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平】我的读经家长之路

栏目:民间儒行
发布时间:2013-10-21 21:57:24
标签:
唐元平

作者简介:唐元平,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教授、国学院副院长。鄱阳湖知行学园(2005年创立)创始人及导师,广东私塾联谊会发起人及会长。华南农业大学“儒园”的主要建设者之一,在校主讲《儒家文化与中国历史》《国学概论》《儒家经典导读》《中国法制史》等课程。


 

我的读经家长之路

作者:唐元平(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广东私塾联谊会会长)

来源:《读经》杂志

时间:2013年10月21日

 

 

 

自从王财贵教授“二十年如一日”地推广读经教育以来,读经尤其是儿童读经已经广为人知,并且有无数的少年儿童参与其中。全日制读经私塾、学堂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兴起。可以说,儿童读经的重要性取得了广泛共识,并在积极的实践中效果也十分明显。但成人读经尤其是读经孩子家长应该坚持读经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本文的目的之一在于梳理自己多年读经的经验,以促进读经家长坚持读经、老实读经,知行合一,亦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功效!

 

诵读篇:儒生之日课

 

2006 年,我第一次接触到读经,知道了全球读经教育第一人王财贵教授。第一次知道这种“奇特”的方式,第一次知道这是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都在使用的读书方式,的确很兴奋,也很好奇: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我想我自己应该先实践一下,有了亲身的体悟,才有说服力,才好推广给孩子和学生。坦率地说,看到王教授所言,13 岁之后没救了,我的内心凉了一截,自己已经三十多岁了,属于没救的人群。但又很不甘心,不论如何,我总得试一试。当我准备读《论语》的时候,碰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没有教材,很多字不认识,怎么读啊?于是,我到广州购书中心去搜寻,发现北京四海出版的大字注音版很好,买来之后开始了第一遍的朗读。我本以为这种素读的方式会很枯燥乏味,会让我有一种要硬着头皮才能读下去的感觉,自己也已经做好了这种心理准备。但事实却非如此,那是一种与平时研读的方式全然不一样的感觉,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感,如同一股涓涓溪流进入心田,让人手不释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有空就读,读着读着就想背诵,不经意间,从开始读《学而第一》到背出《学而第一》,只用了十天。接着就开始往下背,相继背出了五篇,且已经不满足于背《论语》。又开始背《老子》,把上半部背完了。自己实验之后的效果显著,由此,我开始带领小孩听读《论语》,并要求华农法学 2006 级本科生背诵《论语·学而篇》。恰巧一周后,于丹开始在百家讲坛讲《论语》心得。2006 年,背诵经典已成为我的一项任务,也获得了一些成效。但毕竟岁月不饶人,背诵的效率高,遗忘率却很高,逐渐有烦躁感。加上对读经的认识不深,工作家庭的事情一忙起来,自己的背诵热情便逐渐减退。之后就陆陆续续地在读着,或带自己的小孩读,或在课堂上与学生读,但持恒和笃定的状态明显不够。

 

2008 年我开始推动并带领学生晨读,主要内容还是经典诵读。一开始是一周一次,后来逐渐增加次数,但时间仅限于早晨。除了带小孩读读或者与学生共读,其余时间就没怎么认真读了。时光进入 2010 年,在与友人谈及学校建设的儒园时,自然就涉及到儒家文化。友人说你要读读佛家经典,尤其应该读读《金刚经》。心中一动,回家就读。到底为什么会有如此顿悟和行动力?我也百思不得其解。此时读经典,不再强求自己背诵,

 

只是每天有空就读读,出声读,让自己的耳朵听到自己读书的声音。即使暑假期间,我在山西、河南等省游学之余都坚持诵读。9 月邻近孔子诞辰,又有友人建议我应该自己多花时间读读儒家经典,尤其是要把《论语》至少读完一百遍。如同前述情形一样,我也回家立马就读。这次有了明确的遍数目标,读得更加用心,也抓紧一切空闲时间读。

 

不知不觉,自己的性情慢慢改变,少了急躁,少了抱怨,少了忧虑,多了平静,多了宽容,多了乐观,多了平和,连抽烟的陋习也改掉了。最初的计划是半年之内完成一百遍的目标,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 2010 年 12 月 31 日就提前完成目标,仅用了三个月多一点。如果我是全天候读经的话,这个速度当然很慢。但我是在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余来读《论语》的,平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零碎时间,如等候上课或者下课休息的时间、等人或者等车的时间、坐公交车或者地铁的时间、陪护小孩玩耍的时间等等。也许有人会问,在坐车的时候读书好像不好意思,会被人认为是个书呆子或者傻帽。那我就要问了,大家在坐车的时候都在干什么呢?或三五成群说笑、或闭目养神、或拿着手机上网玩游戏、或面无表情地观赏车载广告,大家认为这些是正常的。为什么我们在学习,尤其是学习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典却觉得不正常了呢?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出问题了,是非不分,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本应该是正常的事情却变成不正常的了,这是何等的悲哀!何等的可怕啊!完成论语一百之后,我的信心和兴趣大增,对读经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成人读经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的认识也大大提高。充分认识到,只要当下读经,持之以恒,必有效果。同时我开始了“经典一百”的计划。截止到 2013 年 6 月,已经相继完成四书一百(其中诵读《论语》超过了五百遍、《大学》和《中庸》都在三百遍以上、《孟子》一百三十遍)、《易经》一百、《书礼春秋选》(王财贵教授编订,约 28000 字)一百。

 

研思篇:三随理念

 

在读经的实践过程中,我不断研究思考总结,提出了比较适合成人的“三随理念”,即随时读经、随处学习、随机运用。随时读经强调时间的有效利用。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闲时间,尤其是不经意间容易浪费的时间,像排队的时间、等车等人的时间、坐车或者开车堵车的时间等。如果能够出声诵读自然更佳,但实在没有条件,为何不用耳朵听心里读呢?现在人人都有手机,网上到处有经典诵读、吟诵的各类音频,下载到手机中,有空的时候就可以多听。读经已成为我每天必备的功课,如同艺人练习基本功,歌唱家每天要练练嗓子,武术家每天要扎扎马步,舞蹈家每天要压压腿。一个有志于中华文化传承的人每天也要练习基本功,那就是诵读经典,这应成为每个儒生的日课。经典即生活,生活即经典。狭义的读经是面对文字的世界,是读有字大书。而我们又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社会这本无字大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经典能够留存至今,是因为它始终充满着活力,且被一代又一代贤哲在人生中不断演绎出来,又不断影响着旁人和后人。有了诵读万卷书的基础,在阅人之时,才能有效地进行甄别、判断、理解,汲取生活无字之书的丰厚营养,能使我们的认识不断加深,使我们的智慧不断增长,这是对善的学习和吸收。在阅读和生活处,我们也会常常见到各种恶。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因为孔子早就告诉我们: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上述乃随处学习之意。

 

随机运用强调学以致用。对经典的理解程度和运用的状态都是在人生中展现出来的,很多时候又是在面对自己的问题和他人的问题时体现的。经典的价值在何处?经典的生命力如何体现?如何用生命演绎经典呢?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学习经典的人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一个儒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自觉把经典运用于生活。正所谓活学活用,没有对经典的熟谙程度,就无法做到正确地运用经典;没有对人生的仔细观察思考和充分的参与体验,就无法做到有效地解决人生的困惑和难题,这是常人和贤哲的重要分水岭。

 

“三随理念”互相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是个完整的统一体。

 

接下来,我想谈谈由经入史的情形。诵读完四书和易经,突然想到要认真读读《史记》,最好是通读全书。我本科是历史专业,在白话文翻译的帮助下读了《史记》几篇美文,而且当时是在自我强迫的情形下读的,只是觉得应该读读《史记》而已。而现在,我却自觉想读《史记》,因为它是理解经典的重要参考,而且它本身也是史书类的经典巨著。自己的兴趣和自觉性都有极大的增强,但若没有白话文的翻译帮助,我能读懂《史记》吗?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完全多余的。直接读原文,不仅大意明白七八成,而且像读小说一样颇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愉悦感!通读速度之快也是出乎我的意料,初看到厚厚的《史记》,字数多达五十余万字,心想:何时能读完啊?心里没底,信心不足。当时只是想,无论如何,一定要读完它,不论多少时间。结果却是半年时间,就完成《史记》全书的通读。有了《史记》通读的基础,信心倍增。

 

接着通读完成《春秋左氏传》,同时读完《汉书》,现在《后汉书》也读完了一大半,计划 2013 年底之前读完《三国志》。5 月下旬,我在广州拜见王财贵教授的时候,汇报了自己的读书进展。在老先生的鼓励下,吾立志十年通读《二十五史》。南怀瑾先生提倡经史合参,的确,通读史书的过程就是对经的理解不断强化的过程,也是让自己读经的状态趋于笃定的过程。在读史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五经的诵读和理解都是远远不够的,由此,也大大提高了对儒家经典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作为一个家长,我个人读经是与陪伴小孩读经一起进行的。尽管小孩的背诵能力是我所不能及的,但我读经的专注和执着却不断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小孩玩耍的时候,我在旁边读经;小孩做作业的时候,我在旁边读经;接送小孩上学放学的途中,我在旁边读经。一个读经的小孩其实会有自己对经典的有意无意的理解,在读经过程中突发奇想的问题,会让我措手不及。对自己读经的水平和状态是个很大的考验,且是永无停止的考验。作为陪伴孩子读经的家长,必须在诵读经典的同时,研读经典。并自觉把经典运用于生活,运用于和孩子的互动之中。自己的小孩因为各种缘由未能进入私塾大量读经,这是不圆满的。但如同王财贵教授所言,我们要在不圆满中尽量做到圆满,尽自己最大的诚意和努力做到圆满。

 

笃行篇:儒生的使命

 

2005 年,我创办了鄱阳湖知行学园(原名鄱阳湖读书小组),带领大学生诵读研讨经典。至今学园已开办 8 年,在学校和社会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力。另外,我还承担了建设华南农业大学儒家文化园的重任,负责儒园全部文字的收集、整理和注释工作。儒园位于学校美丽的鄱阳湖畔,已经成为学校一道靓丽而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景线,在全国高校也不多见。我也由此发愿,要努力推动全国高校大学生读经,学习儒家文化。鄱阳湖知行学园的实践成果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被推选参评 2012年广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荣获三等奖。

 

2011 年夏天,北京王财贵经典推广中心举办的“启发原创心灵·相约论语一百”夏令营在广州开设了分场,我有幸成为广州夏令营的总教官。我的弟子也由此开始了在各种读经夏令营冬令营做义工助教的历程。2010年,我接触到私塾学堂,非常赞赏认可这种教育方式。于是开始呼吁私塾之间的联合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011 年我与私塾学堂的多位堂主发起组建广东私塾联谊会,努力推动私塾学堂的发展与交流。并且与《教育大观》杂志合作出版了“广东私塾联谊会周年特刊”,此刊堪称“中华私塾第一刊”。私塾学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私塾联谊会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事业,每走一步都是在创造历史。从秘书长到会长,一路走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作为负责人,我的使命就是搭建平台,推进私塾学堂的平稳发展,推动各地私塾联谊会的建立,共创读经教育的伟大事业。

 

从 2011 年秋天开始,我带领弟子为华南农业大学附属小学阳光号服务,每天带读《论语》二十分钟。我自己的小孩也由此成长起来,她作为班长,专门负责平时课间或课中空闲时间班上的《论语》领读工作,这也增强了她读经的自觉性和动力。2012 年六一儿童节的汇报表演中,校长指定阳光号班级专门出一个国学节目。表演那天,一年级的四个班级和二年级的另两个班级齐背《弟子规》总则和“入则孝”部分,而阳光号班级(二年级二班)却全文背诵了《论语·学而第一》。许多在场的老师和家长反映说听不懂小朋友背的内容,我只能微笑置之,心里说:你都没读过《论语》,又怎能听得懂?由此,引发了我对另一个问题的思考:如果没有老实读过经典的原文,只看注释,经典又怎能真正进入自己的内心呢? 2012 年 10 月,我小孩的班级代表华南农业大学附属小学参加广州市天河区的诵读大赛,荣获三等奖,填补了华农附小的空白。2013 年 3 月,为了进一步促进小孩的读经,我又创办了知行学堂(周末少儿读经班)。

 

今年 6 月,在北京季谦教育咨询中心举办的“读经教育第一期宣导员培训”上,我作为讲师分享了自己多年带领大学生读经、带领小孩读经、自己读经的实践收获。总结起来,即成此文。


责任编辑:李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