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民作者简介:张新民,西历一九五〇生,先世武进,祖籍滁州,现为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授(二级)兼荣誉院长。兼职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研究会副会长。著有《存在与体悟》《儒学的返本与开新》《阳明精粹·哲思探微》《存在与体悟》《贵州地方志考稿》《贵州:学术思想世界重访》《中华典籍与学术文化》等,主编《天柱文书》,整理古籍十余种。 |
走进中国文化书院
作者:张新民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
时间:孔子2564年暨耶稣2013年7月19日
一、引 言
中国文化书院者,乃一方弘道之场也。有感于东方文化百年颠倒,一线道统命脉若存若亡;欲恢复文化之生机,必植根于人心,契合于天道;遂长期坚持严正之学术立场,认真开展各种研究讲学活动。目的在于发掘、研究、弘扬、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并将此优秀文化贡献于世界人类,促进国内外和平秩序之健康发展。而无论个人或群体,均获得安身立命应有之归宿;人类亦朝着真、善、美三者和谐统一之方向,有本有源赓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中国文化书院有清凉之人文美景,有幽静之自然环境,有古雅之园林建筑,有浓厚之文化氛围,足以陶冶身心,涵化人格,升华境界,澡雪情操,实乃培养高级人才之理想场所,亦为师生学习工作之静谧家园。全院以古典园林建筑风格为主导性符号,辅以现代性建筑新元素,依山伴水,藏风聚气,院墙蜿蜒,曲径通幽,梁栋错落,亭阁棋布。有勉学堂学术精神之庄严神圣,有琴轩游艺逍遥之轻松活泼,有传习室可供交流商榷,有藏书楼可作潜研修读。山色溪声伴青年学子朗朗读书,菊香竹韵共纸墨笔趣奕奕生辉,实为修身养性之圣地,传道解惑之佳所。。中国文化书院虽僻处西南一偶,亦含无量活泼创造生机,保存文化传承一线命脉,见证民族精神不死大义。斯亦可谓小中见大,大中见小,无量为一,一为无量耳。
孔子铜像
书院正门
二、 院前门径建筑
中国文化书院门前竖有孔子铜像一尊,乃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馈赠。孔子为轴心时代之巨圣伟人,其一生成就,可以一联概括: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德侔天地道贯古今。
孔子乃圣者,然衡之世界各国,亦可称为最早以“有教无类”为办学原则之教育家,人类最有持续性影响性并不断引起后人解读兴趣之思想家;早在公元前四世纪便创立以“仁学”为中心之理论体系,力图扭转乾坤,重建人间秩序,维护人之存在尊严,激活文化创造生机,开创一国民族之价值发展方向。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乃千古名言,成为人类道德自律金言,表达人类共同价值诉求。孔子一生致力于仁爱、和谐、正义、和平之事业,长期在国人心中享有崇高地位,以致获得万世师表美称。孔子铜像盛服正容,双手合揖作致礼状,最能象征中国文化礼乐教化精神,亦最能显示雍容谦退之生命力量——不仅要透过礼乐文明形态成就自己之德性生命,维护自我之生命尊严与人格精神,而且要以谦逊平和之道自处自让,随时随地尊重他人之生命尊严和人格精,立己则立人,达己亦达人。中国文化之理想为人与万物各正性命之自由发展,是开出与日月交互辉映之万世太平,从孔子塑像所象征之仁爱、宽容、和平、中正精神,即可看出中国数千年文化一贯拥有之道德理想与超越情怀。
中国文化书院大门西侧塑有正安县人民政府馈赠之尹珍像,像为手捧简牍读书造形。尹珍乃东汉恒帝时人,以生长遐荒,未渐庠序,乃远从汝南许叔重学五经,又师事应世叔受图纬,学究天人,贯通三才,遂还乡传播儒家思想,于是南域始有学焉。故黔中学者多以其为文教鼻祖,以为一方礼乐教化,发祥当溯至东汉之年,启宇则在南天之外。遂建祠造像,长期奉祀。清人赵遵律尝题有一联,最能说明其事迹及影响:
曰务本,曰乐道,文翁后觉,武侯先知,陋尽洗牂牁,绍五百年前邹鲁;
若图训,若经书,北方受学,南向设教,天使为木铎,绚三千里界荆梁。
与尹珍造像相应,书院西侧尚竖有一巨型石刻,上镌“贵山书院”四字,为锦平县人民政府赠送。贵山书院创立于雍正十三年(1735),乃清代贵州三大书院之翘首,既上承明代正德年间创建之龙岗书院,又为贵州大学成立之前身。贵山书院历来人才济济,影响甚大,贡献殊多,足可代表一时代之文脉气运升降沉浮。明清两代,贵州人才辈出,登科甲受擢用,乃至以文章功业名世者,数量不知几许,今人每以“七千举人,八百进士”形容之。不少即为贵山书院培养之学生,门墙之盛可谓前所未有,。
书院正门石牌横梁题有“中国文化书院”六个大字,乃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亲笔书写。任先生为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学家,学术声名享誉海内外士林,曾主编过多卷本中国哲学史、中国佛教史,皆为学界扛鼎之作。任先生生前曾高度评价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希望能传承中国文化道统精神,发扬儒家和谐中正思想,成为西南学术文化重镇,开展国际学术对话与交流。
书院历史上萌芽于唐,兴起于宋,鼎盛于明,嬗变于清,非特培养大批一流人才,而且拥有周敦颐、二程、张载、朱熹、陆象山、王阳明、刘宗周、黄宗曦、顾炎武等讲学大儒,既重视知识授受渊源,更强调生命人格成长,授业解惑主要以人物为中心,而非以课程为中心,实乃现代导师制度之先声,已开自由讲学之风气,形成知知与价值并重之办学特色。现代西方高等学府办学模式固然有自己一贯之历史文化传统,然亦兼收并蓄东方导师制度办学特点,实乃多种因素催生之历史性产物,反而可提醒国人重视自己悠久之人文传统。
贵山书院石刻
二、大门内墙两侧
中国文化书院大门后墙西侧镌刻有《学规》十条,以求晓明办学理念与学术活动宗旨。《学规》反复强调者,实乃学问与生命之统一,知识与人格之统一,理论与实践之统一,尊德性与道问学之统一,明德至善与博学笃行之统一。无论做事作人,均应以立志、劝学、改过、责善四事,砥砺劝勉,激扬奋进,不能不以人文精神或文化理想为宗旨,沟通东西方文化,为国家民族谋尊严,为人类前途造福祉。
大门后墙东侧,则为《礼运·大同篇》石刻,乃台湾中华新文教协进会、台湾贵州同乡会赠送。《礼运·大同篇》强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通过长期行德积善之人生修养工夫,同时也外化为彬彬兴盛之礼乐文明,不断推进物质与精神双向增上之渐进发展,实现人类最高理境之进步与和谐,达致诗意栖居之目的性终极理想。
《大同》之人文理想,乃在天下一家,故必去人我之界,去种族之界,去一切人为分别之界,回归万物一体之本然状况。太同也者,至平至公,至仁至义,至亲至爱,实乃治之极致耳。必渐变徐图,由据乱而升平,由升平而太平,由太平而小康,由小康而大同。必观其会通,长途跋涉,因其时势,顺遂民情,善观风俗,渐变而至。而台湾朋友赠送之《礼运·大同篇》,适足以表达海峡两岸人民渴望和平统一之心愿。
大门内侧东墙尚有孔德成先生题写之“中国文化书院”竖匾一幅,旁有《条规》十条。孔德成先生乃孔子七十七代嫡传后人,台湾考试院院长,长期致力于文化和平工作,赢得海内外士林极大之尊敬,已于两年前故去,竖匾当为其去台后,专门为大陆学界书写之唯一题辞。。
《条规》反复强调者,以为书院乃教育人材之地,理应砥砺奋发,敦崇学业,端方不苟,整齐清肃。故义利必明,廉耻必讲,身心必治,兴趣必雅,作风必正,学问必博,专业必精,百姓必亲,民族必尊,国家必爱,天下必忧。而净化人心,端正世风,去浮从雅,变奢为俭,亦必从当下做起。斯乃书院之办学理念,愿与士林同道共勉也。
大门内墙右侧
三、勉学堂
勉学堂为进德修业、传道解惑之庄严讲堂,学校各种重大学术活动,书院常年举办之四季会讲,国际友人之专题人文演说,均在此举行。凡来勉学堂讲学者,皆自视为人生经历之最高殊荣。盖礼之最大最隆最高最重者,莫过于最能代表一国文化之仪式活动也。
勉学堂大门前挂有多幅对联:
其一
地美花溪,秀出龟蛇麟凤;
文兴学府,广传礼乐诗书。
其二
校园花树盛开,桃李争荣争放;
金竹杏坛新建,师生同德同心。
联语意甚警策,雅健隽拔,雄深清新,足可激励来学。勉学堂内又有多幅长联,凡学人前来讲学者,皆喜笔录讽诵,流传范围甚广。兹录两幅,以飨士林。
其一
忆圣人言立,五经远播,汉开务本,唐创儒溪,
宋建鸾塘,明置龙岗,清设贵山,自古黔州尊德性;
欣华夏文昌,一像高瞻,学正纪风,教兴礼义,
业精科技,法依民主,众行博爱,祗今书院重英材。
其二
念东汉讲堂务本,授儒家经典,历唐宋明清,洪范继承,
圣言昭著,宣孝悌,尽忠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引西方学理维新,运格致精神,用声光化电,思潮迭起,
国力富强,重和谐,求创造,与古今同体,与世界同怀。
联语大意为东汉以来,儒家思想即传入贵州,开启地方教育之先河。自东汉以迄晚近,先后创建务本、儒溪、鸾塘、龙岗、贵山等书院,既反映一方文化发展之渊源,亦展示华夏文明传承时空之悠久与宽广。联语同时强调面对如此久远传统之感召,则理当端正学风,重开学统,再现礼乐文明,讲究法制,推行民主,培养一代人才。而四海学者不远千里而来,商榷切磋;八方青年闻风向学汇聚,激扬奋发;书院实亦英才培养之渊薮,不愧为追求真理之道场。
勉学堂大门
勉学堂大厅
勉学堂大厅
四、孔子圣绩图
孔子圣绩图布置于勉学堂南面北墙,后人又多称其为孔子行教图,乃明代著名学者仇十洲所画,文征明题辞。绘图非特笔力古峭孤劲,画工亦极为精细;人物则端庄超然,意境高远幽淡。可谓尺幅虽小,亦可成为历史画卷;绘事曲妙,复能昭明形上大道。画笔如史,史笔如画,洵乃精心构思之佳作,艺术世界之绝品。
仇、文二氏皆画坛巨魅,擅写山水人物小品。作品描述孔子一生栖栖惶惶,奔走各国,传播价值理想,弘宣仁爱精神。典型犹在,心向往之。孔子一生所思考者,非仅中国文化秩序之重建,更乃人类发展之长远前途。其思想已成为中国人文精神之重要组成部分,乃是追求真理之具体生命人格见证。故《圣绩图》两傍尚有一联赞之云: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心。
前贤之心智精神,皆已外化为经典文本。读之不仅可以了解内在于历史文化之伟大心灵,而且能够激起生命创造必不可少之勇气智慧。日月丽天,人共仰之。能与日月合其明,与天地合其合德,共三光而永光者,其惟圣贤之心乎?
五、游艺轩
游艺轩坐落于书院庭院西侧,毗邻励道楼南门,中有一桂花,亭亭玉立,秋季香气弥漫;旁有一茶树,则春季开花,色微红,周边紫,亦暗香沁人,故乃称其为桂花亭,或又名茶桂亭。中国历代仁人志士,旨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为人生职志,固然有庄严神圣思考人生重大问题之一面,然亦未尝不有轻松活泼逍遥自在之另一面。故志道据德之外,尚要依仁游艺,既要孜孜读书以穷理入道,又要透过艺术之方式开显人之性情世界,而最终将人之生命价值十字打开,不仅以善与真之方式成就人生社会不可或缺之理世界,亦必以美与诗之方式展示人生社会最为基本之情世界。
理之与情,皆本自生命。情缘理有,理依情生。情因理有,故为真情而非欲情;理得情生,故乃活理而非死理。情与理交融,各皆畅性并尽其妙用,共同襄成人生社会盛大宏业,世界始有诗意,生命亦得以安顿。故曰:情之于义大矣哉,游艺之义大矣哉!
中国文化之经营世界,总是希望既有理又有情,而人生价值遂能全面实现,生命意义则全面彰显,生活亦色彩绚丽明媚。故自孔子开创中国文化之价值方向以来,华夏民族便一贯强调道德人格完成之重要。陶冶性情,澡雪精神,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一派活泼生机,无限畅遂自由,方为最高境界之达致,始为人生真谛之实现。盖明月清风,正可使人悠然感悟太极;烟树溪云,亦能助人油然步入圣境。化雨绵绵,一草一木亦可成教;文澜泊泊,山色溪声即是美构。
游艺轩
六、琴轩
中国文化历来认为必须舍理安顿人之性情,务必畅通渠道促使其感兴抒展,可以为歌,亦能成诗,化为艺术之天地,变为人格之风姿。。人之生命可以升化为艺术,艺术亦能庄严人之生命。故游艺轩之外,尚另设一琴轩,位于励道楼北侧,恰与游艺轩对望。二三好友坐于其中,即可三面眺望青山。师生每常雅集于此,切磋艺事,商量文章,夏诵春弦,冬书秋绘,非特金石振响庭内,弦歌溢出户外,且画内收四季山水,书中藏日月天地。人虽在其中,又超然物外,洒落脱尘,皭然不滓,乐莫大焉。
琴棋书画既是文人雅士表达艺术境界之重要方式,又乃士大夫群体人格精神定位之符号象征。琴棋书画四者,琴冠前居首。盖琴者情也,情操之谓耳。直抒人之心声,直契人之性灵,最能表达内在之生命追求,最能倾述难言之心志操守,既可依据琴音寻觅知音,亦能凭借琴谊雅聚酬唱,足可激清风于百代,树高义于千秋。谈艺立言,山川咸悦,雅趣辉天,性灵显真。斯亦学府之丽景,人文之佳话也。
古琴之意义不在表演,而在情感心志之吐属。故只为知音而弹奏,亦只有知音能聆听。一如伯牙之与子期,乃至只为知音而存在。孔子早年尝从师况学琴,复有“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之感慨,虽为大德至圣,亦向往艺术之人生,故乃有乐教与诗教之倡,盖知其洽人性情至深至要至巨也。与墨家非乐不同,儒家则乃尚乐者。然无论乐或诗,均必导人以正。至高理想境界之艺术,则为尽善而又尽美者也。虽交织错综,和而不同,仍必中和为乐,方能入于艺境。操缦奏乐作为一种历史传统,已有数千年传承历史,非仅演绎无数感人之故事,创造大量之名作佳构,亦负载百万个体生命之真实情感,凝聚亿兆人生交往之感通经验。而古琴早已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为越来越多之青年学生听钟爱。
琴轩
七、励道楼
励道楼内设十个研究机构,拥有二十余位专兼职研究员。所谓励道者,即惕厉奋发,刚健不息,时时探究人生真谛,汲汲领悟宇宙真理。同时坚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意志,敢于为知识而知识,为学术而学术。脱心志于俗谛窒锢,昭公道于社会人间。易言之,凡入书院者,均应潜心研修,深造自得,卓然独立,气节浩然。务必以学术为职志,追求高深之学问,探究存在之究竟,了解生命之真谛,维护学者之尊严,谨守学术之规范。
励道楼有东、南两门,南面为内侧门,连接游艺轩。有楹联一幅云:
养乾坤正气,
育天下英才。
东面为正门,面对庭院,东与崇德室对望,南有游艺轩,北有合一亭。正门亦有联语云:
圣人褒贬挟霜锋,行昭大宇;
黔地师生尊泰岳,仰止高山。
两联皆足可表达书院同仁之教育理想与文化理念,既体现固有文化之悠久博大,又展示现代性人文精神之偕时与进,二者共同汇聚为可久可大之道统与学统。尤其孔子修《春秋》,属辞比事,明是非,示褒贬,张王道,树风声。其锋芒所至,乃至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又以行事见真理,非徒全凭空言,甚为深切著明,故威慑力量之大,长期震憾权力世界。《春秋》为万世立法,实乃人间至重至要之礼义宏著,故最具现实批判精神,亦最能显示经世价值,既为不刊之言,亦示将来之义。欲见孔子之道,六艺之中,莫如《春秋》;其微言大义,灿然具在,浩然闳深。今人当继续发扬光大《春秋》之批判精神,始可建立真正有价值有意义之学统或道统。
励道楼东墙正壁,尚镌刻多幅王阳明手迹及画像。其中“洗心”两字,赫然夺人眼目。盖阳明夫子曾在龙场悟道,斯二字适可概括其心学工夫特征。同时亦能昭示现代过分功利之人类社会,实现精神生命价值当为人生第一要务。
励道楼
八、合一亭
合一亭北傍青山,南对勉学堂,东有读书室,西有励道楼。亭前有王阳明手书楹联,字迹飘逸凝重。联云:
壮思风飞冲情云上;
和光春霭爽气秋高。
亭内尚有贵山书院沿革碑记,两侧为明清进士题名录。明清两代,贵州人才之盛,振美一时,识者多能称之。贵山书院亦培养大批一流才俊,清初著名学者陈法,编撰《康熙字典》之周渔璜,积极参与维新变法之严修,黔省唯一状元赵以炯,均或主讲于贵山书院,或即贵山书院培养之学生。前贤声光之所届,大德教泽之所被,非仅令人追思怀慕,滋生爱乡爱国之念,亦可催人感发奋起,涌出见贤思齐之心。
合一亭取名之本意,乃指“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身心合一”、“道气合一”。一乃本体,二即分殊。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一可统万,万必归一。理一可见诸万殊,万殊必总摄于理一。人人一太极,物物一太极。欲知宇宙人生真理,必在合一中见道境,在合一中悟根本,不仅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合一也者,—本可摄万珠,万殊必归于一本,既体现本体,又展示起用,故又暗含“体用合一”之意,适足以表达“明德至善”与“博学笃行”一而二、二而一之之办学理念。
合一亭
九、涵远读书楼
涵远读书楼坐落于书院东北面,与鹿鸣楼适相御接。楼名意谓登高涵远,开拓胸襟,扩充志向,放眼天下,关怀人类。读书治学,必折衷众理,收归一是,终不离心。能契入众理归一之境界,学问气象方可称为一流上乘。
步入读书楼西侧门,抬头即可见楹联云:
溪流智水消心火;
山送仁风扫世尘。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风景胜状,登楼即可饱览。何以言之?答曰;琴颂清悠,溪流潺湲,山色滴翠,暖风醉人。平生至乐之境,岂能外于此乎?盖校园依山傍水,趁兴登高四眺,观山则千里来龙,结穴于此;赏水则一线渊源,直奔大海。山之缭绕拂面者,皆为仁爱之风;溪之萦洄潺湲者,尽为智慧之水。适足以屏避喧华,洗净尘缘,绝脱俗碍,荡涤心火。故凡来此者,皆可调适身心,慰藉灵魂,颐养精神,启迪智慧。盖山水可以养性情,人文能够润心田耳。
步入涵远读书楼,则可见丹黄满架,善本四壁,终日含玩于学海,时有四方读书种子汇集,亦人生至乐之境。举凡《四库全书》、《皇清经解》、《永乐大典》、《万有文库》、《乾隆大藏经》、《大正藏》、《嘉兴藏》、《禅宗全书》、《道藏》、《方略全书》、《西南文献丛书》,均可恣意披览,随我取用。而变化气质,逢源获乐,移人至深者,又不知几何?
涵远读书楼集藏书、阅读、研究三者为一体,乃全校师生精神栖息之地,亦为文人雅士书画笔会之所。仅书画珍品藏量,即达200余帧。
远观涵远读书楼,审其形胜大要,北接阳明山,东邻花溪河,南近郊区公园,西连校园黉舍。云山多变,深树藏楼,竹风晚醉,帘月斜辉。终日翻阅满架丹黄,玩绎经史宏文,渔猎诸子百家,展颂东西典藉,坐看茂林苍翠,静听天籁寂音,饱览溪月山云,亦可谓近圣人居,与智者友,伴山水邻,为天地侣,万物胥备,佳兴人同。昔濂溪教二程寻孔颜乐处,问所乐者何事?盖涵泳义理,必至至乐之地,乐其所学,学其所乐,方为真工夫,始为真学问耳。
涵远读书楼
涵远藏书楼外景
涵远藏书楼藏书
书院全景
十、鹿鸣楼
鹿鸣楼北连读书楼,南靠传习室,乃海内外来访者,下榻休息之所。登楼即可住宿,下楼则能办公,盖楼皆两层,可上下兼用也。
鹿鸣二字,典出《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盖有朋远来,疑义相析,佳文共赏,乐莫大焉。慕我者见访,教学相长,我道日长,幸莫大焉。鹿呜悠悠,笙瑟齐奏,雅意殷勤,歌诗相迎。兴之所至,手舞足蹈,悦自心出,情弥天地,真乃人生至乐,世间至境,曷能自已哉?
十一、 传习室
传习室乃传道授业之讲堂,北与涵远读书楼相连,南可眺望校园景色,东西开窗有清风徐入。传习也者,典出《论语·学而》“传不习乎”。盖人之传于己,己之传于人,均必戛戛然深造有得,出自亲身体悟实践。否则谓之忠而有信,可耶非耶?故不能不反己省察耳。《论语·学而》又云:“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则学问之事,既必时时学之,更当处处践之,如鸟之反复试飞,真知真行相辅相成,自反无慊,终生不已,方可真正实现人生价值也。王阳明之讲学语录,书名亦题《传习录》,实亦本孔门之意,以为传习必依凭师徒授受,先觉可以觉后觉,后觉则当效先觉,最终则天下无处不觉,人人皆入诸道境矣。则传习二字,非仅要求读书治学必熟于己,能反验诸本心而后安,且关涉文明传统之含弘光大,必以大道之实现为鹄的。
传习必薪火相传,生生不已,实乃文明积累之要径,人才培养之津梁。学校教育之第一大义,首在以道德文章之学,养桢干之才,成栋梁之用。而所谓传道授业者,则不仅重视知识传承,更强凋价值涵化,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否则知识愈多而去道弥远,析理益繁而性真益晦,非仅生命畸形无助于人格发展,谬种滋漫亦将危害社会也。
揆之古今中外,凡正学也者,无不出自磨励,源于艰辛奋励,本诸纯正心性。故社会实践环节,尤为至关重要。盖大道虽不离知识,亦非全然等同知识,无论生命之成长,抑或人文素质之提升,皆必身体力行,不能不有工夫,必须借助教育。依工夫而指本心,固根本而入道体。时时扩充当下不忍之一念,化为操熟久习之自然行为,则举手投足,行谊容态,皆无不合礼,亦不是道也。道者不离日常行用,必从细微处入手,归之平淡,戒以新奇,方能成就伟大之人生事业,俯仰天地而无愧耳。
传习室布置简素而有生气,主要供师生讲学交流,切磋讨论之用。
十二、仁文厅
仁文厅位于勉学堂东侧,主要作会客之用。盖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志向相契,乃成友道,逐有以名之也。
朋友相处,最应彼此责善,相互激励,道义相扶,虚衷攻错,非仅体现友谊,更咸归至善。故朋友之道不在阿谀酬应,而在时闻逆耳之言。而二三知己,品茗趣谈,出入文史,纵论古今,融铸中西,牢笼天地,范围百代。人生若有快意之事,又何能过于此耶?
品茗之馀,则时有艺事。或理丝操缦,或讽颂歌诗,或挥毫泼墨,或彩笔绘境。王阳明尝有句:“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游戏三昧之乐,庶几可形容之。而相对无语,忘人忘己,窗外能挹苍翠秀色;灵犀感通,思接千载,室内可赏鸿儒翰墨;亦为人生至乐之境,非心领神会则不可知也。
仁文厅三面临窗,树影婆娑,宛若立体壁画;又悬挂名家墨宝甚多,琳琅满目,香气直扑眉宇。其中有陈立夫先生书法真迹一幅,题“中华文化何以将会广受世人之崇敬,以其能为全人类奠定和平之永基也”大字三行,乃其九十九岁高龄时亲笔书写,凡三幅,一幅赠北京,一幅遗书院,一幅留台北。陈先生百岁高龄后,便罢笔不再作书。此乃晚年绝笔,足证其最终之生命归宿,仍为华夏数千年一贯之文化;而华夏文化之所以伟大,乃在其和平中正广广之精神,能够永葆社会人生之安定,促使人类步入长远永恒之福祉。实乃晚年见道之语,足可长留江山人间。永世珍藏,洵足宝贵。
仁文厅
仁文厅
仁文厅
十三、崇德室
崇德室乃书院办公之所,与励道楼东西对望。取义本于孔子:“主忠信,徙义,崇德也。”(《论语·颜渊》) 门外尚有一联云:
崇山峻岭黔龙脊;
德范箴规座右铭。
室之取名,亦兼采联语,以上下二字,组合而成。显示成德之学,最为书院同仁所重。德在性情,人人应崇;德出本心,人人易学。学问天地广大,分科日显细密,专业层出不穷,然涵养心性,完成人格,仍为第一义大事也。
崇德室珍藏“崇物”书法作品一帧,乃日本著名学者冈田武彦所赠手迹。冈田武彦先生生前曾多次赴黔,寻访王阳明龙场悟道遗迹,时与黔中学者交往,音讯通问甚多。切磋交流,情义深笃。其学甚重体证,强调兀坐培根,以东方心学之简素,救西学繁复之弊端。又痛感今日人类私欲导致物我之隔,乃随处宣讲万物共生共存之理。
冈田武彦先生所题“崇物”二字,意指万物皆有灵性,如同人有人格,物亦有物格。故真敬人者,必当敬物。凡天道涵盖下之一切存在,皆当对其怀有敬意。崇物也者,非仅敬物惜物,亦涵养居敬之法门,而与崇德适相对应,皆大人君子之学也。而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则必破人己物我之隔阂,非仅了知自己之存在有赖于万物之存在,亦当珍惜善待一切生活世界必不可少之人事物。
崇德室尚有孔德成先生题赠楹联一幅:
崇易尚儒自由颂,
有教无类民主风。
崇《易》也者,《易》理弥纶天地,范围万物,能以美利利天下,能以变化成太和,乃至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凶吉。岂能不敬之又敬,崇之又崇乎?则崇德、崇物、崇易,三位一体,一体三位,余又称其为三崇室。三崇皆备,无少欠缺,诚如《中庸》所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叁矣。”此即崇德、崇物、崇易三位一体合成之境界,亦乃人与物无不称性畅遂发展之至高自由。人之创造性本质,从来都与自然相呼相应。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生命之全,适本来之性,自由即在其中,道亦在其中矣。
至于有教无类,实乃孔门基本教义,迄今仍为第一教育原则,直下贞定人人皆有受教育之权利,人人都有步入圣境之可能。德性面前人人平等,教育面前人人平等。而所谓平等,则为出发点之平等,天赋本性至善之平等;实现之过程或最终之结果,则难免不有分殊,必有自由意志之选择。选择决定人之存在状态,区分人之境界高低,遂有君子小人之分判,复有高洁卑劣之不同。无论超升或堕落,皆取决于自己之行为。行动中见价值,行动中证真理。此虽置诸寰宇各国民族之林,亦可谓最重要之自由民主思想焉。
崇德室
戊子年四月张新民口述于筑垣花溪中国文化书院,黄诚博士协助笔录打印。辛卯年立夏之日新民补充润色于水心溪梦馆之晴山书屋,而前后相去已四载,不能不嗟叹人生老矣。谨向黄诚博士致谢!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