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爱华】林端先生生平事略

栏目:纪念追思
发布时间:2013-02-01 08:00:00
标签:

     
     
    林端先生生平事略
    吕爱华 撰写
    
    民国47年7月2日,林端出生于台北县。高中时就立志中华文化的重新复兴,开始阅读各类经典,先从传统的经、史、子、集下手,其次包括徐复观、牟宗山等新儒家思想。
    
    大学时考进台大社会学系,因为社会学是一门讨论西方文化转型的议题,这与他原本关心中华文化正好有了贴切处。毕业后为了五斗米,就业一段时间,但仍然无法稍歇他对中华文化的热情。但此时的他已经开始深思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深刻成见。
    
    此外,像新儒家老是想从中华文化中寻找西方概念的影子,或者认为传统文化里也有西方文化的理念,这样来理解中国文化,并不是他最想要的答案。
    
    西方社会学大师韦伯写的有关中华文化的讨论「儒教与道教」、「印度教与佛教」,还有关于宗教社会学、法律社会学,其中都涉及到对中华文化的深刻成见。这个理由,终于催促了林端负笈远渡重洋,到一个遥远的国度,从第一个字母开始学起的德文。那是一个充满人文色彩的国度,他学习到了什么叫做德国的人文教育。
    
    1984年林端先到哥廷根大学,那里充满各种诺贝尔奖得主,也是格林童话的发源地。他一边摇着他的第一个儿子,一边写作论文,完成了他的硕士学位。博士班到海德堡大学,那是因为他终于找到韦伯专家的权威施路赫特教授Wolfgang Schluchter,他非常高兴,因为他可以直接和他论证韦伯对中华文化的成见了。
    
    林端的博士论文「古代中国儒家伦理与支配的正当化」 (KonfuzianischeEthik und Legitimation der Herrschaftimalten China: 

EineAuseinandersetzung mit der vergleichenden Soziologie Max Webers),此时第二个女儿,他的前世情人也在海德堡出生,1994年林端取得博士学位学成归国。
    
    回国后,除了努力教学于母校,还曾担任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宗教学会理事长、民间司改会理事等等。
    
    林端曾经如此对美国普度大学社会学系杨凤岗教授说,他在台湾是一个孤独者,因为把儒家文化像佛教的现代化那样,将其再诠释并重新再现代化,可能只有他一个人了。他毕生是儒家文化的信仰者,在台湾民间那些从未断根的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传承的重要见证。林端想要做的工作,就是希望如佛教的现代化演变,或是像西方基督教的圣经历经多次解经,而终成现代重要宗教经典般的,将儒家文化予以再诠释并重新赋予现代意义。他的热情,都奉献给了再诠释、再系统化、再分类的解经上,许多的研究也都是为此扎根。而在台湾使用西方概念整理分类儒家经典者毕竟是少数,林端踽踽独行于漫漫的长路中却始终如一,难怪他说自己是一个孤独者。
    
    林端离开这个世界很匆促,他除了在作研究的时候稍微可以休息,每天都在忙于公事。当2013年韦伯中华文化研究系列会议主角,他的恩师Schluchter教授来到台湾之前,他已经连开了两天会议,为了参与研讨会议,当天晚上写与谈内容直到12点。会议开完之后当晚,他又赶去勘查Schluchter教授居住的旅馆,而同一天下午,他又陪同Schluchter教授,去法鼓山参观台湾宗教的发展、儒教在民间扎根的一贯道、台湾的祖先信仰、以及人间佛教的社会事业,如教育、医疗、社会救助等等,一连多天他都没有休息过。那份执着是因为终于有机会可以向西方世界展示中西文化的差异,以及与西方迥异的超越性。
    
    林端不只爱他自己的家,更爱他原生的家,爱他的母亲和他的兄弟姊妹。老母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常常希望有空陪伴她,因此不管有多忙碌,妈妈只要打电话来,他就把所有的工作延期,陪完妈妈再继续工作。更教子有方,长子之谦就读台大土木工程研究所,因成绩优异获交换学生奖学金赴美华盛顿大学研究,女儿之涵亦是台大兽医学系高材生。
    
    如今天人永隔,他不只离开了他热爱的文化传承,也再也探望不了他年迈的老母了,如今我们的希望,是他的热诚、他的愿望可以唤起更多的追随者,中华文化的延续永远绵延不断。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