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吹剑作者简介:任重,曾用网名“读书吹剑”,笔名杜吹剑,儒家网创办人暨主编。 |
吹剑声声(集二)
作者:任重
作者按:主要选辑作者发表在微博上的短语
【中共不能继续做“无礼党”】世界通行的政府任职礼、军人授衔礼、学生毕业礼、成年礼、国葬礼,以及中国传统的祭天地、祭祖先、祭圣贤等礼仪,统统废除,如此不重“礼”的政府,古今中外极为罕见。比如,每年清明节,台湾领导人在遥祭黄帝,大陆领导人仍不露面。希望当局在国家层面成立礼仪或礼俗部门,重视礼仪的文化功能,重建礼仪之邦。(西历2012年4月19日)
【反对泉州港改名】诸如此类的恶行有湖北荆州改荆沙,安徽徽州改黄山,广东新会改江门,甘肃武都改陇南(引发了震惊全国的“陇南事件”)。地名是文化的表达,是历史的凝结,记忆着个人和民族的生命历程。希望泉州官员真正践行“科学发展观”,莫让蕴涵有民族文化基因的古地名逐渐“被消失”。(西历2012年4月10日)
【泉州港改名要慎重】去年北京区划调整中,“崇文”、“宣武”两个富含深厚历史文化内容的地名“被消失”,因其决定十分突然,没有公开征求社会大众的意见,引发舆论一片哗然,被批评为是领导“拍脑袋”决定,反映了技术型官员急功近利、缺乏历史感和文化意识。殷鉴不远,希望泉州引以为戒。(西历2012年4月10日)
【鸠占鹊巢,无耻之极:孔庙竟然向民间儒教徒收取场地费】当今儒教文庙(孔庙)、佛教寺院、道教道观这样的宗教文化道场,在拿着政府文物保护费用的同时,仍是收取门票等费用,于理不通,举世绝无。某些孔庙管理方竟然要向民间儒教徒收取祭祀活动场地费,无视孔庙文化功能,图小利无见大义,令人不齿。(西历2012年4月22日)
【尤其反感现在还拍摄播放国共战争影视剧】第一,政权合法性不能仅仅只立足于历史(而且只是短暂的现代史),更重要的还有文化道统与现实民意。第二,国共斗争并非已成历史,台湾问题仍未解决,宣传部门仍以国民党为“反动派”的思维已经过时。不然,让岛内统派情何以堪?这是给台独帮大忙。(西历2012年5月8日)
【管控式维稳模式肯定是错误】这种模式也是无效的,越维越不稳。中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增强社会活力,是已经意识到问题严重了,可是让政法系统牵头抓社会管理,还是老路子,总不能把老百姓都让警察看起来吧?警察数量过大,政府财政肯定崩溃。社会管理最有效成本最低的是社会自治。(西历2012年5月10日)
【主战】一些公知反对打菲律宾,陈明先生骂他们是脑残,吾与陈明。内政外交两分,反政府不等于反祖国,此乃常识。因本国政府腐败而投敌卖国,这还算是人吗?至于有人从非战或义战角度反战,则是迂腐糊涂的宋襄公之仁。而有朋友从战略角度考虑,也值得商榷:中国军力如何,问题何在,暴露出来也好。(西历2012年5月11日)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名无实】其虽与人大、政协、民族区域自治并列为四大政治制度,实际上毫不重视。在理念上标榜与中国传统切割,如将宗族、宗教视为负面因素,强控制,重经济,轻道德。又简单照搬西方民主,结果是徒有其表。欲走出困境,必须为自治正名,党政力量退出。当局要有自信,要相信民众。(西历2012年5月19日)
【国学非汉学】贺卫方认为孔子学院应该由民间办,在下赞同,但不同意其关于赞助汉学研究的意见。国外汉学有其特殊之处:一是目的并非纯学术,而是为所在国战略决策服务;二是研究态度并非出于同情尊敬,而是当作与己无关的文化化石。欲真正研究和传承中国文化,还是要报以同情了解温情敬意。建议中国政府和经济精英关心关注支持文化建设,己立而立人。(西历2012年5月26日)
【男女平等】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男女有别,阴阳和调,是实质平等。抽象男女平等论追求男女形式上的平等,无视男女差异,其实是对女性的戕害,是最大的不平等。而对女性教育男性化,不具体针对女性进行妇德教育,是真正岐视女性。至于女性承担人口生产任务,非常重要,政府应该给予充分保障和奖励。目前中外各国学校教育课程设计,完全是以男性为主导。女人承担的人口生产重任,做出的巨大牺牲,也未得到足够重视、补偿和荣誉,在下特为女性鸣不平!(西历2012年6月19日)
【中国没有上流社会】在下选编了一套丛书名曰“儒生文丛”,着重当代儒生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及思想探索,根据主题依次名集为《儒教重建——主张与回应》、《儒家回归——建言与声辩》、《儒学复兴——继绝与再生》。经朋友介绍,有出版社愿意上报选题,欣喜之余,又为筹款发愁。四处募捐,有友人曰:“有难度,得是很喜欢这些的人,又有些钱,才有可能。”我曰:“现在的暴发户太多,儒商太少。有钱人非绅士,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悲哀!”友曰:“所以中国没有上流社会嘛!”(西历2012年6月11日)
【汉服、华服、深衣与正装】“汉服”是不合理的民族划分政策的对应物,不利于中华民族发展,建议改称“华服”,可作为华夏子孙的民族服饰。儒(家)教的礼服是深衣,这需要与“汉服”有区分。至于中国目前的公务礼服暨正装,政、商、学界不成文规定是西装,简直是莫名其妙,窃以为应该法定为中山装。(西历2012年6月12日)
附录: @慕朵生:【讨论下汉服的名称问题】窃以为,“汉服”突出的是服装的民族主体属性,“华服”突出的是服装的中华民族属性,“国服”突出的服装的中国国家属性,“古服”突出的是服装的历史传统属性,“礼服”突出的是礼仪场合属性。哪个更好、更合适呢?
【呼吁大陆跟台湾同过父亲节】中国的父亲节是八月八日,取爸爸的谐音。抗战时期,为激励全国同胞,上海名流发起父亲节以颂扬纪念为国捐躯的父亲们,后被政府获准。此节至今台湾仍续,可大陆则一边倒跟风欧美,于理不通,于情不合。两岸中国人同过一个父亲节(包括教师节等),意义功能,不言自明。(西历2012年6月17日)
【当今儒门最缺做事者】跟一儒友在QQ上交流,说起一个曾经很有想法立志做事的同道,几经挫折后,现在只是闭门读书。很感慨。其实,儒门在今天复兴之际,缺的不是读书者,而是做事者。儒家强调知行合一,推崇德功言并立,孔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此之谓也!与儒友共勉。(西历2012年6月24日)
附:多年前,跟陈明老师一起做事,他就经常说“现在儒家颜回太多,要做子贡!”前段时间,跟秋风诸师长小聚商议成立“弘道基金”,秋风亦感叹道:儒门不缺读书人,缺的是做事者。
【中国耶教堂为何不收门票】佛教信众为逃避门票翻墙进寺,网友甚为支持并质疑“哪朝哪代进寺礼佛需交门票”?如果说当前大陆政府在各种宗教场所(儒庙、佛寺、道观)收门票的做法是贪小利而无见大义,那么,对同是文物建筑的基督教道场则不敢收门票,是公开持双重标准。崇洋媚外、欺软怕硬已深入骨髓。(西历2012年6月26日)
【上一篇】 【秋风】宪政是个“化”的过程
【下一篇】【秋风】人心推动国学进学校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