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继文】隐性的“去中国化”比显性的更可怕 —从党报、南方报系两篇丑化当代国学读经活动的文章说起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4-09-17 23:02:30
标签:
邸继文

作者简介:邸继文,男,西元1970年生,山西朔州人。本职工作于朔州市税务系统,曾任朔州市政协委员,长期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层推广与实践,朔州市经典文化教育民间研讨会(简称朔州国学会)创办人。主持的“中华文化传承十百千万朔州示范工程”于2016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13个部门联合授予首届“四个100”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016年被全国社科联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

隐性的“去中国化”比显性的更可怕

—从党报、南方报系两篇丑化当代国学读经活动的文章说起

作者:邸继文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甲午年八月廿四

           西历2014年9月17日

 

 

在习近平主席五四北大讲话之后九九北师大讲话之前这一段时间,我们没看到多少叫人振奋的国学传承政策与具体活动,倒是先后出现了《人民日报》一篇叫《国学班,别拿国学当羊头》,《南方周末》一篇叫《走在十字路口的读经村》这样两篇反国学传承、丑化当代国学读经活动的大作。这两篇文章一南一北一右一左,利用其占有的舆论资源平台优势,在当代高度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习近平主席发表曲阜讲话、五四讲话之后,仍不甘心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回归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遂抛出了上述两篇丑化当代国学读经活动的大作,以一种貌似理性的姿态,来误导群众、转移视线。不管其是否有组织、有预谋,其“去中国化”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难怪习主席都不得不感慨地说“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先说《人民日报》《国学班,别拿国学当羊头》这篇文章,为方便论述,本文简称《羊头》。该文的题目就极不友善。首先,对国学不温情。把国学比作羊头,五千年中华文明能拿羊头作类比?换成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马列主义,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哪一块你《人民日报》敢拿羊头作类比?第二,对国学班不尊重。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一副主子对奴才的凶相。我从来没见过《人民日报》对英语班这样训斥过,对外国语言班温情脉脉,对本国文化班却凶里巴巴,是什么力量驱使你们厚此薄彼?第三,题目暗含的卖狗肉指责是污蔑。题目虽没有直接写卖狗肉,但我们懂的。意思是国学班不是弘扬国学,是在赚钱。这纯属无稽之谈,如果办国学班能赚钱的话,那是好事,中华文化早就大行天下了。

 

作为党报,《人民日报》代表党中央与习主席的意思,我们一方面看到习主席讲话如此重视国学传承,另一方面却看到党报如此排斥国学传承,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这样矛盾。

 

《羊头》一文的作者不会不知,国学几千年传承靠的是国家公权的引导,而近百年国学断层也正因为有国家公权主导下的破坏,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国学的摧残更是罄竹难书,这期间的《人民日报》可是“功劳”不小啊。如今国学要复兴,经典要传承,解铃还需系铃人,谁破坏谁就应该承担起修复的责任。面对民间国学的自救行为,我们的公权和党媒应该多一份羞愧和自责,是他们错位地替你们承担起历史文化补救的责任了,却还招来你们的冷嘲热讽,替你们还债却还让你们责骂,这是什么道理?

 

总之,《羊头》一文不合时宜,“去中国化”不仅有右派的,更有左派的;不仅有显性的,更有隐性的。只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应有的温情和敬意”(国学大师钱穆语),没有坚定的中华文化立场,我们就不得不加以警惕和提防。近几年来,无论是儒门圣地建教堂也好,国家博物馆塑孔子像也罢,还是教育厅删《三字经》也成,每一个有民族文化自觉的人都应该表明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身份,决不能被西方现代文化同化而不自知,帮着别人的文明来对付自己的文明。强烈要求《羊头》作者就此文形成的不良影响进行重新调查,重新发文,并把笔者此文也一并刊入,让世人评说。

 

再说《南方周末》《走在十字路口的读经村》这篇文章,为方便论述,本文简称《十字路口》。该文题目没有左派题目火药味重,属于伪理性的那种,就是貌似客观公正的样子。这种姿态对当代中国特色的伪自由主义者们有很大的吸引力与认同感。不过这种装扮还是逃不过略有中华文化情怀人们的火眼金睛。

 

《十字路口》与《羊头》南北呼应,在二O一四年习主席北大讲话之后北师大讲话之前,抛出这么一颗反国学传承的重磅炸弹,对国学传承的杀伤力比《羊头》更大。

 

因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国学传承靠人教,也靠人学。把教的人贬臭,让学的人远离,这样就切断了这一缕刚刚燃起的国学复兴之火,其用心可谓良苦啊!如何下手?用事实说话。说什么?说学国学的孩子们“光读不写”“所学无用”“无法与正常社会衔接”“收费岐高而所得甚少”“社会无业游民上台执教”“国学教育领域内的乌托邦幻想”,新瓶装旧水,攻击国学传承活动的人就这一套,不这样说能把读经活动搞臭吗?我八年国学推广见到这样的人太多了,他们是“去中国化”的右派,会说几个自由主义的词汇,习惯于讲一方面什么什么另一方面什么什么,习惯于用“事实”说话,但这个“事实”是选择性的,为论证他早已设定好的观点服务的。

 

也就是说《十字路口》一文也不合时宜。在近代中国,左派右派一直观点不合,甚至斗的死去活来,但由于他们的思想源头都来自于西方,所以在“去中国化”反中华文化立场上却惊人的一致,一拍即合。比如天安门旁国家博物馆门前的孔子像塑起来之后,左派立即说“奴隶主阶级代言人、反动文人孔老二怎么能站立在革命圣地天安门?”,右派马上说“看来愚弄人民的精神鸦片为统治阶级维稳的木偶孔丘又要披挂出城了”。于是乎,网上公投“你同意天安门旁塑立孔子像吗”。中国人为自己的生命也没有形成过集体性公投的场景,但在反孔问题上却能短时间内激发出巨大的“热情”。后来逼中央都改变决策了,你说“去中国化”厉害不厉害!

 

这一次休想得逞。世易时移,当代国学经典传承虽是小众活动,毕竟具有民族历史文化合法性地位,毕竟已有十几年经营,从理论探索、知识储备到推广实践、人员发动上都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了,国学推广者们也不会一味被动挨打了,尤其我们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确定要以中华优秀传文化尤其是儒学作为根基和源泉了,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我们敬爱的习近平主席也正在亲自推动,为国学复兴营造舆论、扫清障碍,后续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虽然隐性的“去中国化”更可怕,但只要把这件事挑出来了,我们也就基本胜利了。因为接下来我们全社会要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反对“去中国化”,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