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久皓】国学与当代大学生成长

栏目:青春儒学
发布时间:2014-07-15 18:26:16
标签:


国学与当代大学生成长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金久皓

时间:2009年10月06日

 

时间总是过的很快,从北京大学到复旦大学,从厦门大学到武汉大学,再到华中科技大学,不知不觉“国学系列讲座”今天来到华中师范大学时已经进行到很多集了,今天要演讲的标题是《国学与当代大学生成长》,欢迎各位的继续参与。

2009年,有关媒体发表了一篇《女大学生求职受挫自办私塾教国学》的新闻,我们先来分享与分析一下:



“农耕有序,春播夏长,秋收冬藏,谷满粮仓......”杨家坪一小区住户内传出朗朗的读书声,一群小孩在23岁女孩刘小灵的带领下,正在颂读新版千字文。 刘小灵是刚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求职失败后,自己创办一家私塾专门教授小孩学习国学。


    求职受挫办私塾


“现在很多家长都越来越重视孩子的传统教育,这是一个契机。”说起创业前景,刘小灵显得非常自信。刘小灵是河北大学2006级教育专业应届毕业生,今年4月,就业屡屡受挫的她决定自己创业。在了解到国学正成为教育热门后,她决定创办国韵颂读班,教授重庆小孩国学,让他们从小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随后刘小灵制作了调查表,在杨家坪周围的小区开展市场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受到传统的国韵教育。6月,她向亲戚借来5万元,再次来到重庆开始筹办私塾。


    开学迎来30学生


她在杨家坪租下了一间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作教室,自己规划专修方案,请人将教室装修好。“那段时间是这辈子最忙也最充实的时候,装修、办证,还要招生。”刘小灵说。 辛苦的付出,为刘小灵赢得了回报。教室装修好了,两名老师也到位了。8月,自己的私塾开课了,当时一下来了30多人。后来学生越来越多,她又将教室搬到了一小区内。目前,她已经开了三个班,学生主要是3~8岁的小孩,主要学习《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刘小灵改编的一些国学颂读材料。


    私塾中间挂孔子画像


在刘小灵的私塾,一幅巨大的孔子画像挂在正中。“应该让学生从小知道我们传统教育的根源。” 刘小灵告诉记者,其实教授国学最好是中文专业的大学生,但他们跟小孩不易亲近,所以她挑选了有丰富经验的幼儿教师,“她们的中文功底都不错。”她强调,这些老师上岗前经过专业启蒙国学培训。 为了让孩子们在接受国学教育时不完全复古,刘小灵将古典启蒙教材和现代社会结合起来。以古典的语句传达当今的礼仪和知识,比如在千字文中的:“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就被改为:“农耕有序,春播夏长,秋收冬藏,谷满粮仓”浅显易懂,而且易于理解记忆。 7岁的华华说:“开始不懂,老师讲了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一位李姓家长称,孩子回来后,除了会背诵外,还能说出是什么意思。“这些语句成双成对的,娃儿很容易记住。”另一位家长说。刘小灵说,用白话讲解,用骈文记颂,是她教育的主要方式。 


    专家:传统文化成就产业发展


一位教育专家认为,随着国民的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催生出了很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产业,甚至很多店面的装修都搞得很古典。在教育方面,古典音乐、古典颂读已经开办了很多培训学习班,传统教育正在朝产业化方向发展,前景看好。


那么这个新闻给你的启示是什么呢?我想与各位在座的大学生朋友互动一下,请几位同学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女大学生求职受挫自办私塾教国学》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互动,内容略)



好,感谢各位的分享。我来总结一下:心理学家把大学生涯分为入学适应、稳定发展和就业准备三个阶段,在每个特定阶段努力充分地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用积极的态度应对周围的环境,适应环境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在遭遇不良环境的时候,能够主动地行为解决,而不是消极地抱怨,就在成长中又向前了一步。刘小灵在这个过程中她学会了积极主动地成长,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求发展契机,这是值得称赞的。


光明日报曾经发表过一篇时评评论国学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影响,我觉得是有道理的。正确引导大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国学,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解市场经济某些经济原则带来的负面效应。

在人生态度上,司马迁那种逆境奋发的精神,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热爱,孟子的“吾善养浩然之气”,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天人交相胜”,王夫之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中国人崇尚天伦,“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很大程度上温暖着我们的人生,支持着我们战胜各种困难。“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中国人热爱现实,关心现实,很大程度克服了各种虚无主义思想对人心灵的浸染,能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建设现实生活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中国人并不屈服,而始终保持一种信心、斗志,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仁者爱人”,中国人常常讲究道德,以友善态度看人、待人,这对于社会秩序的优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是积极的。


在对待个人和民族、国家利益上,“与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在义利取向上,“见义忘利,见危授命”、“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对拜金主义、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等思想的侵蚀,其抗击力闪着道德的光辉。在修身方面,《国语》中的“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老子的“自胜者强”,无一不是良言警训。在咄咄逼人的自由泛滥让责任感处处失守的今天,白居易的“百姓多忧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顾亭林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啻于一记警钟?在见义勇为精神缺失、诚实守信品德失落的时下,“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千金一诺,令我们汗颜。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对这些消极文化现象,我们惯常的做法是避而不谈、违莫如深。其实,躲是躲不开的,还不如正视它、走近它、反观它,反倒可使之作为反面教材,有催人警省,策人深思之效。我们应在引领学生了解、认识这些消极文化现象的同时,促其克服消极效应、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唯古是法”、“唯古是崇”的认知价值取向、因循保守的心理、“守一”、“忌讳”的惯性会阻碍学生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的形成。崇尚中庸的信条又会直接影响学生竞争观念的形成。“别尊卑,明贵贱”的等级观念、忠孝文化及封建纲常等伦理道德会阻碍学生民主意识、民主作风的形成。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文化,把官僚作为整个社会的核心阶层,这些必然会导致推崇“人治”,忽略“法治”,排斥民主的后果,这当然会影响现在的许多学生影响人们去对体制、制度作根本的改革,从而很容易使改革流于空话……


新的时代,我们需要建设新的文化和新的人文精神体系,以使人们更趋于高尚,生活有更高的境界,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继承是必要的,这主要是传统文化中如前所述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中的一些高尚品质,是应继承的。当然我们反对无限拔高。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特定时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时代局限性,任何夸大其词,都是错误的。在如何继承上面,也即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文明、新文化、新人文精神体系的对接上,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其实早有精辟之论,首先,“我们要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先有继承,然后才能有批判、吸收及吸收后的创新。中国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使中国传统文化同样具有鲜明的双重性格。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精华与糟粕、积极因素同消极因素并存的两面体。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消极因素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往往浑然一体、相互交织,而且往往从一个方面看是精华,从另一方面看又是糟粕,这种复杂情况就要求我们必须审慎地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要尽可能地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的方式进行有意识的渗透,以突出其目的性和倾向性,增强其积极影响的效应。在高校点亮传统文化教育之灯,高扬起人文大纛,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必可一改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淡化和滑坡的现实,也必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整理、挖掘、振兴!


好,由于时间关系,“国学系列讲座”之《国学与当代大学生成长》到此结束。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