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儒耶对话的艰难——伪尊儒而实乱其道脉

栏目:儒耶对话
发布时间:2013-03-02 08:00:00
标签:
刘百淞

作者简介:刘伟,字百淞,西元一九八二年生,河南灵宝人,苏州大学中国哲学博士。从事儒家思想研究,习行儒学优秀传统,著有《儒学传统与文化综合创新》《天下归仁:方以智易学思想研究》等。


     
     
     
    儒耶对话的艰难
    ——伪尊儒而实乱其道脉
    作者:刘伟(苏州大学哲学博士)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发表
    时间:西历2013年2月4日
    
     
    
    近年来,关于“儒耶对话”的呼声越来越高。这给大家一种错觉:好像儒家能够与耶教平起平坐地展开讨论了。许多热爱理论探讨的人,怀着美好的心情,钩沉索隐,试图从故纸堆里拣择一些能够和“福音”相对照的内容,用颇具现代性的诠释手法对它们进行润色,炮制出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于是乎形成了一种假象:“儒耶对话”正在悄悄地进行。
    
    试问诸位,参与对话的主体是谁?二者之间是否构成对等的关系?纵览全局,大家一目了然。当前推动“儒耶对话”的多是一些学者。就“儒”方而言,儒学研究者多于儒家;就“耶”方而言,信仰基督宗教的人居于多数。况且儒家在现代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根本没有力量应对实力雄厚的教会组织。放眼于普通民众,各种类似于传销行为的传教活动更是令人厌烦。相比之下,儒家门庭冷落,势单力薄。即便有几位热心人士奋袖攘臂,呼吁重视儒家传统,就像抓了一把碧螺春,扔在太湖里,请全世界喝茶一样,收效甚微。
    
    可以说,现阶段倡导的“儒耶对话”是偏重于耶教的一种文化渗透活动。面对耶教的大举进入,儒家连最起码的招架能力都没有,何谈对话!?
    
    耶教一直想实现“中华归主”的梦想。从景教在长安立碑到传教士为孝庄太后佩戴十字架,从劝说士大夫受洗到吸纳下层民众,可谓费尽心肠。耶教的各种势力不遗余力地推行一套庞大的社会工程,不到彻底改变中国人的信仰那一天,他们绝不停止。耶教与生俱来的绝对性、唯一性和排他性,与儒家文化的包容性格格不入。一旦“中华归主”,儒家将沦为奴仆,甚至死无葬身之地。
    
    如果说古代的儒士受洗入教,还会保留一些礼仪上的儒家残留物,那么现代知识分子担负传播“福音”的任务,则会有意地摘取部分古语作为言辞点缀,力图说服更多的人追随他们的脚步。汉语世界的基督徒惯用的一种手法就是声称自己的是“新儒家”,先从情感上俘获一批善良而又多变的知识分子,再从世俗利益和精神慰藉层面吸纳普通民众,新瓶装旧酒,玩的依然是一千多年来的老游戏。借用蕅益大师《辟邪集》中的话来讲,就是“伪尊儒而实乱其道脉”。这是任何有志于传承儒学的社会贤达所要高度关注的实际问题。
    
    平心而论,耶教业已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但为什么还有人借着“儒耶对话”的名义对儒学步步紧逼呢?原因很简单,某些急进的耶教人物试图从中国文化的根上开刀,破开孔子及其后学的理论架构,在儒家的外衣下塑造出一个新的“完全之人”。等到这个“完全之人”身强力壮之后,他会毫不客气地撕掉自己的外衣,彻底展示基督徒的本来面目。清初的“索隐派”做的就是这个工作。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并没有成功。现在,有些基督徒企图接续这条道路,推进“中华归主”的步伐。在他们看来,“儒耶对话”就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平台。
    
    《易》曰:“履霜坚冰至”。任何险严重后果在出现之前,都会露出端倪。这几天异常喧腾的《孔子与道》的话剧只是一个信号:举步维艰的儒学正面临着根斩株绝的危险,立志于“为往圣继绝学”的人们,你们该醒来了!当所谓“对话”成为综合实力的较量时,势单力薄的一方就应该积蓄实力,扭转局面,寻求发展,否则将会沦为万劫不复的历史残渣。
    
    【附语:往昔寄居于太湖之滨,翻阅蕅益大师《辟邪集》、黄宗羲《破邪论》等论著,深感所谓“儒耶对话”的复杂性。耶教末流似乎热衷于援引禅宗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们总想论证这样一种观点:历史上的佛教中国化能够产生禅宗,与此相同,耶教本色化也会有自己的结果。就这样,任何污蔑、篡改和诋毁儒学的做法都冠之以“耶教本色化”的名义,招摇过市。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你们把孔子作为垫脚石,为耶教长驱直入铺路,那么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祭起“守土有责”的大纛,与你们周旋到底。】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
    
    
    儒教复兴论坛:
    http://rj2000.net/dispbbs.asp?boardid=4&replyid=76283&id=15510&page=1&skin=0&Star=1
    
    儒学联合论坛:http://www.yuandao.com/thread-5256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