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儒家邮报》简介

栏目:民间儒行
发布时间:2014-03-26 09:41:07
标签:
儒家邮报

《儒家邮报》由儒家网主持编辑,创办于2006年12月12日,系公益性电子出版物。主要为各界人士提供与当代儒家有关的各类信息,仅仅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所刊登的文章并不完全代表编者的立场和观点。编辑人员亦系义工,刊登、转载任何作品皆不提供稿费及其它版权数据,著作权、出版权事宜完全归作者自行处理。投稿邮箱:rujiayoubao@126.com;订阅《儒家邮报》请发一封空白电邮至rujiayoubao@126.com,标题为“订阅”;退订《儒家邮报》请发一封空白电邮到:rujiayoubao@126.com,标题为“退订”。

 

 


一、《儒家邮报》基本情况


《儒家邮报》(电子报)是由中国大陆(内地)民间儒生创办的公益性非赢利电子出版物,坚持儒家立场、民间身份、公益性质,以弘扬儒学为目标,旨在促进各界对儒家的全面了解,推动中国学术繁荣、文化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


《儒家邮报》主要登载中国当代儒家的各类信息,通过电子邮件和网站发布。编辑人员均系义工。主编是当代“大陆新儒家”的代表性人物陈明教授,执行主编是任重博士。


《儒家邮报》自西历2006年12月12日创办以来,至今已邮发两百多期。历期目录,详见儒家网站“儒家邮报”专栏(http://www.rujiazg.com)。


二、《儒家邮报》的反响及评价


《儒家邮报》创办以来,受到各界高度关注和好评,已经成为反映当今中国儒家思想文化活动的重要刊物,被誉为当代“大陆新儒家”的机关报,对儒学复兴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以下,是一些著名学者对《儒家邮报》的评价:


其一:“大陆新儒家”代表性人物、阳明精舍山长蒋庆先生:“《儒家邮报》在儒学复兴过程中功不可没,在此学绝道丧儒门淡泊之际,委实不易!”


其二: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儒家邮报》提供的有关当代中国儒学运动各种观点的信息,及时而且广泛,既有主张复兴儒学的观点,也有相反的观点和意见,这对于希望多方面了解这一领域发展动向的学者和有心者,是一个难得的窗口。”


其三:北京大学哲学系何怀宏教授:“以儒家精神办儒家邮报为儒家留一文脉,担历史道义续文化薪火在现代别开生面。”


其四: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谢谢电子版《儒家邮报》的编者,通过这一园地,使我了解了很多的信息。贵报主办者促进了中西马、文史哲间的对话。”


其五: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先生:“我很赞赏《儒家邮报》包容百家的宽容精神,我在这里甚至能读到很刺耳的批评。这种宽容精神体现了儒家的根本精神即‘忠恕’,也如韦伯的评价,儒家是最宽容的高级文化传统。这也正是儒家的生命力所在。”


其六:台湾大学中文系陈昭瑛教授:“《儒家邮报》以新的传播方式将儒学的火种传递于新世代,并能实时发表对当下重大事件的意见,代表儒家社群发声,使「儒家观点」成为社会上可以为民众参考的一种观点,在促使中国社会成为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的过程中没有缺席,这便是一项贡献。”


其七:香港大学法学院陈弘毅教授:“《儒家邮报》所从事的事业,正如香港法住学会的事业一样,便是这样的文化复兴的事业。我对《儒家邮报》同人多年来的努力不懈、毫无保留的投入和无私奉献致以最深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其八:复旦大学哲学系丁耘教授:“此报我经常拜读,受益匪浅。编辑部同人密切关注当前儒学动态,工作勤勉,功德无量,值得敬佩。” 


其九: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胡晓明教授:“《儒家邮报》不事声华,不靠包装,不假权势,不托市场,完全是最本色、朴实的书生精神,但是她的内容一点都不简单,积极介入现实、不回避、不圆滑、不清高,在现代中国,不愧为儒家的最好的一个现代真身。”


 其十: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王利研究员:“《儒家邮报》有严肃而深切的社会关怀,有明确而坚定的办刊理念。从对传统文化的维护和捍卫来说,生于民间又系于社会的《儒家邮报》可谓是殚精竭虑、不遗余力。”


其十一: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李景林教授:“《儒家邮报》用网络这一现代的形式,在学院儒学与民间儒学、儒学学术与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高速、便捷的沟通桥梁,对儒学在中国当代社会精神生活中的觉醒和民族文化的复兴,起到了强力的助推作用。”


以上学者的评价,摘引自《海内外学者寄语<儒家邮报>百期》,详见儒家网(http://www.rujiazg.com)。


三、《儒家邮报》编辑团队


(一)主编


陈明,男,西历一九六二年生,湖南长沙人。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现供职于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儒教研究中心主任,三亚学院南海书院院长。著有《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士族:特殊形态的知识分子研究》《浮生论学——李泽厚、陈明2001年对谈录》《儒者之维》《文化儒学:思辨与论辩》《儒教与公民社会》等。西历一九九四年创办《原道》辑刊并任主编,西历二〇〇四年主编“原道文丛”、“原道译丛”系列。西历二〇〇五年组建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中心”,任秘书长。西历二〇〇七年主持成立首都师范大学儒教研究中心,任主任。西历二〇一三年起,担任弘道基金理事长。


(二)执行主编


任重,男,西历一九七二年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曾用名耿硎,网名“读书吹剑”。西历二〇〇四至二〇〇七年,参与创办儒学联合论坛网站并任总版主,同时任《原道》辑刊编委。西历二〇〇六年,参与创办中国儒教网暨儒教复兴论坛网站并曾任总版主。西历二〇〇六年,创办电子刊物《儒家邮报》并任执行主编。西历二〇〇八年,创办儒家中国网站和《儒生》集刊并任主编。西历二〇一二年,主编“儒生文丛”。曾发起联署五十四位学者发布《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建议书》、十名青年博士生《我们对“耶诞节”问题的看法》、五十多个儒家团体《致电影<孔子>剧组人员公开函》、十学者《关于曲阜建造耶教大教堂的意见书》、七十位学者《关于孔庙使用和保护问题的建议书》。


(撰于孔子2565年暨耶稣2014年3月26日)


附录海内外学者寄语《儒家邮报》百期

      http://www.rujiazg.com/article/id/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