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吹剑作者简介:任重,曾用网名“读书吹剑”,笔名杜吹剑,儒家网创办人暨主编。 |
不应把西方“dragon”翻译成中国“龙”
作者:杜吹剑
来源:中国艺术报
时间:2014年5月16日
在很多欧美电影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怪兽:身躯强壮,全身覆盖着鳞片,颈部粗长,头上有角,尖牙利齿,拖着长尾,可用四只强有力的脚步行走,用一对蝙蝠翼般的巨翼飞行,口中喷火,性情残暴,贪婪无度,是黑暗与邪恶的象征。片中将此怪兽翻译为“龙” 。
但在中国人看来,此怪兽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龙,可谓风马牛不相及。中国龙是中华民族代表性图腾,曾经甚至是象征国家之符号,深受中国人敬畏和崇拜。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易经》乾卦,六爻皆以龙为喻,初九“潜龙勿用”表现龙之“潜” ,九二“见龙在田”表现龙之“见” ,九三“夕惕若厉”表现龙之“惕” ,九四“或跃在渊”表现龙之“跃” ,九五“飞龙在天”表现龙之“飞” ,上九“亢龙有悔”表现龙之“亢” 。而大家所熟识的成语“龙马精神”亦源于《易经》 ,因坤卦曰:“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行天者莫若龙,行地者莫若马,龙马是指乾坤、天地,动而能健,象征着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那么,刚健、威严、吉祥、喜庆的中国“龙”,怎会跟西方的那种口中喷火的邪恶怪兽联系上呢?原因就在于翻译之错。
西方的这种邪恶动物英文名为“dragon”。基督教经典《新约·启示录》中说,有一条红色的“dragon”,“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 。由此可见,这个怪兽“dragon” ,与中国龙完全就是两回事,无任何相似或相关性。只是,不知从何时起,也不知是无知还是有意,将“dragon”翻译成“龙” ,不但带来认知上的错乱,更引发了文化交流上的混乱。
基督徒经济学者赵晓,曾发出这样一条微博:“今天一位老传道人在晨祷时提到,在《圣经》中,魔鬼有不同的代名词如红龙、古蛇、撒旦等。其中红龙表征恐吓、古蛇表征引诱、撒旦表征抵挡。世上有许多邪恶力量抵挡人归向神,又有许多诱惑引人跌入深坑,而恐吓更是束缚人民的无形绳索,龙的黑暗权势曾盘据中华数千年,中国人民何时靠上帝脱离捆绑? ”
赵晓先生利用“dragon”与“龙”之间的错误翻译而有意构陷,有学术不诚实之嫌。但是,在文艺作品和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下,以讹传讹,久而久之,也让某些文化不自信的国人迷惑恍惚。假作真时真亦假、反认他乡是故乡!曾有专家高调提出,要修正龙为中国国家形象的标志,理由是龙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邪恶霸气和极具攻击性的庞然大物,会让一些西方人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容易招致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即要求改变本国的文化象征符号以适应西方思维,其背后可以说是一种西方中心的倾向。
的确,中国龙与西方“dragon”既无任何相似性,也无任何相关性,如将此二者互译,必然会引发误会,造成沟通障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战宣传漫画中的德国、日本法西斯都以“dragon”代表之。“9·11”事件以后,美国一些漫画家以“dragon”象征恐怖势力。把“龙”译为“dragon” ,非但不能准确表现和传达中国龙之特性,反而造成不必要且不愉快之误解。尤须注意者,这种误解,虽然初始时生发自外国人,如今却也在逐渐逆向影响着中国人。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承载着诸多代表性价值理念。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皆有自己的文化核心词语,如中国文化中的“道” ,西方文化中的“逻各斯” ,均有自己特定的文化含义,强行意译,反失真义,徒增歧义,还不如音译为佳。比如,可将西方“dragon”直接音译为“劫鲠” ,将中国龙英译为很多学者建议的“loong” 。
责任编辑:泗榕
【下一篇】关于“儒家中国”更名为“儒家网”的说明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