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堂】南通知止堂重阳节活动:追寻南通公益慈善前辈的足迹

栏目:民间儒行
发布时间:2013-10-20 20:23:25
标签:


南通知止堂重阳节活动:追寻南通公益慈善前辈的足迹

作者:知止堂

来源:新浪博客

时间:2013年10月14日

 

 

 

又逢重阳佳节,重阳节又称敬老节,九为阳数之极,“九九”亦含长久、长寿之意,重阳菊花则是长寿之草,重阳时节正值民间秋祭荐祖,故重阳节便有了尊老敬老之意。登高、赏菊、插茱萸,时代的变迁,有些习俗已不多见,但尊老敬老的美德,依然是我们民族的道德标准。

 

说到南通的敬老传统,不能不提到先贤张謇先生,他1913年创办了养老院。张謇先生饱读儒家经典。他创办慈善事业,就是源于他思想深处积淀的儒家传统文化养分。除养老院外,他还于1906年创办了育婴堂,1914年创办贫民工厂,1916年创办盲哑学校,1916年创办残废院等。张謇先生为推进中国慈善事业所做的思考和实践,今天仍使人感到亲切而有启发力。

 

10月13日,重阳节,南通义工联、陆善洪工作室、飞鹤集团爱心车队、知止堂义学、和平桥居家养老中心、北濠东村社区、板桥社区和四宜糕团店联合举办“追寻南通公益慈善前辈的足迹”活动,各团队的义工及服务物件,老老少少110多人前往海门张謇纪念馆,缅怀南通的公益慈善事业先驱。

 

汽车从北濠东村出发,车厢成了课堂,从那幅有名的对联“人骑白马门前过,我踏金鳌海上来”讲到张謇先生实业报国、创造了他事业巅峰的辉煌,以及无力挽狂澜的悲哀。

 

听得最仔细的莫过于老人们了,说到张謇,当然要说到张四先生在通城建的几座公园,“小时候,我就在那里玩的。”东、西、南、北、中,你还能说出大概所在地吗?

 

走进张謇先生纪念馆,民国建筑风格的纪念馆外景及陈列的实物也是让老南通人感到一份亲切,那些酒壹、铜脸盆、竹箱,还都是记忆中的模样,这似乎在暗示着我们,张謇先生的精神还在,南通人乐善好施的传统还在。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不仅被张謇先生的事迹打动,也被这群年轻人打动。来自南通义工联的义工们,他们抬着轮椅上的老人参观纪念馆,这当中,要过小桥、过门槛、还要上下二楼……照片最左边的“老年轻人”就是义工联的秘书长陈炳生,一名公职人员。论年龄,也是当爷爷的人了,可是他和小伙子们一起服务老人,一点都不含糊。不知道的是不是还以为他们是一家子出游呢。

 

亲眼看到他们的服务,也就明白为什么这样一支公益团队能获得那么多的荣誉了,由衷佩服!

 

午餐过后,休息一会儿,我们准备了小礼物送给孩子们,当然,要拿礼物,就要说出今天他有哪些行为可称得上是孝行的。“我扶奶奶的。”“我帮妈妈剥桔子。”“我给爷爷奶奶让路的。”眼看我手中的礼物快分完了,这时有位奶奶径直过来,指着礼物就要。呃,好吧……我给。谁知奶奶一转身就把礼物送给紧跟身后的小伙子了。大家都笑了。原来这位奶奶也是义工联的服务对象,义工们一路照顾得如何,她的心里可明白着呢。这不,豁出老脸了,来和小孩子们抢礼物,也许在她的心中,这个高高的小伙子就是自家的孙子,所以奶奶要疼着、宠着的。

 

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与行路是一体的。今天的老少出游,也拉开和平桥街道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序幕——街道向知止堂义学赠送了50本《说解二十四孝》,这本书是知止堂义工老师的讲课资料。此次印刷成册,也是为了向更多的居民宣传传统的孝道,更好地支持知止堂的教学。而知止堂义学也向街道赠送了《群书治要360》,今后学堂还会配合终身学习活动开展面向居民的国学讲座活动。

 

在今天的活动中,四宜糕团店还向老人们赠送了重阳糕。

 

要告别了,让我们把歌声留下来,没有伴奏音乐,没有话筒,但一样可以很开心。义工联的东子凭着其专业水平的演唱,把气氛一下子调动起来,小姑娘徐映雪也献歌一首。而这位爷爷的兴致更高,他先用俄语演唱了一首《喀秋莎》,又表演了一段三步舞。老有所乐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老人。关注老人,就是关注我们的明天,让我们用爱来建设我们和谐的家园。


责任编辑:李泗潮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