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兵】弥合社会断裂,应重建信仰符号

栏目:孔庙(文庙)维权
发布时间:2014-03-02 22:26:29
标签:
侯小兵

作者简介:侯小兵,独立评论人,现居杭州。


 

弥合社会断裂应重建信仰符号

作者:侯小兵大陆儒学研究者)

来源:侨报(美国)

时间:201432

 

 

 

中国大陆思想界颇有影响的共识网近日发布了70多位知名学者联名的《关于孔庙使用和保护问题的建议书》,向政府和全社会呼吁优化孔庙的文化功能。在日渐升温的向传统回归的社会背景下,显示了民间希望恢复孔子这个核心文化符号,以进一步推动文化复兴的努力。

 

在传统社会中,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代表着中国文化最高的道德人格,所谓“道德尊崇,斯民是宗”;而其作为先师的儒家文化则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干。但近代中国在救亡图存的压力下,激进地将中国的落后与危机归咎于传统,导致儒家文化被持续批判,而孔子作为核心的文化符号也被消解。


时至今日,当中国重新成为世界举足轻重的大国后,人们却失望地发现:中国创造了经济奇迹,却造成了一个人欲横流、道德堕落的社会;我们向世界输出无数的商品,却无力对人类的文明有所贡献。曾经的“礼仪之邦”被粗俗和野蛮取代,民众的身心陷于惶惶不安中而无法安顿。抛却传统的现代化并没有带给中国人憧憬的美好前景,相反,因为传统与现代的断裂造成了政治和社会的全面失范。


人们渐渐意识到,要弥合这种断裂,并在此基础上重建良好的政治和社会秩序,离不开传统的重新发现和转化。近些年官方和民间向传统回归所做的种种尝试,无论自觉与否,都可说是此种社会内在需求的表现。而传统的重建,首要在于恢复孔子这个中国文化的核心符号。因其所代表的文化价值,乃是中国文化的根祗。

 

近些年,民间对复兴传统的热情持续上升,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为文化复兴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相比之下,中国官方对此的反应则相对滞后,而双方的互动也甚为不足。因此,我们认为政府应当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自觉,并加强对与民间互动的重视。就学者们此次发布的建议书来说,政府若能作出积极的回应并在实施中积极吸纳民间参与,则不但将有利于孔庙文化功能的优化,亦或可在官方和民间之间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动范例,从而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