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继文:一生使命在国学
作者:梁保忠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
时间:孔子2565年暨耶稣2014年6月4日
核心提示:邸继文今年42岁,在朔州市税务系统工作。他从2006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矢志推广国学经典文化。当时朔州还没有人办国学班。在他的带动下,朔州今天的国学班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一个冒出来。现在,朔州的国学之火旺气冲天。
8年来,他的推广事业经历了3次大的跨越:第一次,从2008年开始。他的社区国学班开始分解、裂变,他的成人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出去办班,遍地开花,到现在,已经有十多个。第二次,从2010年开始,在全国开展国学文化交流,为国学推广造势,为朔州模式鼓与呼,五年来先后在儒家网、中国儒教网等儒学网站发表文章二十多篇。其中有几篇重量级文章,如《为什么说孔子真伟大》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网发表,被众多网站转载;《认识孔子百字言》发表在中央文明网上;马来西亚孔教学院的网站上至今还挂着他的文章《国学推广基层模式介绍》。第三次:从2012年开始,着手在西山百万亩森林公园旁的朔城区张家堡村创办朔州国学“敬德书院”,并积极筹建“朔州市中华文化促进会”,推动朔州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层示范基地”。
看病“看”出的事业
1994年,邸继文毕业于山西财政会计学校,进入税务系统工作。那几年,他急于打闹个一官半职,但回回与提拔无缘,很不得志,感觉这世道似乎处处与自己为难,因此经常是火不打一处来。火一上来,就要和别人斗气,一个才三十来岁的人,就把自己气出一身病:肚子疼痛,身体消瘦,眼睛模糊,大便出血。2006年到北京检查,患肝囊肿、肠炎、内痔。医生看出这一切病都是因为他的性格,就劝他一定要改变性情,并给他介绍了北京四海经典文化传播机构,告诉他要认真读一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邸继文听了医生的话,参加了北京四海为期五天的“经典教育师资研习营”, 在北四环的蓟门饭店聆听了北京大学张祥龙、辜正坤、清华大学李燕、北京外国语大学余小华、北京师范大学沈立、台湾台东大学王财贵等知名专家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辟论述。
他张开嘴,如痴如醉地倾听着,授课者都注意到这个人非同寻常的表情。他长这么大,从来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东西,竟然能照亮人的心灵,给人以生活的信念。听着听着,多年来积压在心头的疑虑、迷惘像清晨的大雾,在太阳的照射下缓缓地蒸腾了。就在这次活动中,他下定了决心,回去搞儿童经典诵读,并一下进了8万元的经典诵读本教材。
苦干加巧干 花开红烂漫
2006年11月,正当中央电视台热播于丹《论语心得》之时,邸继文的国学经典推广班也起步了。在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钟声扬、李尧、高海、符新基等老同志的支持下,他在民政局注册了朔州市经典文化教育民间研讨会,在朔城区第六小学对面租了间房子办起了社区经典亲子共学班。光房租带收拾家一共花了1.8万元。但是到当年的年底,一共只有4个学生,其中两个学生是他的女儿。当时他的大女儿上小学四年级,二女儿上幼儿园。还有一个学生是互换的,就是邸继文的女儿跟那个老师学二胡,那老师的女儿跟邸继文学国学,等于不挣钱。邸继文只得靠夫妻二人的工资填补亏空。
全国国学经典传承中遇到的共同难题就是没有师资。邸继文先后招了30多个教师,大部分没啥水平,只是想来打工而已。他们对国学既不了解,也不想学习。有个教师来应聘,她对邸继文说:“经典涌读就是好。”——把“诵”居然读成了“涌”。还有个大学毕业生,来上了3天班,就不来了,连招呼都不打,却白白地拿走了一套四百多块钱的教材。没办法,邸继文只好自己学、自己教。要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声律启蒙》等一系列国学经典书目读懂、背会,需要下多大的辛苦?他对记者说,在学校里上学的时候,也从来都没下过那样大的辛苦。
在长期的推广实践中,结合在北京的学习,他逐步摸索出一套学习国学经典的方法:大家在一起诵读,分为领读、齐读、对读、“刘三姐式”诵读(一个一个地接龙)等多种“花样”, 并根据学生的诵读成绩积分,然后按分数发给奖品。这样,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快乐感,比一个人在家自学有意思得多。他的国学诵读教学法中有个“21字诀要求”:读不差,不圪卡、读得快、吐字清、能衔接、有数字、有韵律。即使读课文老是多字或漏字的孩子,在他这里学习一段时间后也基本能达到这些要求。
由于国学尤其是其主体儒学义理深刻、体系庞大,真学真会确实不易,短期内学习效果不明显,很多学生学上一年半载就不学了。为了吸引家长,他每年都要举行种种活动。隔上一段时间举行一场经典诵读比赛,要不就上电视台举行一场表演。2009年市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他让孩子们穿上汉服,为委员们表演了一段“国学经典诵读”。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能登上这样的“大雅之堂”,自然信心倍增。在市里举行的各种大型文艺演出上,他的学生也频频登场。甚至有人举行圆锁宴时,他也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表演。
每年一到暑假,他就让学生们带上小板凳,每天早晨6点到广场上诵读1小时。他给买上红背心,背心上印着“经典诵读”字样,逢人就发。学生们坐得整整齐齐的,琅琅的读书声,整齐划一的衣着,成为朔州市早上一道特别的风景。他们还扛上彩旗,到郊外举行“国学经典乡村行”;登山郊游,举行“高山诵经”活动。组织家长参加全国性国学教育培训,比如去年还带72名朔州国学爱好者参加了由著名儒家学者康晓光领祭的北京文庙清明祭孔活动。这些活动,都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积聚了人气。在他这里学习的,有连学6年的,整个小学阶段都在学,朔州的国学经典教育也基本照他的设计路线稳步发展了下去。
他创立引导形成的“每天1小时二轨亲子共读国学经典”的学习业态也成为当前学习国学的有效途径。即每天下午放学后,接孩子的家长和孩子共同来社区经典导读班诵读学习1小时。这种方法一是有利于管理学生,二是家长可以帮孩子解读,三是培养了师资,四是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们的感情,五是扩大了社会认同。
故意教会徒弟“饿死”自己
当大多数人把办班当作求财的手段时,邸继文却把弘扬国学当成了一项事业。一般人投入钱财是要看回报的,而他就像一个傻子,一个劲地往进贴钱。从事这项事业8年来,他直接培养了300多名学生、200多名家长,间接培养的学生有上千名。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而邸继文却是专门要这样做。从他这里学完的家长读友在他的鼓励与鞭策下自己办班的有十几个。现在市实验小学周围的国学班大都是他的成人学生创办的。而他自己的直属班“快乐妈妈、责任爸爸、经典宝宝”国学弘道学堂由于距离学校较远,反倒门前冷落车马稀。但是,邸继文仍然在乐,“志愿献爱心、书香进万家”,国学推广的火烧旺了,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些年来,他办班收入有40多万元,可是投入却有100多万元。除了把自己家中30多万元积蓄贴进去以外,还倒欠外债30万元。像他这样俩口子都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家庭,别人都买上小汽车了,二套房,甚至三套房都有了,而他至今无车,房也只有一套,而且是6层。但是,邸继文也有收获——他的心情舒畅了,病好了。
建书院:将朔州打造成全国国学传承基地
作为市政协委员,他年年递交提案,为国学推广事业奔走呼号。2009年,他递交了一份提案,提出要把朔州建成全球性国学传承基地,得到市领导的赞许,并以美国航天局“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想到就能做到”的名言勉励。但由于当时的市委书记调走,未实施成。
邸继文的老家在朔城区张蔡庄乡张家堡村。这里紧邻西山森林公园,环境清幽,空气新鲜。2012年,他筹资43万元在老家租了30多亩土地,连同自己的三处老宅,开始筹建儒家文化传承基地,后定名为“敬德书院”。去年投入28万元盖起7间房。今年拟投资80万元再建9间房,并栽花种草进行美化。预算整个工程少说也得花一百多万元。去年朔城区在他们村后新修了一条宽阔的公路,现在从市区开车到书院仅需25分钟,一路花草丛生,树影婆娑。
现在,邸继文正筹建朔州市中华文化促进会,力求以政府行为推动朔州国学事业发展,此举已得到省文促会领导的支持。
采访结束时,邸继文告诉记者,最近,中央下发了一系列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文件,如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国学经典教育的春天来了。他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市、区支持,各界认同帮助,把国学传承的火烧得更旺,力争把朔州打造成全国传统国学文化传承的基层示范基地。
作者惠赐儒家网发表
责任编辑:葛灿灿
【下一篇】【孙焘】历史题材艺术作品的“意义”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