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相涛】平坟辨
栏目:殡葬改革
发布时间:2012-11-09 08:00:00
平坟辨
作者:宋相涛(四川农业大学博士)
时间:西历2012年10月17日
慈溪、冀州两使君:
维我中原,文明肇创之地。忆昔嫘祖课桑而农业兴,燧人取火而腥臊除,仓颉造字而文字传,皆文明之盛举,不世之勋业。河图洛书,归藏八卦,古今圣典。魏晋风流,汉唐雄风,宋家文气,文明血脉,代以繁衍。使君督抚中原,兴农工,抓转变,重民生,建新村,保民生,促和谐。一时民丰物阜,政清治平,成中部崛起之龙头,美誉播于四方。然闻近之平坟一策,窃以为有三不妥。
坟者,亡者尸骨之所托,生者思绪之所寄,于人则可以慎终追远,于族则可以敦亲睦族。千年以降,动土为家族之大事。一旦平之,亡者失所托,生者失所寄,慎终追远凭何?不利于扬传统之孝道也;敦亲睦族凭何?不利于建和谐之乡村也。故曰坟不惟一土堆而已,诚乡约传统之载体也。反观历史,自民国以来,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莫不以传统文化为矢的,凡此种种已使传统文化损失殆尽,商业文明之繁盛,农耕文明更若枯草临霜。以致今日之中国,财富渐足而文明式微。今人云文化为软实力,是强盛之精元也。欲兴盛文化,必强本固元,传统之乡村文明是其一维。此平坟之不妥一也。
平坟所耗,需巨资,需人力。然观中州大地,岂诚无事可做耶?以乡村视之,新村建设如何?新业之兴起如何?环境之整治如何?道路之建设如何?民生之改善如何?窃以为距新农村“二十字”之标准尚远。某素居西蜀,常感我省新农村建设逊之。量我省之财物力,讵为西蜀之下耶。盖非不逮也,实为不足也。每念及此,未尝不痛心疾首。平坟或为便耕美化之策,但以时下观之,此末端是必为乎?倘以平坟之资财投之于它处,必显其大用,是为经济学所云之效用最大化也。故平坟非时下之良策,是舍本逐末之举,非智者物尽其用所为。此平坟之不妥二也。
农耕文明,化人以安土重迁。中原素为农耕大省,入土为安之思想根深蒂固,、为祖坟之撮土流血伏尸有之。倘一纸公文,遽为铲平,民如何应之?奈何为一抔之土,伤六尺之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使君不惧为骂名耶?故曰铲一坟容易,涤万人之骂名难。游子所谓故土,何为故土?是为故乡之坟土。李易安有诗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人视抔土之重,视之为精神脐带。无故乡之抔土,游子何以常怀故乡之情愫?无怀乡之情愫,何以助故乡之发展?此平坟之不妥三也。
或曰坟不平且听之任之乎?非也。看历史之潮流,文明为归宗也。丧葬文明历史所趋,但如公吏所言平坟为千古之难事,何不徐进之?实行存量不增,新增用新政策约束。移风易俗,若干年后民心思改,阻力已小,再行平之,民孰不念使君之仁!
某等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所言或为一家之言,所见或为管窥漏测,但可表多数人之心声。知屋漏在宇下,请使君熟思之,明辨之,以免偏听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