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晚林】回“家”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4-04-19 22:18:15
标签:
张晚林

作者简介:张晚林,号抱经堂,男,西元一九六八年生,湖北大冶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曾在湖南科技大学哲学系任教,现任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兼职湖南省孔子学会副会长。著有有《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赫日自当中:一个儒生的时代悲情》《美的奠基及其精神实践——基于心性工夫之学的研究》《“道德的形上学”的开显历程——牟宗三精神哲学研究》《荀子译注(选本)》等。于2009年以自家之力量创办弘毅知行会,宣扬儒学圣教,践行“知行合一”之精神。


回“家”

作者:张晚林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

时间:孔子2565年暨耶稣2014416

 

 

 

今年春节期间,央视新闻联播栏目连续播出关于“家风”的报导采访,这引起了社会对“家”或“家风”的重视,一些地方性新闻媒体也开始仿效,陆续推出了有关“家”文化的栏目。《湘潭日报》拟开设“传家宝”专栏,意在揭示一般民众家里所传之“宝”为何,进而端正时下的民风。我的一位学生适供职于《湘潭日报》,尝问我家之“传家宝”是什麽?我一时语塞,竟答不上来。因为我家世代务农,祖上及父母皆目不识丁,哪里有什麽值得标榜的“家风”传给后人。其实大多数家庭可能都是这样,传统中国人多生活在农村,且能读书写字者为少数,故多数人的“家风”乃在长辈与父兄的为人处事中。如中国的农民一般勤劳节约,老实本分,忠厚纯朴,这些虽然没有特别的作为“家风”流传,但却是一个家庭兴旺,个人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故诸葛武侯戒子书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徳。”因此,“家”本身就是一个涵养人之德行,教化人之情性最好的地方。

 

所以,在中国,家很重要,而修德以治家则更重要。《易经》里有“家人”卦,专门讲修德兴家之事。如九三爻辞曰:

 

“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其象辞进一步解释曰:

 

“家人嗃嗃,未失;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这意思是说:“由于过分严厉可能使得家人有怨言,但最终却可以得到吉祥的结果,是因为这样做是符合治家的原则的,虽然有过失,但不失根本。而听凭妇人和孩子随心所欲,最终的发展结果却决不会好,是因为这样做违背了治家的原则。”

 

故解释“家人”卦的彖辞曰:

 

“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这意思是说:“家人的爻象显示,六二阴爻居内卦的中位,像妇女在内,以正道守其位,九五阳爻居外卦的中位,像男人在外,以正道守其位。男外女内,皆能以正道守其位,则是天地间的大义。家庭有尊严的家长,那就是父亲、母亲。父亲像个父亲,儿子像个儿子,兄长像个兄长,弟弟像个弟弟,丈夫像个丈夫,妻子像个妻子,家道就端正了。能够正其家,天下也就安定了。”

 

但家道的中正兴旺一定是长辈严格要求自己开始的。故上九爻辞曰:

 

“有孚,威如,终吉。”

 

其象辞曰:

 

“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这意思是说:“治家的根本在于严格要求自己,如果自己能够诚实有信,树立起威信,结果一定会获得吉祥。之所以建立尊严和威信能够获得吉祥,是因为这种尊严和威信是通过严格要求自己得到的,而不是通过其他方式。”

 

这样,通过长辈的模范作用,使得整个家庭和睦相爱。故九五爻辞曰:

 

“王假有家,勿恤,吉。”

 

其象辞曰:

 

“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这意思是说:“一家之主通过自己的行为感染带动家里的人,使他们各自都按照自己的本分和职责去做,就能够使全家人和睦相处,感情融洽,相亲相爱。”

 

这样看来,“家”是一个人滋养德行、培扶爱意的根基所在。故颜之推曰: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道,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阅,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颜氏家训·序致》)

 

人之德行与爱意正是在这“傅婢之指挥”与“寡妻之诲谕”中得以滋长,孝敬父兄与尊长,进而兼爱天下的庸众。相反,一个无“家”的人,因无根基之培扶与滋养,不可能真正去爱天下之庸众。所以,儒家传统强调家的重要决不是一种狭隘的血缘亲情关系,而是希望在这种真切笃实的血缘亲情、人伦关系中让人修身,使德行落实下来,不成为无归宿的游魂。因此,儒家传统虽然颂扬以家庭为基点的“等差之爱”,但这决不意味着中国传统就把“爱”限定在家庭之内。一个真正爱自家家人的人,他的爱心是绝对要推扩出去,既而“治国、平天下”的。故儒家虽然重视家庭,颂扬“等差之爱”,但绝不是一种狭隘偏私,其结果最终亦是“兼爱”天下庸众,这是决然而定然的。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又,“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皆为“兼爱”之意。王阳明亦曰:“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王阳明全集·大学问》)一种真实的爱意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是限制不住的,必然会流向庸众与万物。墨家尽管也讲“兼爱”,但它却抽离了家庭,人人生活在团体之中且一律平等。这样,他们只是平铺地看个体的人,拉掉了他们的具体家庭生活(或者说根本没有家庭生活)。由此,每个人皆为数量“类”中的“一”。这个数量“类”中的“一”之间,没有任何差别,故我们没有理由不“兼爱”。所以,墨家所讲的“兼爱”是抽象地讲。这就如,理论上一切平行线都不相交一样,但现实上我们却很难画出两条不相交的线。可以说,墨家所讲的“兼爱”可以直接通过学术“研究”出来。但儒家所讲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是学术“研究”出来的,而是尽人之本分中“尽”出来的,这完全是道德践履之功,家庭涵养之实。墨家之说“兼爱”,其说之也,虽亦是大悲心,但因没有家庭涵养历程、道德践履工夫而落实下来,故只是抽象地说,犹如律令而外在地命令人,而人未必心悦诚服地由此而真行“兼爱”之实。儒家由重家庭而坚实之,可谓“独握天枢以争剥复”。其意岂在小哉?!

 

可见,儒家重家庭、讲孝道,决不是张扬其重利偏私,而是彰显其性情培扶之大义。这里儒者有真切的体会。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在家庭里涵养孝悌之根本,下者利于家,中者利于民,上者利于国,此安邦治国之大本,岂可小视耶?!君不见,像诸如“诗书继世,孝友传家”这样的家训,伴随了多少代中国人成长。现代新儒家徐复观先生曰:

 

农村,是中国人土生土长的地方。一个人,一个集团,一个民族,到了忘记他的土生土长,到了不能对他土生土长之地分给一滴感情,到了不能从他的土生土长中吸取一滴生命的泉水,则他将忘记一切,将是对一切无情,将从任何地方都得不到真正的生命。这种人、集团、民族的运命,大概也会所余无几了。 1

 

在中国传统社会,家决不只是一个人暂时寄居的场所,而是一个真实的生命,一个民族的缩影。

 

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展,传统农耕文明被破坏,家文化也逐渐解体。现代人虽然也有“家”,但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没有了文化。现代家庭所充斥的是豪宅、名车及奢侈品。“家”沦落为人们纯粹的寄居场所,人们于此得不到任何精神的提撕与涵养。既然“家”只是暂时的寄居场所,而现代社会可提供人们暂时寄居之地颇多,于是,人们便可不必回家亦可寄居。因此,现代社会人们虽有“家”,亦不必回。这样,每个人都从家庭中离析出来,成为无根基的游魂,德性与爱心的培扶虚空了。人与人之间由内在的伦理关系变为了外在的契约关系。人由家庭中的层级血缘体转变为社会中的平面孤独体,在此,每个人皆为平面中的一个点,且一律平齐。所以,现代社会虽然雅言平等、自由,但只是抽象地说之,因无家庭涵养德性的根基,实则谁也没有平等心。此正现代社会乱象之所由生也。

 

海德格尔说:“一切本质的和伟大的东西都只有从人有个家并且在一个传统中产生出来。” 2

 

只有在“家”里才可安身立命,让我们回“家”吧!不但每个人应该回“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应该回“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家”当然是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因此,黑格尔说:

 

“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人既已回到自己家中,享受自己的家园,也就转向了希腊人。” 3

 

在黑格尔看来,西方世界的家园就是古希腊文化。那么,中国的家园在哪里呢?这不是不言自明的吗?现在是时候让中国回“家”了。

 

【注释】

 

1徐复观:《谁赋豳风七月篇》,李维武编:《徐复观文集》(一),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38页。

 

2海德格尔:《只还有一个上帝能救渡我们》,孙周兴编译:《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305页。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57页。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

 

责任编辑:泗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