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朵生】中华文化塑造东亚文化共同体

栏目:谏议策论
发布时间:2014-05-26 16:08:43
标签:
慕朵生

作者简介:慕朵生,男,独立学者,曾创办中国儒教网暨儒教复兴论坛并任总编。


 

中华文化塑造东亚文化共同体

作者:慕朵生

来源:中国儒教网

时间:2014519

 

 

 

按:如今的朝鲜、日本、越南,可谓是中国的麻烦制造者;但历史上,这三个国家无不倾情羡慕和学习中国,是天朝的粉丝。一方面,中华文明要远比其土著文明更为优秀;另一方面,天朝也对朝鲜和越南,保持着强大的高压,且其本身就是天朝的藩国。如此看来,当下对这三个国家,既要修文德以来之,又要给予严重警告和强力反应。

 


一种文化,它的辐射弧线愈广愈远、传播能力愈久愈强,说明它的品质愈高、潜力愈大。在历史上,中华文化既是受惠者,也是施惠者,而其辐射和传播的最大成绩,就是塑造形成了东亚“文化共同体。

 

东亚“文化共同体”首先是一个地理概念,即以中国为中心,以朝鲜、日本、琉球(今冲绳群岛)、越南等国家为边缘的地理区域。但是,它在本质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即圈内国家分享并创造着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价值观念和学术体系可称为“儒家文化圈”;就其日常器物共同点可称为“筷子文化圈”;就语言文字共同点可称为“汉字文化圈”。同时,西方学界则常从政治权力和国际交往的角度,将其称为“东亚朝贡秩序”或“中华帝国秩序”。

 

根据中国史书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周武王灭商之后,封箕子于朝鲜,是为朝鲜立国之始。朝鲜史料也记载说:“箕子率五千人入朝鲜,其诗书礼乐,医药卜筮,皆从而往,教以诗书,使知中国礼乐之制,衙门官制衣服,悉随中国。”汉代时期,汉语汉字已成为朝鲜官方和上层社会通用的语言文字。唐代时期,朝鲜的政制、官制、兵制、学制悉仿唐制,中央设有国子监,地方设有乡校,并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员。非但如此,朝鲜学生还来华参加科举考试,及第后或在中国为官,或后回朝鲜从政,所以唐代诗人章孝标《送金可纪归新罗》诗曰:“登唐科第语唐音,望日初升忆旧林。”宋明时期,儒家文化成为朝鲜的主流文化,宗奉朱子学的大儒李退溪被称为“朝鲜的圣人”——他的画像已被印在韩国的纸币上。1349年,孔子第52世孙孔昭以翰林学士身份陪嫁元朝公主和亲朝鲜王室,后官至宰相,并仿照曲阜孔子故里建造阕里祠。目前,韩国成均馆以及234所乡校每年都举办祭孔大典,其仪式和流程被学界誉为中华文化圈内最古典的礼乐文化活动,韩国学者还曾建议将其申请世界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可以说,韩国是受中华文化影响最深的国家,至今仍有“儒家文化活化石”的美誉。

 

早在2200多年前,中华文化就开始传播至日本及琉球。秦朝时期,方士徐福东渡日本,带去了中国文字、医药以及农耕技术等。三国时期,《论语》等儒家典籍经由朝鲜传至日本。隋唐时期,日本大规模派“遣唐使”和“学问僧”来华学习。其中,阿倍仲麻吕在国子监学习多年,精通儒家经典,科举考中进士,并与李白、王维等著名诗人交好。仲麻吕归国途中不幸丧身大海,李白挥泪写下了《哭晁卿衡》的著名诗篇:“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来华留学的吉备真备和空海和尚回国后,假借汉字创造了片假名和平假名,与汉字一起构成了现在的日本文字。645年,日本改革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基本蓝本,发起“大化革新”运动,奠定了日本王朝1000多年的发展格局。此外,中国著名僧人鉴真和尚应邀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文化,受命主持日本佛教事务,设计修建了著名的招提寺。明末清初,中国著名儒家朱舜水避难日本,被聘为“国师”,公开讲授和传播儒学,为日本培养大了批儒学家,朱子学和阳明学流传甚广、深入人心。但是,日本学习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更多立足于自身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所以,美国学者本尼狄克特指出:“日本的文化体系,既不是佛教的,也不是儒家的,而是日本的——具有日本的强势和弱点。”

 

中华文化传播至越南,以及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中对越南影响尤大。越南人称汉字为“儒字”,其古代史书典籍都用汉字撰写。与朝鲜一样,越南政制、官制、兵制、学制,以及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都与中国别无二致,且其读书人无不以来华学习儒家经典、参加科举考试为荣。比如,唐朝时期的姜公辅、姜公复兄弟以及廖有方,先后来华考中进士,在朝为官,其中姜公辅更是曾担任唐德宗的宰相。从1070年开始,越南开始修建孔庙祭祀孔子,并仿照宋朝将孔庙办成学校。至今,孔子仍在越南享有崇高地位,孔庙香火不断。12-18世纪,儒家文化在越南发展到顶峰,官方将其称为儒教并定为国教。此外,佛教和道教在越南影响也很大,历史上还甚至曾出现过科举同时考试儒释道三家经典的现象。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大举入侵东亚,羸弱的中国自身难保,周边国家纷纷脱离中国和平治下的东亚秩序。同时,因主动或被动学习西方文化,西方列强又推行文化殖民政策,东亚各国都出现了“去汉字化”、“去儒家化”、“去中国化”的现象,导致东亚“文化共同体”逐渐走向衰落和解体。特别是,日本在率先学习西方且成功“脱亚入欧”之后,一度试图通过发动侵略战争方式,夺取“东亚共主”的位子,给东亚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永久的伤痛——这是背离东亚“文化共同体”的一大惨痛教训!

 

但是,数千年来东亚各国受中华文化熏陶而积淀形成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观念,很难完全根除。相反,随着摆脱殖民统治、独立建国和经济复兴,东亚各国开始重新审视中华文化的积极意义。比如,韩国多位前总理倡议将汉字作为韩国“国字”,其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高度融合了中华文化重视亲情和家庭的价值观,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评价所说:“韩剧内核和灵魂是儒文化,恰恰是中华文化回归的升华。”又比如,近些年来越南接连在春节期间发行生肖银币,且刻上繁体汉字。再比如,日本文字近些年来增加数百个汉字,因为大量借用英文单词只会造成日本文字越来越繁多、越来越难记。这些,都是东亚地区重建东亚“文化共同体”的尝试和努力。

 

当前,东亚地缘政治敏感复杂,以至于美国政治学家布热津斯基曾不无嘲笑地说:“亚洲地区直到如今还缺乏任何多边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框架,相反各国之间却存在着猜忌和怨恨,因此是一座‘社会活火山’和‘政治危险源’。”但是,如果东亚各国能够在共同重建“文化共同体”方面作出更多的尝试和努力,相信一定能够通过自身古典的经验和智慧,合理管控和解决分歧,共同推动东亚迈向文明复兴。

 

责任编辑:泗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