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红梅】学者秋风: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奠基人

栏目:思想探索
发布时间:2014-04-03 17:42:03
标签:


 

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奠基人

作者:龙红梅

来源:大同思想网

时间:2014331

 

 

 

核心提示:满清政权最初是拒绝同治的,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儒家士大夫用实力争取了立宪的机会,满清政府的这一行为也体现了其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而这为现代化在晚清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制度保障。尽管此次宪政转型,夹杂着专制的成分。但是,秋风认为,哪怕只有五成的成分,也是宪政,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费正清的‘冲击反应’模式是探究中国近现代转型之因的主流论调,即西方列强的刺激才导致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而我则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具有强烈的内生性。”330日,由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主持的明伦堂讲会在岳麓书院博物馆举行,学者秋风就“曾国藩与中国现代化”为主题发表演讲时如是说。

 

儒家是中国秩序的塑造者

 

孔子在删述《六经》与传授《六经》的过程中,创立了儒学,其最终目的是养成君子。何谓君子?秋风认为君子必须具备三大特性:德行出众、拥有治理社会的技艺、良好的威仪。

 

为何要养成君子?孔子沿用古时君子之名,却为其做了根本性的改造,而其根本的意图在于界定了文化与政治主体的问题,重塑了中国几千年的社会秩序。

 

秦末汉初,陆贾在与汉高祖刘邦的对话中,就多次探讨如何让统治者长久地统治,如何从打天下过渡到治天下:打天下的逻辑是暴力,而治天下若仍沿用,则将如暴秦而亡。治天下当以仁义为先,这一思潮是立国原则的一次根本性变化。

 

秋风认为,董仲舒是一个宪政主义者,其“天道”宪政主义将“天”的信仰与政治理论紧密联合在了一起,“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明确了百姓对皇帝负责,皇帝则对天负责的原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士大夫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推上了政治舞台。

 

董仲舒推动了宪制的转型,第二次立宪的基本表现就是尊儒。秋风认为,儒家士大夫与其他群体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他们有一套与皇权完全不同的治国蓝图,而中国几千年传统社会的争斗也主要在皇权与士大夫之间展开。

 

自此,中国传统政治体制进入儒家士大夫的道德理想主义与皇权共治的阶段。

 

曾国藩推动了中国的第二次立宪

 

为政在人,经久不衰的治国原理,在清朝戎狄异族统治时期暂且搁置。满清政府入主中原后,非常尊崇传统的孔孟之道。其意图通过尊孔这一道统来确立自身政治的正当性。而从近现代来看,但凡反动势力都是仇视儒家的,中国传统政治秩序就是靠着“三纲五常”的道德伦理来维持的。

 

满清政府开始对于自身统治缺乏自信心,残酷迫害士人。“文字狱”的严厉推行,使得士气普遍低迷。秋风在谈及儒家士大夫对满清入主的正统性问题时,提出他们后来并不反对满清的统治,否则,在清末也不会同意建立君主立宪制。而这一制度的推行,恰也证明当时的儒家士大夫对于满清皇权的认同。

 

桐城派的兴起,标志着儒家士大夫的觉醒。而曾文正是其典型的代表,面对外敌入侵、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他强调个体的担当。秉承着孔孟之道,强调从自身做起。曾国藩认为,改变与影响一个社会,就是一小部分人,就是君子。

 

就如同英国,它是一个不成文的宪法国家,但却是世界上最好的宪政国家之一。这靠的是什么?秋风认为,英国的绅士群体,获得了整个社会的尊重,其成功模式最核心的点就是利用道德和文化的软力量来维持这种秩序。

 

也正是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儒家士大夫的道德理想主义的觉醒,“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忧国忧民的担当意识,承担起了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

 

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内生性

 

谈及湘军的厉害之处,往往会追溯到曾文正镇压太平天国一事。曾国藩究竟靠什么平息了洪秀全的叛乱?秋风先生认为,就是靠秀才和农民。

 

农民愿意听从手无缚鸡之力的秀才指挥,得缘于秀才的道德理想主义精神。而这一次,也使得满清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直接催生了中国的现代转型。

 

满清政府一直就是军事政权,是一种暴力垄断的统治体制。而曾国藩领导的湘军,胜利击败太平天国,使得儒家士大夫再次荣登政权舞台的中心。秋风在讲坛上提出,“同治”年号的由来恐非仅仅因为两房太后垂帘听政那么简单,他推测这或许还透露出满汉共治的意味。当时,满清政府做出一项决策都是由群臣共同商议的,而这时候儒家士大夫在朝堂已拥有不可小觑的实力。

 

满清政权最初是拒绝同治的,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儒家士大夫用实力争取了立宪的机会,满清政府的这一行为也体现了其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而这为现代化在晚清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制度保障。

 

尽管此次宪政转型,夹杂着专制的成分。但是,秋风认为,哪怕只有五成的成分,也是宪政,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费正清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是对外来侵略的冲击反应,而事实,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内生性就已开始萌发,才有了后来的洋务运动与同治中兴。

 

秋风分析,从甲午战争到中华民国的成立,18年时间,宪政制度便在中国建立起来,而这期间基本未有大型的流血,也称得上是中国的一次光荣革命,而这转变的核心是思想观念,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大门是由曾国藩推开的。


责任编辑:泗榕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