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路江作者简介:傅路江,字道源,河北行唐人,当代私塾教育先行者,河北明德学堂创办人,行唐县明德幼儿园董事长,曲阜国际儒者联谊会理事,河北省儒教研究会理事,行唐县传统文化协会副会长,执业中医师,傅氏中医诊所负责人,当代新儒医课程——“道源医道”创始人,荣获2013年度石家庄市“知名乡村中医”荣誉称号。 |
欲到琼楼最上层
——生命的真谛和中医的智慧(下)
作者:傅路江讲述(邓荣合 吕登伦整理)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中国
时间:2014年3月22日
欲到琼楼最上层——生命的真谛和中医的智慧(下)
傅路江
时间2014/2/4 地点 河北行唐明德学堂
好!我们接着上课,这节课的主题是生命的真谛。“生命”这两个字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大家未必都能知道。谁能解释这个词?都不知道?应该说大家都知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啊!这个生命是最宝贵的。但是“生命”它是两个词,生是生,命是命,它们的含义完全不同,合在一块才叫生命。“天地之大德曰生”,这是生,“万物之大宝曰命”,这是命。“天地之大德曰生”,这个老天爷是最厚道的,它生生不息,生育了万物,而且永不停歇,永不倦怠,也不跟你讨价还价,这种生机就叫“生”。然后呢,当他生完万事万物以后呢,它给每一个事物都下了一道命令,这个我们所说的“天命”。这个命令有多个含义,一个是你什么时候出生,什么时候死亡,这是上帝,这是老天给你的命令。同时你还有使命,老天爷造你这个事物,让你到世上干什么来了?你有你的使命。合在一起叫作生命。尤其是这个“命”,我多讲一下,让大家更好理解,“阎王叫你三更死”,下句是什么?“谁敢留你到五更?”。这是天地对你的命令,让你哪会儿死,你就得哪会儿死。有个老头儿到我这儿说,唉,我还想活呢,我不想死。我说你怎么能不死呢,你有什么法儿,他说我到死的时候啊,我憋住那口气不咽,只要咽不了那口气就死不了。你们说他能憋得住吗?肯定憋不住,对吧?这是老天爷的命令啊!他能违抗啊?违抗不了。还有句话,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个“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老天爷对大雁的命令。到了冬天它必须从北方飞到南方,飞到哪啊,飞到衡阳那个地方,到了衡阳这个地方它不能再往南飞了,这是老天爷对他的命令。到了春天它还要从南方飞到北方来啊,这是老天对它的命令,你说他不得不执行是吧。还有植物,秋分麦入土,到了秋分的时候必须种麦了。夏至麦秸干,到了夏至这个麦子营养再足,它的麦秸都干了,肯定要死的,这是老天爷对小麦的命令。让你哪会儿出土,让你哪会儿发芽,让你那会儿抽苞,让你哪会儿成熟,让你哪会儿死亡,这是老天爷的命令。所以我们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首先是老天爷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同时老天爷又给了我们命令,想往回收你就收你,老天爷是仁慈的啊,大仁啊,但是它又大不仁,它生下万事万物来了,为什么它还要让我们去死呢?所以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啊,老子的话,是吧,咱们读过经的人都知道,“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正是因为它有这个生死的命令,所以才有了天地的四季循环,才有万事万物的生死轮回,才有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有这个死,是不是为了更好地生啊?所以最终来说,天地还是仁慈的,它是大仁慈啊!不是私情,不是偏爱啊!又有个人说,一想到死他就害怕,所以就搬到坟地里住了。然后有个人问他说,你既然那么怕死,为什么还要搬到坟地里住啊。他说,我在这坟地里住啊,我一看见今天添一个坟,明天添一个坟,有白发老人,有年轻人,各种死法都有,我知道我总有一天要死亡,我越想越怕,所以我就不敢不好好活着了。对了!正是因为必须死,所以才更好地活着!正是因为有了恐惧,所以才更珍惜生命,对吧。所以要是老天不让你死,都这么生,你反而不珍惜生命了,所以老天爷是仁慈的。这就是生命,大伙儿对生命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解了?那么这个命呢,我现在讲的是命,是命令哦,咱们各人都有各人的命,老天爷给了咱们什么命令啊,咱们《中庸》里说“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吧,“率性之谓道”,咱们出生的时候啊,老天爷都给了咱们一个这样的天命,有的是当医生来的,比方说我,有的是当老师来到,比方说翟老师,有的是当官来的,比如我们的习主席啊,那是他的命,老天爷造他就是要让他来当主席的。老天爷给了你什么使命,你要好好地完成,然后回去见老天爷的时候有个交待,在下一次轮回的时候有个好归宿,你这次转成人,你没有好好完成你的使命,下回老天爷再造你的时候就要让你上别的地方了。这是命,讲到命,会延伸出一个词,那就是“认命”!无论我们人生遇到什么艰难挫折,抑或大富大贵,你都要 “认命” !那么生呢?讲到生,我们马上想到了一个词叫作“养生”。一个词“生命”,却引申出“养生”和“认命”两个词,这里面大有深意,大家要认真思考呀!
讲到养生,我们都不陌生,整天在讲养生,但是大家知道吗,只有中国文化有养生的概念,其他民族的文化没有养生这个概念。为什么呢,中国文化首先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它把这个“生”看得非常重要,把这个“命”也看得也非常重要。而其他民族的文化呢,比如说佛教文化,它认为生命、咱们肉体啊,是四大合和,一种假象,然后人生下来就是苦的,是吧,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然后一心向佛,脱离轮回,这是它的根本教义。它既然认为生命是苦的化身,那么它对生命就没有那种留恋,既然对生命没有留恋,那么又谈何养生呢?所以佛教文化没有养生这个概念。有一次,灵寿那个老师父,他在翟老师家里讲法的时候,我过去给他开了个玩笑。他说,咱们啊,以后都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就问,师父呀!我回去跟妻子商量了一下,她不愿意去。他说,她不去干嘛啊,那么好的地方她不去。我说,她说下辈子还跟我结婚。他说,这辈子你还没受够苦啊,这辈子你转人,生男育女,辛苦劳累,还没有受够苦啊,下辈子还想转人呢。就是说,从佛教来讲,它的根本目的是要脱离生死,要脱离生命,把生命看作是累赘,看作是一种拖累,你必须要彻底放弃这一切,你的灵魂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咱们没有说他错啊,这只不过是一个观念的不同而已。只有我们本土的中国文化,自古以来的儒家文化,它是注重生的,你比如说《诗经》开篇第一章就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对爱情的无限赞美,是吧,而只有中国文化是对爱情无限赞美的,其他各种民族的文化对爱情都是压抑的。比方说基督教文化,基督教认为人的本质是什么啊,是罪,他们的祖先亚当、夏娃在伊甸园偷吃了禁果以后,被上帝赶出了伊甸园,所以人这一辈子出生以后都有原罪,你这一辈子就是要赎罪的,赎完罪以后,上帝再把你召回天国,是吧,所以它既然认为人的生命就是罪的化身,还谈何养生啊!这是影响世界很大的两种文化,其他还有伊斯兰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因为我们对它还不太熟悉,但是它和咱们中国文化的教义还是不一样,你看那些回民,你看《穆斯林的葬礼》那个小说,后来拍成了电影,和我们的文化是截然不同的。咱们中国文化对生命是无限的赞扬,有无限的讴歌,所以说咱们生在中国,是非常幸福的,我们要珍惜这个缘分,珍惜生命,好好地活着,所以说关于养生的概念,只有中国才有的。那么这个“养”字呢?“养”是不是说促使生命茁壮成长,促使生命壮大啊?是,但这还只是一个层面,这是最浅的一层意思,如果要说只有这一层意思的话,我再给你们说一个词叫“养病”,那你说这个养病的养怎么解释。我们说你在干嘛呢?你说我在养病。这个养病是不是让病茁壮成长、更大啊?肯定不是。这个“养”啊,它本身包含有调治,调理的意思。所以中国人的这个“养”啊,它不是一味的、单向的让它壮大,让它成长,它还有更深的意义。宋代的朱子是这样解释这个“养”的,他说“涵育熏陶,俟其自化也”,他用了这样一套话来解释这个“养”字。我们又想到“教养”,对孩子要养,是吧,你怎么养孩子,这个涵、育、熏、陶,我们都能理解。“涵”就是用水来泡啊。这个育呢,面是个“二”,下面是个“月”也是“肉”的异体字,中间那个符号代表自己,合在一起就是把自己复制出来,由一个变成两个。它的本义是把自己的身体复制出来,这叫生育,母亲生育孩子不就是把一个变成两个吗,是吧。从肉体上说它是一个变成两个,那么咱们教育呢,教育上是从精神上把你的精神的财富复制出来。是从正面的啊,不是从反面的,比如吃喝嫖赌,这些不能复制给下一代,它前提是把你的正面的精神财富复制出来。所以就有了精神上的传承和这个血脉的传承,这就是“育”。这个“熏”,就是用火熏烤的意思,它这个字下边是火,中间是窗户,上边是冒烟的意思,后来咱们说熏肉,用火来熏肉,熏得又香又好吃,那是慢慢地让它变化的意思。这个“陶”,制陶器,用泥捏成一个型,然后用火烧,制出一个陶器来,本来还是一堆烂泥,没有什么用,但是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呢,它变成了一个有用的器具,这就是“涵育熏陶,俟其自化也”真实意义,也是教育的真谛。
如果用这四个字来对比咱们现在的教育,咱们现在的家庭教育,我们做到了哪一点?可以说一点都没有做到,咱们是用一种强力的手段让孩子去变化,而没有说“涵育熏陶俟其自化”。但有幸的是,在这十年当中,我对我女儿进行的教育,有一部分做到了,从我的经历上来说,我与这个观念是暗合的。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女儿也有痛苦,但是这种痛苦是成长中的痛苦,是破茧化蝶式的痛苦。就在今年她面临人生的转折的时候,她遇到了极大的痛苦,他成天痛哭流涕。我跟我的一个最好的朋友,他姓蒋,叫蒋乐群,日本NHK电视台的记者,我跟他诉苦,我说我女儿啊,非常痛苦,搞得我也非常痛苦,她的人生道路是我给她选择的,好像我把她害了一样。然后蒋老师就说,那就让她痛苦去,这是她成长中的痛苦,这是她破茧化蝶的痛苦,蝴蝶在它还在蚕蛹中,快要破茧的时候,它要经历一番痛苦。他说你女儿的痛苦和别人的痛苦不一样,你看看现在社会上那么多有自闭症、抑郁症的孩子,他们那种痛苦,那才是无边的痛苦呢。我的女儿到了人文大学国学院之后,遇到了蔡恒奇院长,蔡院长当场表态,说你这个闺女啊!虽然眼里充满了忧郁,但丝毫掩盖不住内在的聪慧,我要象带研究生一样亲自带。而且蔡老师也是一个有极高学养的教育家,他很懂教育,用非常人性化的手段在教养孩子,所以孩子们学得非常快乐。所以说,涵育熏陶俟其自化,你真正做到这几个要求了以后,你的孩子自然会让你省心。这是这个“养”字,教养也好,教育也好,包括我们养生,对我们来讲,身体一定要做到这几个字,涵育熏陶俟其自化,不要一味地用强烈的运动,用减食,或者用不吃饭,用做手术抽脂来减肥,那不叫养生,那叫害生,是吧。不要用任何强迫性的、剧烈的方式去对待你的生命,而是要涵育熏陶俟其自化,所以咱们在养病的时候,在养生的时候,都要遵循这个原则,在咱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遵循这个原则。
我们现在都在注重养生,但养生到底养啥呢?它“养”的是一种生机,苍天大地的那种生生不息的状体,你要保养它,把它养住。你的心要和天地那种生生不息的状态相通,这叫“与天地合其德”。这是《易经》中的话,“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猛一听这话,非常玄,就像老虎吃天,无处下口。但是当你了解什么是生,什么是命,什么是养生的时候,你就明白了,是指你的心态和天地之间的生生不已的生气相合,你的心永远保持这种状态,这就叫“与天地合其德”了。说到这,咱们再回忆一下《论语》上的话,《论语》开篇第一章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它就讲到一个快乐,这个乐呢,它是对事而乐,虽然很了不起,但是呢,我学习,我长进,我学到一种技能,我快乐,这很好理解,对吧?然后“有朋自远方来”,见到老朋友了,我很高兴,然后有好吃,好喝,好招待,这都是对事而论,也很好理解,有了好事,当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但是还有一种乐,叫作什么啊,“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种乐,后世的儒生称之为孔颜之乐。这个颜就是颜回,也就是说他非常穷,穷到什么程度呢,喝白水,吃蔬菜,连肉都吃不上,然后连枕头都没有,“曲肱而枕之”,就这样睡觉,孔子竟然还说“乐亦在其中矣”,这有什么可乐的啊,没有什么可乐的。颜回更惨,“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里说得更明白,“人不堪其忧”,就是说一般的人根本忍受不了,但是他还乐。我们思考一下,这个乐在什么境界,为什么还要乐。就像我那小侄女在学校学造句,用“虽然……但是……”造句,她怎么说?她说“虽然我考得不好,但是我不骄傲”她的老师就生气了,说你考得不好,你还骄傲,你凭啥骄傲啊!我在跟前感觉很不舒服,就说俺这闺女她是个哲学家,她的意思是说,我考得好,不骄傲,考得不好,更不骄傲,永远不骄傲,你说这不对吗?那个老师是我高中同学,听完之后狠狠瞪了我一眼。在这里颜回说“虽然我很穷,但我很快乐”对不对?那么你凭什么乐呢?人家家产万贯还不乐呢?你穷成这样子还乐个啥?这个乐其实是超越感官享受的乐,这个乐直接跟天地之大德相通的。天地生育万物的时候它乐吗?它有乐,但是它这种乐,和咱们平时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我今天生意不错,和这个乐一样吗?天地他不会为这些而乐的,天地的乐,他有自己的最高的境界。这个人要能体会到“与天地合其德”,能体会到这种生生不已的快乐,自然就超越了一般的物质享受,这就叫 “孔颜之乐”。过去还有首诗说,“曲肱而枕自尼山,乐在其中无人谙”,也是这种安贫乐贱的意思。“尼山”是指孔子,因为孔子出生在尼山,说“乐在其中无人谙”,这个乐是别人没法知道的。
我们接下来继续讲生命的真相,我们都知道生命有两部分组成,那就是“灵与肉”。《灵与肉》是一部小说,我们看过一部电影,叫《牧马人》,大家有没有看过的啊?《牧马人》这部电影呢,是根据小说《灵与肉》改编的,他的作者叫张贤亮。那么人的生命呢,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灵和肉,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话来说,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在《黄帝内经》上有一句话,说皇帝问岐伯:何谓生,何谓死?岐伯说:得神而生,失神而死。然后何谓得神,何谓失神?岐伯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这短短的二十多个字,就把生命的真相表达得一清二楚。“血气已和”,精子和卵子一碰撞,形成一个胚胎,当它在母亲子宫那里发育成熟的时候,首先要具备这个条件,“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大家了解一下即行,因为我不再讲气血、荣卫、五脏这些概念了。这些是中医的专用术语,但是我们大概能理解,就是说,当它具备这些物质条件以后,“五藏已成”了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转折,叫“神气舍心”,这时候来了一个神,它进到心里面,以心为舍,在这个时候呢,出现了下一个结果,就是“魂魄毕具”,一个魂,一个魄。什么叫魂啊?魂呢就是咱们所有的无形的思想活动,精神活动。所有咱们肉体的感觉,都叫魄。我拿个针一扎你,你知道疼,那杀了猪以后呢,它的肉还在扑腾扑腾的,那是它的魄在活动。所以神在这个时候它分出魂和魄两种,“魂魄毕具”,都具备了,那就成为人。所以从一段经文里面我们知道,咱们的生命是由灵和肉组成的,肉就是“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有血有气,有五脏,就是肉,对吧。然后呢在这个时候来了一个神,“魂魄毕具”,才成为人,所以当人出生的时候啊,老天爷对人特别的关爱,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人之所以尊贵是因为大脑特别发达,在母胎里如果是正常的大脑发育成熟了,胎儿出来的时候,产道太窄就会把婴儿憋死。苍天上帝大慈大悲啊!天造地设,这个囟门这会儿没有长合啊,没有成熟,然后呢产下来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等待着让你的大脑继续发育,当你的大脑发育成熟以后,慢慢你的囟门才会合起来。可是我们现在有很多没有知识的家长,受无良医生的误导,大把大把地让他吃钙片,很快让他的囟门闭合,囟门合起来以后,大脑就不再发育了,这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智力。所以当他出生以后呢,咱们这个人类的成长其实是非常长的,小兔,小马,狗,老虎,这些动物,一生下来,它就能跑能跳,很快它就脱离了母亲了,是吧,但是人一直到十八岁才成人,所以人有个漫长的成长期。那么人的肉体在发育,在成熟,我们的魂魄,我们的神,这种特殊的东西,它也在发育,也在成熟,到死的时候呢,《黄帝内经》是这么说的:“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你看到了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你的生命力已经耗尽了,然后“形骸独居,而终矣”,你的神已经走了,就剩下一个空壳了。所以从这可以看,我们可以推翻我们这几十年所受的无神论的教育,我们所受的无神论教育认为,一切都是物质的,没有灵魂,没有什么神灵,人死如灯灭,死了以后就没有了。但是从这个《黄帝帝内经》上看,确确实实,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生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这两部分呢,就好比是一个铜钱币,这边是灵魂,这边是肉体,但是它们呢,不是各自为政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有密切关系的,肉体能影响到灵魂,灵魂也能影响到肉体。从出生,这是零,到十二岁,到二十四岁,到三十六岁,一直到一百二十岁啊,而一百二十岁是人的天年,在《黄帝内经》里面呢专门有一章叫作《天年》,就是讨论人的寿命。那么我所引用的这两段经文,全部都是在《天年》里面的,它说人的正常寿命是一百二十岁,就是说,老天爷给人的命令是活到一百二十岁,然后呢,“形骸独具,而终矣”。
我在这里解释一个词,即“夭折”。什么叫夭折?就是说不成年就死亡,对吧,但是真正的含义你不了解,夭是夭,折是折。夭是指不满六十岁而死,这是一个甲子,一个周期。折呢?咱们去商场买东西都打过折,一百二十岁,这是天年,这是满了,是吧。往回一折,折你十二岁,叫打了一折,这是一百零八岁的时候,然后再往后一翻,就是九十六岁的时候,打了两折。比方说过去常说的,你折杀我也,折了我的寿,你做了缺德的事,或者你享受了不该享受的东西了,你说哎呀,我折了寿了,比如说一个长辈,人家给你下跪,人家给你施礼,你说折了寿了,不行不行。本来活到一百二十岁,现在让你给我一闹呢,我可能只能活到一百零八岁,折我十二年,折了我一折。所以说夭折是这么来的,它不是一个词,是两个词,不满六十岁叫夭,从一百二十岁往回折叫折,合在一起叫夭折。
这个灵魂呢是存在的,我们要谈养生的时候,必须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养我们的身体,一方面是养我们的灵魂。养我们的身体,就涉及到医学,现代的医学,就是专门针对人的身体而设的,叫做生物医学模式,他涉及不到灵魂,涉及不到思想,灵魂交给宗教,思想交给政治老师啊,交给我们国家管宣传的这些部门,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他都给你分开了。你信基督教也好,你信佛教也好,你到那里去讲灵魂你就不怕犯错误,那个地方是专门讲灵魂的,讲六道轮回,是吧。那么咱们中医学呢,真正传统的中医学啊,不是现在的中医学,它是兼顾灵魂和肉体的,上次讲课时,我讲到说中医非常伟大,“上疗君亲之疾,下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小人得之谋之以利,君子得之务之于心。是入世法,解危难于顷刻,是出世法,作杏林之真禅”,这是清代一个医家对中医的描述。“小人得之谋之以利”,它这个小人啊,不是说坏人,是说小人物,小人物学了医以后呢,挣碗饭吃,是吧,能养家餬口。“君子得之务之于心”,真正有修养的人,有高层次的人,他学了医以后呢,他是来求道的。“是入世法,解危难于顷刻”,他像个侠客一样,你的脚疼了,我一针扎下去,不疼了,贴个膏药,不疼了。“是出世法,坐杏林之真禅”,因为中医是研究身体,让它健康长寿,研究灵魂,让它清明不浑浊,所以它既养身体,又养灵魂,所以中医是非常伟大的,我建议咱们都学中医,中医是很特殊的中国式宗教,既保养你的身体,又呵护你的灵魂。你灵魂不健康,你也能得病,这个咱们见多了,对吧,百病由心生。所以说,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所以这两个之间呢要相辅相成,同时要得到呵护,得到好的保养,你才能够幸福健康长寿,这是生命的本质。一定要相信,我们的肉体和灵魂是两码事,但是呢,它们又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我们接下来讲“生命的境界”。讲生命的境界的时候啊,我再考大家一个词,就是“肌肉”。肌肉是啥啊?这个问题太小儿科了吧?说你尽出这些二三年级的课程,你傅老师的智商也超不过五年级吧。但是我一说,你就傻眼了,肌是肌,肉是肉,肌和肉是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的不同名称.在它紧张的时候叫肌,在它松弛的时候叫肉,是吧。咱们都说,你看你那一身肉,没这样说,你看你那一身肌,是吧。人家运动员,他们整天练这个大肌肉块,他始终是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他松不下来,而咱们一些肥胖人呢,他大腹便便,那肉是松弛的,他紧不起来,这两种状态都是病态,真正的健康状态就是“肌肉若一”。“肌肉若一”是什么啊?就是说在紧急情况下你能紧急调动它,你能让它紧张起来,是吧,那样绷紧,然后有力量。在你需要放松的时候,你必须自己松弛下来,这才是健康的。那涉及到咱们人生,涉及到咱们国家,咱们可以去想想,你比方说,朝鲜那个国家,肌而不肉,他虽然穷,但是他却硬得很,非常硬。那么这个国家,就是肌而不肉.你像咱们大清帝国,到灭亡的时候,那叫肉而不肌,是吧,非常富,黄金万两,啪啪就送给外国了,谁来打它,它就给谁送钱,那叫肉而不肌,都是一身肥肉。
那涉及到咱们个人性格呢,咱们这里也要受到启发,就是说,你一定要紧张有度,该紧张的时候呢紧张,该松弛的时候呢松弛。这是两回事,你不要老是像一个好斗的公鸡,老去跟别人争。有个笑话说,有个病人去看医生,医生说你坐下,病人说你凭啥叫我坐啊,难道你想剥夺我的不坐权吗?后来医生说,哎呀这个病人怎么这样。那这样说,你喝水吧,病人说不是所有水都能喝,比如说里面放了砒霜。医生说,可我没有放砒霜,他说我说你放砒霜了呀?难道你说我诬陷你了啊?这个医生实在没话说了,东扯西扯说闲话,说今天天气不错,今天天气暖和,他说你这样说是有片面性的,在这里暖和,并不是在所有地方都暖和,比如说北极,然后医生说我没有说北极啊。这个人得了一种病,叫作强辩症,这叫八十里地不换肩,硬杠。这种强辩症,它处在一种永远和人对立,永远要和人争斗,永远要和人争个高下。咱们现实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人啊,你说一句开玩笑的话,跟谁都无关的话,他还得跟你争一个高下,本来无意的话,最后弄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这样的人,他永远是处在一种肌而不肉的状态,没有那种柔和的、那种让人感到温润如玉的感觉。但是有的人特别绵,也不好,是吧,太绵了也不好,人善被人欺,对吧。也就是说,中国的词汇,好多都是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它表示不同状态下的一个事物。比方说花,刚发芽叫蕾,未开叫苞,含苞待放。已经开了的叫花,已经老了的花叫谢。有句诗词叫“园林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叫谢。所以同样是花,在不同的过程、不同的状态下,有不同的名称,当然有不同的意义。比方说水,咱们且不论水的三态变化,这大家都知道,即便同样是一态的变化,比方说液态的水,有波涛不惊的井水,还有清澈见底的泉水,还有波澜壮阔的海水,还有波涛汹涌的江水,是吧。那么这些水呢,从西方式的物质结构来说,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但是作为中国文化去看呢,当然就不一样了。比如咱们中医熬药的时候呢,用的水就不一样,用长流水,要用流五百里以上的水来熬药,和用泉水来熬药,和用井水来熬药,不一样,要讲究这个用水。还有一种叫作甘澜水,从井里打上来的水,然后用一个木勺舀它,哗哗去扬,扬一千遍,然后用这种水去熬药,为什么啊?因为我们把它搅动了以后,它就有了生机,有了力量,完全不一样了,它的态势、它的气势不一样了。所有中国人讲这个气,这么多种水,它的气是不一样的。咱们都知道有个典故叫作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其中有一难就是让他去长江三峡的某一峡取水,拿回来沏茶,结果过了那个峡以后,他从长江又取了一桶水回来,王安石尝了以后说,你这个水啊,不是那里的水。同样是长江三峡的水,过了那个阶段,里面含有的气就不一样了。
那么下面咱们开始讲生命的境界。刚才咱们讲了那么多,咱们说,同样是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有不同的名称,也有不同的概念,那么我们就引申到人,说“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说明人的境界是有差异的。对于人的定义,中国古代和咱们现在是不一样的。马克思主义怎样定义啊?马克思说人会创造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分别,动物不会制造工具,所以毛泽东有诗说“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为问何时猜得?铜铁炉中翻火焰,不过几千寒热……”,人跟猿的区别在哪呢?是因为他磨了几块石头,别的猿它不会把石头磨扁了当斧子砍,而最聪明的那种猿它会制作工具,所以就成了人,这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学派对人的定义。但是中国古人对人的定义可不是这样的,《礼记》上有句话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这骂人骂的很厉害啊,这叫衣冠禽兽,这个词也只有中国有。按照中国文化的标准,虽然猿的物质结构和人都是一个种类,但是你不知礼,礼是什么?礼就是文化啊,就是修养,你没有文化修养,那么不亦禽兽之心,把你打入禽兽这个行列里面去。所以人的境界就显而易见,所以人有君子和小人之分,有好人和坏人,有英雄和庸人,你到底是做哪种人,是你自己要选择的,一念之差,人品的高低立判。那么这个人的差别在哪?是在我们的肉体吗?咱们的肉体没有差别,都是碳水化合物,都是一堆肉,里边包含骨头,关键是在灵魂上的差别。那么肉体和灵魂,它们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中医上有句话说,“本乎天者亲乎上,本乎地者亲乎下”,它是用在讲本草的时候,讲用药的时候,你比方说那些树根,那些块类的根茎类的,比如生地,它是补肾的,因为它是在地下的,所以它本乎地者亲乎下,到了身体里边它自然补肝补肾。而那些花类呢,比如菊花啊,辛夷啊,它是往上长的,我们取它的花和叶,它是本乎天者亲乎上,治那个风火牙疼或是脑袋疼,它的劲儿是往上走的。那么灵魂呢,它来自哪啊?来自天啊!而肉体呢,来自地。所以《内经》讲“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个“食”是动词啊,就是喂养人。所以天气通于鼻,地气通于口,咱们吃的东西全部都是来自大地,咱们呼吸的气都是来自天的,那么地就和天相通,中间有个穴位就是什么啊?叫人中。为什么你昏迷休克了以后要使劲掐你的人中?是因为他沟通天地,使天地相通。所以天食人以五气,这个五气用现代话来说叫什么啊,用大家比较好理解的一个词吧,叫信息。五味呢,就是物质,用丰富的物质来养你的肉体。当你死了以后呢,你的灵魂,本乎天者亲上,自然就上天,你的肉体就要埋到地底下,化为泥土。一句话,你来自天地,最后又回归天地。
人的灵魂有一种向善,向上的自然本能,而肉体却又一种贪婪的本性,在《西游记》里边,它的象征就是猪八戒,贪吃,贪睡,贪色,贪享受,什么都贪,灵魂的象征就是孙悟空。他本身天然就有一种向上向善的本能。当我们生下来以后,我们要用五味,酸甜苦辣咸,用白面、大米去养我们的肉体,我们自然的肉体要长,是吧?我们进一步思考一下,我们的我们的灵魂用什么来营养呢?要用另外一种食品来营养我们的灵魂,用一种非常神圣、纯洁、光明,用一切人类所有的最美好的词汇去描述那么一种状态,用这样一种状态去营养你的灵魂。所有人类的一切文化,都是为这个而创造的。比如说,云冈石窟,你看到那么庄严神圣的佛像的时候,自然会从你内心生起一种崇高、神圣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在营养你的灵魂。当你进入到寺庙的时候,那种庄严神圣的大雄宝殿,也会给你灵魂足够的营养。即便是像《警察和赞美诗》,西方的小说,大家看过吧,欧·亨利写的,就说一个惯偷,他是个小人、坏人、庸人,他每年冬天冷的时候都想到监狱里去过冬,但是有一天他做了坏事,警察都不管他,他挺郁闷,这时他路过一个教堂,这个教堂里传出了唱赞美诗的声音,在那一剎那他灵魂受到了震撼,他想向善,他想做一个正常人,想做一个好人,但是就在这个时候警察把他抓了,然后这个故事就结束了。这个灵魂啊,它自然地就有一种向上向善的本能,人类创造的所有的文化,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灵魂的这种需要,你看吧,所有最伟大的建筑,最精美的绘画,最优美的音乐,还有我们自然界的风景,最好的山水,都是为了养你的灵魂,让你的灵魂更崇高,更圣洁,更光明磊落。那么咱们灵魂来自哪里?来自于道,来自于天地。那么五味养生咱们就不讲了,现在人讲得太多了,都在讲养生,成天在讲吃什么,喝什么,已经不厌其烦了,就不再讲了,咱们就专门讲如何营养灵魂的这一块。
人们常说,神怕敬,鬼怕送。神鬼尚且怕敬怕送,那么咱们在烧纸的时候呢,烧了一张黄表纸,说这是钱,然后呢鬼他就走了。为什么?因为他吃的是这种信息,他是一个灵,它是一个无形的信息团,这个信息团,你用信息来跟他们沟通,你用非常恭敬的心,然后给他输入很正的能量,你对他很恭敬,然后他就走了。那么神,咱们在祭祀的时候,咱们在摆设的时候,咱们在做法事、做佛事的时候,咱们用咱们的赤诚恭敬的心,用最精美的东西去敬神,神也会喜悦,也会高兴。神未必一定会吃到那些东西,但是一定要摆好,去表达你的那种敬意,让他去享受那种信息,那种正能量,那种光明磊落的、神圣的信息。我们说到,人的肉体和灵魂是水乳交融,是时刻不能割裂的,我们知道,死了以后,这些神,这些佛,这些圣贤,他要接受你的这些正能量、正信息的供养。那么我们在活着的时候,我们的灵魂为什么不能用这种正能量去对它进行哺育呢?当我们活着的时候,不可能让我们的孩子像清明上坟那样给我们烧纸吧,那也太恐怖了。肯定现在咱们是有灵魂的,同时咱们死了以后,灵魂也要享受后代的祭祀,对吧,“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那么咱们活着的时候呢,就用不用祭祀了,咱们活着的时候要靠咱自己来滋养自己的灵魂,那只有一个途径,就是《庄子》所说的心斋。这个境界是常人很难做到的,我们能够做到的还有一个方便法门,那就是王财贵先生一直在奔走呼号竭力倡导的:读经。
为什么要读经啊?咱们都知道,中国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道,但是大道无形,那么天地是个有形的道。大道无形,而天地有形,但是天地有形而无言,咱们要想从道这获取信息,咱们的天线太短,咱们是个凡人,咱们得不到信息,所以咱们只有效法天地。天地的精神是什么啊?就是穷尽人类所能想象到的好词去赞美它都不为过,《易经》里最主要的两句话说过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的这种温柔,这种厚重,这种承载,是吧,这是咱们要效法的。天呢,刚健不息,永不懈怠,永不停息,而且还有它的无私坦荡,这种胸怀,这种境界,也是咱们要效法,要汲取的。咱们灵魂要吸收这种信息,但是天地无言啊,它不会直接告诉咱们怎么做,那么圣人是个能言的天地,对吧,圣人是代天而言的。各民族都出现过伟大的圣人,耶稣,他是圣父、圣灵、圣子三位一体的,然后道成肉身,向人间传道,他是代天父而言的,是吧。穆罕默德,那个伊斯兰教有四句箴言:“一切非主,主为安拉,穆罕默德,主之使者。”穆罕默德还不敢说他是真主,只是说他是真主的使者。那咱们的圣人呢?咱们的圣人是孔子。孔子,对他怎么描述啊,“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铎是什么啊?木铎就是好比拨浪鼓,就是说啊,孔子是代天而说话的,他是咱们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圣人,他是代天而言,所以圣人是个能言的天地。但是圣人吾不得而见之,又是个大遗憾,咱们这个民族有圣人,但是咱们离他已经两千多年了,我们见不着圣人,怎么办?圣人的书我们能见到,我们读圣人的书,而且明白其义理,即如见圣人矣。圣人的灵魂是不灭的,这个不灭,在这我要解释一下,我以弹琴来作比喻啊,比方说嵇康弹《广陵散》,他弹了以后,司马昭就把他给杀了,然后这个琴曲就失传了,但是没有绝,现在人们依然会弹《广陵散》,为什么?因为有琴谱在,这个琴谱包含着信息,只要有这个信息在,我按照这个信息再弹,又是一曲《广陵散》。那么孔子已经死了,他的肉体已经化为泥土了,但他所有的思想都化在他的经典里面,当我们再捧起经典的时候,当这些话在我的心里跟我的灵魂进行碰撞,我的心灵感到喜悦,孔子喜我也喜,孔子悲我也悲的时候,那才能共鸣,孔子的灵魂在我的灵魂当中就复活了。所以说,我们的灵魂靠什么来养啊,就靠这些经典,靠这些圣人的话来养。当你真正理解透这些圣人的话的时候,用一个词来比喻,你在读经典的时候叫作口有余香,佛家叫“醍醐灌顶”“法喜充满”。比方说我刚才讲的,“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是吧,然后讲“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乍一听,你可能感到平淡无味,但是经过这么一讲以后,你会有一种心领神会的感觉,这种感觉是真正的乐,读书非常快乐,读书是天下第一乐事,但是求道人是读书人中的第一等人,就是说一定要求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一定要达到这种境界,要脱离凡俗的、感官的那种境界。这人呢都和肌肉、水一样,有不同的境界,朱熹说过,若不求道,读它何用,读书有什么用啊。光为考职称啊?不是。所以,由于你的精神趋向、你的思想趋向不同,便产生了人的不同境界。
那么在这呢,再给大家做一个形象的比喻,人生的三层楼,这个有的听过,有的还没有听。咱们学过《桃花源记》的都知道,这篇文章是晋代的陶渊明所写的,在我上学的时候,老师给我讲,这是阶级斗争的产物,这是陶渊明在黑暗的封建社会,幻想出一个世外桃源,用这来表达对阶级的不平等、阶级的压迫的一种反抗。但是我读《桃花源记》的时候,却读到了另外一种境界,即人生的三重境界。人生三重境界的说法最早来自丰子恺先生,他是弘一大师的一个学生,是个画家。丰子恺说啊,人生有三重境界,三层楼,第一层楼叫作物质人生,咱们芸芸众生啊,都是在物质人生这一层楼里在转,都是为咱们衣食住行在奋斗,是吧。但是咱们衣食住行万般都具备了以后呢,要追求一种艺术人生,我们要精神上的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这就叫作艺术人生,你比方说赵本山、宋祖英他们这些大碗儿明星,他们整天的活动不是为了他们的衣食住行在奋斗的,都是一种真正的精神享受,是吧,这叫艺术人生。而咱们在座的,我想也都脱离温饱了,所以咱们能聚到这来学中医,来学传统文化,实际上也是在享受一种艺术人生。我也没给你们发工资,也没给你们发奖品,咱们什么也不为,就是纯粹为我们的精神而来,是吧,这就叫你在享受艺术人生。但是咱们有了艺术人生还不够,那些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他们为什么要自杀,因为他们的灵魂啊,没有得到彻底的解放,没有看破生死,所以他们有好多去信佛,这个就到了第三层楼,叫信仰人生。他必须得看破生死,因为他信了佛教以后,他对死没有恐惧了,他诚心念佛,临终的时候,有一群居士在给他助念,他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就把死看作一件好事,没有恐惧了。信基督教也是这样,我有个同学,他姥姥活了108岁,临终的时候就跟咱们学佛的那个临终瑞象完全一样,所以人家学基督教的学好了,走的时候也是很安详的,他一点恐惧都没有,他说哎呀,这个天父在天上像爸妈一样对我好啊,他走的时候非常安详,并且能预知时至。所以说人还有一个追求,叫作信仰人生。
这个《桃花源记》就完全把人生三层楼揭示得淋漓尽致,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捕鱼为业”这一个“业”字就道尽了咱们物质人生的千辛万苦,是吧,教授以教书为业,医生以行医为业,农民以务农为业,商人以经商为业。所以说“捕鱼为业”道尽了物质人生的千辛万苦,酸甜苦辣。那么第二个境界——艺术人生,咱们看怎么描写的,他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非常惊喜,他觉得这个景啊,非常美,因为这个桃花啊在百花当中是最鲜艳的,为什么桃仁能活血呢?尤其是没有经过嫁接的野桃花,当它开的时候,那个花是最红的。咱们身上最红的是血,所以用桃仁呢能使你的血流通,能活血,“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它是用桃花来比喻人的美丽,那么“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八个大字就道尽了艺术人生的这种快乐幸福,你看赵本山、宋祖英他们这些明星大腕儿,是不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种境界?肯定是,纸醉金迷,花天酒地,就是说的这种。还有一个蒋捷写的《听雨》,说“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罗昏帐”,就是描写他少年时代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是说人到中年疲于奔命,非常辛苦;到了晚年呢,说“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就像我一样,未老先衰,头发都白了,最后“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已经看破人生了,看破生死了,这也是人生的三重境界。他年轻的时候,就光知道享受,“听雨歌楼上,红烛罗昏帐”,中年时候在奋斗,在漂泊,“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非常的辛苦,非常的凄凉。
那么“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他就开始往前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然后“便舍船,从口入”,这个口进了以后呢,“豁然开朗”,里边是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而且与世无争,这个世外桃源呢,他用了八个字来表示,说“往来衣着,悉如外人”,还有句话叫“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大伙一定要知道啊,“怡然自乐”,你要体会这个自乐,也就是说不是经过外边的事物的刺激他才乐。刚才咱们在讲到《论语》的时候呢,讲到乐的境界,“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这种乐它不是因为外在的情况,贫富贵贱都不受影响,所以说人家桃花源里面的人都是自乐,而且是怡然自乐,非常自然的快乐。当他走的时候,有个老头说,“不足为外人道也”,但他出来之后呢不听话,他马上就跟人说了,说了以后再去找,永远也找不着了。那么这个玄机在哪里呢?玄机在这个口,“见一口,彷佛若有光”,这提到了一个“光”字。这个口在《西游记》里边有个解释,孙悟空要去拜师学艺,遇到一个樵夫告诉他,这个菩提祖师在哪里啊,在“灵台方寸地,斜月三星洞”。咱们学过鲁迅的诗的都知道,“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黯故园”,这个“灵台”,咱们的语文课本里说,是指心,是吧。这个“方寸”呢?说大道不离方寸地,冯道有句诗也说,“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这个方寸也是指心,因为咱们人的心,就是一寸见方,你再大了你就是有心脏病了,所以说一寸见方,这是咱们的心,后来就用这个“方寸”来代表心。下边那句话说“斜月三星洞”,什么叫“斜月三星洞”啊?它是个字谜,就是说“心”的,所以这两句话说来,就是指你的心,所以菩提祖师在哪里啊,就在你的心中。那么咱们看这个洞口,又有光,就是你心灵的这个窗户。你的心念一转,就是世外桃源,再一转,又到了这个世界了,所以说一念一转是凡人,再一转就是不平凡的人,一转是好人,再一转是坏人,都在你的一念之间。
我们上面讲了生命的真相,生命的境界和灵魂的呵护,大家对于人生就有了一个全新的理解。再往下我们讲人生的各个阶段的保健和养生,就非常容易领会了。只要你抓住了“上工治神”“相由心生”这个关键所在,那么一切人生的烦恼都会随风飘散,迎刃而解。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最后用苏学士一首词来和大家共勉:“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责任编辑:泗榕
【上一篇】【夏乃儒】儒学的现代重构
【下一篇】【刘弘文】以德报怨,何如?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