‘市场’来指谓一系列经济机制,对它们要用某种方式加以管制和规定。”这种观点中显示出的自信对当前中国尤其重要。所谓计划经济的想象现在看来只是个已经结束的历史插曲了,但我们必须坚持“好的市场经济才是好的”。必须摒弃国内外各种力量暗中操纵的似是而非的、误国害民的、吓人的阴谋论调,反思各种误入歧途的迷思,制止各种有害的做法。坚持并实现“财富源于社会,财富服务于社会”的理念。“老左派”的顽固吹嘘,即公民应该平等地分享他们的国家财富,“老右派”的冰冷冷的信条,即把人们的命运完全交给一个常常是残忍的市场去裁决,把它们都扔进历史垃圾堆。
    
     
    
    德沃金用一个虚拟的故事来讲述他的平等分配的理想,就是一条遇难船只上的幸存者流落到一个荒岛上,然后拍卖,然后生产,等等。其理想国包含着一系列的前提假设。首先注意到的是,这些人具有对团体的认同,实际上他们曾经并且继续“风雨同舟”。这不同于一艘贩卖黑奴的船只上的族群割裂,也不见美国的冲突式扩张(查韦斯说美国的历史就是抢夺拉美人土地的历史)。所以德沃金可以假定他们有足够多的善意合作,既不相互偷也不相互抢,也不会如捷克斯洛伐克那样分裂。另外一个假定就是人们的能力大致平等,生理和文化的差异都是有限的。另外一个假定是,他们的人口规模适中,现在的研究得出,治理对象的复杂性会影响到政治、经济体制的形式。而当今世界的诸多扭曲的问题,只有在复杂的环境中才能发生。另外一个假定是,这个岛上资源足够的丰富。就当今世界而言,美国人在自然资源和竞争上的优势使别国很难再指望那样的富足,美国自身人口的增加也正不断地减损国民的富裕。在此基础上,美国人对自己问题的讨论对另外一些国家显得疏离、不能直接引用,比如印度和中国。在富足情况下很容易做到一些事情,也容易掩盖一些矛盾。
    
     
    
    德沃金首先进行了虚拟式的论说,然后又针对眼下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了他的理论的应用演示。比如对美国医疗保健的检讨、对福利改革法案的评价。他很多时候利用类似于民调的方法、问人们如在社会财富更平等分配的情况下会如何选择,基于此提出改革建议。这表明推进公正的问题必须在具体的国情下来思考。公认的公平,各国民众的理解也有差异。德沃金书中列举了美国社会中很多看起来不平等的现象,比如电影明星和大众的收入差别并没有反映嗜好、抱负或美好信念上的差别。他建议的答案是对诸多历史累积的迷思进行检讨,进而抛弃之。要改革因各种力量操弄而被不必要的复杂化的机制,使之简明有效。传销式洗脑在中国泛滥成灾,低效有害的过度销售随处可见,推销员们陷于虚无飘渺的发财梦,既不惮于劣质产品,也不耻于腐败贿赂,“被”痴迷于“穷因为你本事小、因为你机会差”之类的所谓现代“经济学” 的先进理念。各国国民对自己和政权的看法不同,经过复杂的机制发挥作用,其政府的功能也表现各异。
    
     
    
    基于和德沃金的理想模型的比较,可以对现实中国提出多方面的改革建议。应认识到十分突出、万民诟病的“不平等”是没有存在理由的,权贵多置海外资产和流民宿棚、平民楼霾的分裂不应继续。应摒弃各种“发展主义”的胡言乱语。改善总体经济布局,以便在大众的真实福利不下降的情况下消耗更少。经济体制应是简单明了、合于大众常识的,种种不平等现象背后是不必要的扭曲的复杂化。微软的垄断、华尔街金融家的操作或许有利于维护美国的优势地位,而中国的扭曲的结果只是资源枯竭、流民化。如一金融学家批评的经济“房地产化”,或是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衰败归宿。应促进国民个体间的平等,比如使青年有更平等的教育机会、初始财富和前程预期。一个海归权贵二代精英和半文盲的穷二代杂役存在着能力差异和认同危机。在日常经济的可设想的时间段内,平等要成为“至上的美德”,比如有类似勤劳度、类似培训经历的工作者应有类似的收入。德沃金谈到了遗产税的问题,在这点上或许我们应该关注到国民差异,在中国一方面要促进经济足够的平等,另一方面也要保障财富的继承,使之和亲情、荣誉联系起来。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因一些年轻人得不到适当的工作而成了依赖有退休金父母的啃老族,另一方面有一些老农民的一生劳作却被过低地估值,引起了赡养危机、“孝”的危机。
    
     
    
    德沃金的主张是很左倾的,人们的收入要基于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能力,更不是环境。或许可以说竞争是自然的,我们要避免能力和运气发挥肆无忌惮的作用、导致巨大的不平等,也要避免过度追求平等对社会造成的高成本。现实当中人们个体的差异和所处环境的差异显然要比德沃金的虚拟模型中的大得多。所以如何促进平等也面临着更复杂的挑战。其提出两条原则:人们的生活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人人都有责任支配自己的生活。这种理想状况大概只有在较小规模的群体中才能得以贯彻。
    
     
    
    德沃金对福利平等、资源平等等主张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辩。但在现实世界中,各种策略都有可能成为针对具体情况的合宜选择。资源平等理论需要足够的信息、连续性的环境等等苛刻条件。根据现实的经验,各领域的收入差距因社会分化可能并不容易类比,比如,纽约地铁员工和硅谷科学家们是难以角色互易的。他说残疾人的福利待遇只能依赖政治妥协决定,社会各集团的收入差距大概也只能如此。就“连续性”而言,社会状况很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故,从而使既有的评价中断,改革者们常常不得已将“信用数据” 归零 。比如,苏联解体会对一个只会说俄语的拉托维亚专家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而该地区的俄罗斯化以及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显然也不能够以邪恶二字打发掉。在历史的大潮中很难评价个人的行为是否恰当。一次巨大的转型,细节是难于确保的。更常见的,一次剧烈的通货膨胀的善后工作中,也难期待有条不紊。
    
     
    
    基于现实世界的窘迫性,一个终其一生辛勤劳作的人或许也只能期待基本小康,尤其是我们考虑了可持续发展以后。所以对有错误或者失误的人,社会或许应当及时提供足够的资源使其福利达到一般的水平。否则一个绝望的人就会对他人采取危害举动。就政府的功能方面说,“平等地关切”只能限于某些方面。在大致满足人们的平等期望之外,政府可能会应对紧迫的任务、或执行一些积极建设的工作。各国政府推行产业倾斜政策或直接地“支票奖励”都是常有的。如一些紧要药物的反市场的开发是可以理解的,在此过程中原来已有投入的公司就不得不调整自己。当然,就像官僚搞武器研发都常常失败,介入更常规的经济活动则更需要慎重。
    
     
    
    表面来说,自由和平等是有冲突的,所谓劫富济贫就是。德沃金力图提供一种消弭这种对立的理论框架。但显然人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分歧,不论是在总体层面上还是在具体事项上。而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关注的是具体利益,所以如何调整现实的运作方式、使所秉持的理念彰显出来让人们感觉到并认同是个大问题。比如对所得税来说,德沃金的保险说显然只是众多说法中的一个。针对具体问题,应综合地权衡各种争论,而不单单是从一个抽象的理论出发来推导,现实当中人们的伦理经验是非常多面的。应更宽广、更深刻的寻求符合“天道人心”的治理方式,发现历史和今天的内在联系、东方和西方各自的演进脉络。拂去表面的差异,获得真正的见地,朱元璋的按丁授田也是一种彼时场景下的简化的资源平等,美国的市场经济的经验对我们也有多方面的指引作用。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