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九纪: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理解
作者:温航亮(湖南科技大学哲学系)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
时间:孔子2565年暨耶稣2014年3月5日
一、纲纪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是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不过,更为贴切的应该是“三纲六纪”,这是《白虎通义》对封建社会价值观的总结。在解释“三纲九纪”之前,我们首先遇到的难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三纲九纪”来进行概括是不是适宜的?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纲、纪。《白虎通义》说:“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人皆怀五常之性,有亲爱之心,是以纲纪为化,若罗网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可见,纲、纪不外乎是组织(包括国家)得以维系和巩固的伦理规范,所谓“整齐人道”也。其中,纲是大的总的原则,而纪则是小的细的原则。“六纪者,为三纲之纪者也。”纪是为纲服务的。“三纲六纪”无非是说,封建社会的大的原则有三条,每一大的原则(纲)下又各有两条小的原则(纪),小的原则共有六条。从具体内容来看,“师、长,君臣之纪也”,“诸父、兄弟,父子之纪也”,“诸舅、朋友,夫妇之纪也”,“三纲六纪”为当时社会的基本人伦关系规定了相应的伦理准则,这包括政治关系、亲属关系、交往关系等,囊括了当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是由于其具有的高度概括性,“三纲六纪”——后来又和代表封建社会具体道德要求的“五常”概念结合成为“三纲五常”——成为此后近两千年封建社会得以维系的基本价值观。
从纲、纪的概念来说,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包括中间层次的各种社会组织,都应该有包含了自身特点的伦理规范,这在古代便是三纲六纪、家规祖训、行业行规等。《诗经》里说:“亹亹文王,纲纪四方。”文王之所以成为圣王而受人称颂,就在于他为天下提出了规范性的纲纪。我们今天要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应该有其纲、纪,这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以纲、纪来进行概括,这就是“三纲九纪”。
二、三纲九纪
十八大报告以三个“倡导”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在三个“倡导”中,国家层面居于最高层次,而在各个层面的四个价值理念中,又有主次之分。
在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理念中,和谐理念显然是最高的,而富强、民主、文明分别是实践这一理念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维度。因此,国家层面以和谐为纲,而富强、民主、文明为纪。
在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理念中,公正理念应该是纲,它是社会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而自由、平等既是社会公正的前提,也是社会公正的体现;法治则是社会实现公正,并保证自由、平等得以实现的途径。因此,社会层面以公正为纲,而自由、平等、法治为纪。
在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理念中,诚信理念应该是纲。一方面,诚信理念是以《中庸》为代表的“诚”的思想在今天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它也是个人能够真正爱国、敬业、友善的关键。只有禀承了诚信的理念,我们才能够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才能够对人友善,才能够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正是“诚于中,形于外”(《大学》)“正己以正人”(《论语·子路》))思想的现代诠释。因此,个人层面以诚信为纲,而爱国、敬业、友善为纪。
在做这样的概括时,我们应该注意到,社会主义的“三纲九纪”与封建社会的“三纲六纪”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三纲六纪”是从董仲舒“三纲五纪”概念发展而来的,其核心精神正是董仲舒“阳尊阴卑”思想。董仲舒以阴、阳为分析工具,将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归诸阴、阳,从而以“阳尊阴卑”论证封建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因此,“三纲六纪”的目的正在于维护人与人的不平等现象,并且要求人们无条件遵守这一基本准则,通过臣对君、子对父、妻对夫的无条件服从来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转。“三纲九纪”则不同,是以人与人的平等为前提的现代价值理念。由于其以人的平等为前提,因此不象“三纲六纪”那样从人的具体社会角色的角度对人提出伦理的要求,而是从普遍的人的角度来阐述其价值诉求。
由于网络技术、交通技术等的发展,人不再象古代那样在同一时间只能面对有限的对象,而是成为同时扮演不同社会角色、与他人产生普遍联系的人,如何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避免出现角色错乱、伦理错位的现象,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汇聚各行各业的力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从多层次、多角度对人的行为提出的伦理规范,正是对此一问题的正面回应。但如所周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的体系,作为制度建构,它是完善的;作为人们生活实践的指导,它又显得复杂。那么,如何有效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呢?这就需要以简单明了的形式对之进行概括。
正如《白虎通义·三纲六纪》注疏所言:“罗网有纲纪,纲举而纪不乱,而万目以张,喻人三纲既举,而六纪自不乱,而庶务亦举也。”“三纲九纪”的概念同样是要以概括性的语言帮助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们“纲举目张”,做到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使之深入人心,成为每个人的文化自觉。
三、三纲九纪与三才
《白虎通义》认为,君臣、父子、夫妇“三纲”与天、地、人“三才”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三纲法天地人,六纪法六合。君臣法天,取象日月屈信,归功天也。父子法地,取象五行转相生也。夫妇法人,取象人合阴阳,有施化端也。”“法”就是取法的意思,“三纲法天地人”就是说,“三纲”是取法天地人三才而来的。这一表述,尽管有其牵强附会之处,却将天、地、人、水、火、木、金、土、日、月、阴、阳都涵盖在内,其目的就是要由此以承载被当时人所普遍接受的“天人合一”最高理念,以取得人们的普遍认同,以获得其合法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包含的12个理念,无疑都是当前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但对于当前的中国社会来说,其余11个理念,都没有像“和谐”一样能够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和谐”概念有着与传统“和”文化、中庸理念的无法割裂的内在联系。因此,“和谐”理念无疑是我国当前社会追求的最高理念,这就需要我们论证“和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核心地位。或者换句话说,我们需要认清楚,“和谐”是如何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纲九纪)的灵魂的。在我看来,这仍然需要从天、地、人三才的角度进行论证。
在三纲的范畴中,国家层面的和谐法天,社会层面的公正法地,个人层面的诚信法人。也就是说,和谐取法于天,公正取法于地,诚信取法于人。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宇宙的运转自然而然,这便是最高的和谐。而对于地来说,当高的地方高,当低的地方低,这便是其公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是故君子诚之为贵。”(《中庸》)可见诚信乃人之根本。因此,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纲也是法天地人的。
我们再来看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九纪也是法天地人的。
在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三纪,文明法天,富强法地,民主法人。《彖》曰:“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地。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世间有日月的照耀,才能呈现出壮丽繁华的景象,才能够实现“化成天下”的功业。此所谓文明法天。《大学》曰:“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我们要追求富强,首先就要从物质上获得稳定的基础,即所谓财用足,而这必须依靠大地。此所谓富强法地。社会主义的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其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因此在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过程中要取法于人。此所谓民主法人。
在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法治三纪,法治法天,平等法地,自由法人。如前所言,“重明以丽乎正”,日月的照耀使我们看得清清楚楚,就是要让我们事事都做到公正,而不可有私意的作祟,因此古代治国都是“向明而治”我们的法治也是一样,要做到公正。此所谓法治法天。《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之厚德,在高低、厚薄、大小、善恶无不载,我们所求的平等应该取法于此。此所谓平等法地。《中庸》曰:“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所谓自由,就是不只顾着自己,还要顾及他人他物,由尽己之性至尽人、物之性。此所谓自由法人。
在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友善三纪,爱国法天,敬业法地,友善法人。天无言而四时行、百物生,是万物得以生存的根本,我们对于天需要有一种无条件的敬爱。祖国对于我们也是如此,我们生存于国家之中,却习惯于国家的保护以至于感知不到,更应该无条件的热爱祖国。此所谓爱国法天。大地无时无刻不在运转,从而使斗转星移、四时更替,无论我们做了什么,她依然运转如故,这才是值得我们效法的敬业精神。此所谓敬业法地。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我们的内心本性就有着仁善的根基,循着这个“恻隐之心”而发用出来,就是仁,也就是对人对物的友善。因此,友善法人。
通过纲、纪、三才的解构,原本显得复杂难于把捉的24字便成为一个整体。以三纲统领九纪,以三才分释三纲、九纪,十二词各有所法,而又各有主次,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标跃然纸上,那就是要取得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即天、地、人的和谐统一,也即“天人合一”理念在现代的新生。
责任编辑:泗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