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作者简介:陈明,男,西元一九六二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副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儒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湘潭大学碧泉书院教授。一九九四年创办《原道》辑刊任主编至二〇二二年。著有《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儒者之维》《文化儒学》《浮生论学——李泽厚陈明对谈录》《儒教与公民社会》《儒家文明论稿》《易庸学通义》《江山辽阔立多时》,主编有“原道文丛”若干种。 |
陈明:原道二十年
记者:周怀宗
来源:原载 北京晨报
时间:甲午年十一月初三
西历2014年12月24日
陈明:《原道》主编,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浮生论学——李泽厚、陈明对谈录》、《儒者之维》、《文化儒学:思辨与论辩》等。
认识陈明,是因为儒学,认识《原道》,是因为陈明。
在很多年前,陈明就被称为中国当代新儒家的领军人物,他的名字和他主编的儒学刊物《原道》在学术圈里广为人知,影响颇巨。
日前,《原道》杂志在北京举行创刊二十周年纪念座谈暨学术研讨会。二十年间,当年的艰难启行的刊物,已经成为国家核心期刊,当年激情飞扬的年轻人,也已经名满天下,但陈明只是说,“士不可以不弘毅”。
和“道”相关的杂志
《原道》的创办,对陈明来说,是一个偶然的契机,但也是必然的结果,他说,“90年代初,社会重趋活跃,学术界也形成了一股同人刊物热。几个下海经商挣了点钱的同学不忘书生本色,也想做点什么,于是我就被推出来负责。但他们想办的是‘新湘评论’之类的政论,而我在做完博士论文后相对80年代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对传统有了新态度,二是对社会有了新思考,这样在董事长和总经理之间就出现了分歧。”
分歧的结果是分道,最初的支持者离开了,陈明留下了,“他们出了买书号的钱后不再支持,而我在买书号的同时不仅早已想好了刊名、宗旨,而且连稿子都约了许多并且都是老师辈的名家,不发出来怎么交差?只好另外拉上刘乐贤、靳大成等几个同学,咬牙跺脚砸锅卖铁就给印出来了。本打算交了差就散学,却没想到学界、社会都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和肯定,当时博思书店老板还说今后就给他卖,于是就一路走来了。”
为什么要把刊物取名叫《原道》,又要寻找什么样的道?陈明说,“是因为当时有个刊物叫‘原学’,当时同人刊物热中有股思潮,就是反思80年代,认为以前学术性不够。我觉得,中国的问题不是知识性研究足以应对的,80年代的热情、理想也不应因学术性的不足而加以否定,所有这一切,可以说有一种叫做‘道’的东西在,我们必须继承和坚持。”
“士尚志,志于道”,这既是《原道》的宗旨,其实也是陈明自己的人生理想,“《原道》一开始,就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道’进行探索追问。当然这是一个儒家式的问题,一种儒家立场定位。我的博士论文写的是《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结论是儒学在历史上功用巨大价值正面,那么在今天它又该发挥哪些功能?如何发挥呢?所以我们强调要经世致用,从思想和社会实际的互动关系中去理解阐释和建构儒学的新形态。这是第二点。”
把时间浪费在有意义的事上
陈明说《原道》的宗旨二十年来一以贯之,没有动摇过,《原道》选择稿件的标准也同样没有动摇。然而一本刊物,并不仅仅是有理想,有宗旨就可以一帆风顺的。更多现实的困难在影响着这本刊物的未来。
陈明感慨,“对于一个上无挂靠、下无资助的刊物来说艰难是常态。有次电梯里遇见任继愈老先生,我向他约稿,他说你更需要的是钱吧?事实确实如此,每辑2万块钱书号费就够我头疼的了,但压力可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有政治压力。第一、二辑出来,因为李泽厚、辛岩和我有关大跃进、曾国藩和台湾文化复兴运动的文章,有人告状,领导找我谈话,要我写检查,学术委员会已经通过的副研究员职称也被否定”。
所以,有时候也会愤怒,也会抱怨,也会发牢骚,陈明说,“有时候会牢骚似的说渴望被收编,无论是权力还是资本。但真正在自己的心理,从没想到过放弃,因为觉得还是可以承受,也还可以熬过去。这也就是所谓把时间浪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吧。”
有意义的事情,最终不会变成没有意义的坚持。2012年,一个对《原道》来说很好的机会出现了——成为核心期刊。陈明说,“当时国内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之一的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对没有刊号的辑刊开放。因为我们的《原道》口碑一直不错,我有个同事李怀涛是南京大学负责人张一兵的学生,他鼓励我送选,张一兵老师本身也是学界人士,对我和《原道》印象也不错,于是就成了” 。
说起来轻松,但二十年的坚持,二十年的风雨,对于陈明来说,留下了太多的记忆和痕迹,在《原道》创刊二十周年座谈会上,陈明展示了几幅当初创刊时期的照片,照片中的人,许多已经成为了当世知名的学者,但直到今天,他们对于儒学,对于中国文化的理想从未消失,陈明说,“时光流逝,也留下了一些东西,本来就是这样的”。
在岳麓书院办刊
名正而言顺,对于《原道》这份刊物来说,转变为核心期刊,也使它有了更宽广的天地,陈明说,“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将《原道》纳入CSSCI,也就是说,《原道》正式进入了核心期刊的行列,它意味着《原道》这份个人创办的刊物,在某种形式上被承认了。”
陈明说,“现在的学术生产和评价制度被很多人批评,我也认同。但是将《原道》纳入到CSSCI,成为核心期刊,却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对《原道》来说是一个转机,而对出版而言,何尝也不是一个特殊的转机——一个私人创办的刊物成为C刊。对《原道》来说,这个转机很重要,因为成为C刊之后,它的政治身份似乎也被洗白,而很多地方也需要这样的学术平台”。
成为核心期刊,最终要选择一家学术机构“落户”,而陈明选择了岳麓书院,他说,“当时我与一些单位交涉,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原道》归它;它们提供出版所需的资金、聘我为兼职教授。”
为什么选择岳麓书院?陈明说,“我的考虑是,书院是儒家道场,而我自己又是湖南人,就在书院对岸的湘江边长大,有一种认祖归宗的意思和意义。直接的好处则是我不用再为每辑的书号费发愁,这个平台可以充分运转,离开我它依旧可以继续发挥作用”。
坚持二十年,如今的《原道》,不仅仅是平台扩大了,更重要的是,它的功能也扩大了。
对于陈明来说,二十年的坚持算是有了一个好的结果,但陈明并不认为这是修成正果,而是一个更加积极的开始,他说:“成为C刊,交予岳麓书院,谈不上什么修成正果。我是从儒家文化内在生命力和发展去理解,因为这两点,这个平台可以有更大的拓展,可以吸纳更多的年轻人进来。不是C刊,不便向年轻人约稿,他们要面对考评。这当然是大好事。”
儒学让我更丰富
在当代新儒家学者中,陈明是非常特别的一位,不仅仅是因为他在儒学领域的素养,也因为他为儒学的复兴而付出的许许多多努力,他思想敏锐,观点犀利,又待人谦和,很有儒家的君子之风。而他为儒学四处奔走时,又像一位社会活动家。
很多人的眼里,是陈明和那些为《原道》辛苦坚持二十年的人们的努力,才成就了《原道》,但在陈明眼里却并非如此,他说,“现在发现事情的真相或本质,并不是我陈明为儒学做了什么,而是儒学为我自己的生活和生命赋予了丰富的内容和积极的意义。”
在传统文化日渐兴盛,在儒学被大多数人所重视的今天,陈明对于儒学的过去未来,也有他自己独到的认识,他说:“制度价值奠基、社会认同维持、个体身心安顿,这些在历史上都是儒家文化扛大梁。近代以来,从西方引进的革命叙事和启蒙规划这两种思想体系,在运作了百年之后,人们已经意识到它们实际并非足够有效。这也是儒家文化近二十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原因。”
而传统的儒学,究竟应该如何应对这样一个和传统时代完全不一样的现代社会,在断裂百年之后,究竟应该怎样重新融入人们的生活?陈明说,这不是简单的复古就可以实现和完成的,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他说,“如何回归社会,如何因应时代课题和需要,需要儒学人士和社会各界从方方面面进行努力,目前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势头”。
二十年过去,不论是陈明自己,还是《原道》,都已经有了许多变化,许多成长。陈明说,未来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原道》就是要把中华文化之道大化流行。我很期待,到20年后,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还因为《原道》、因为中华文化、因为儒家,在一起相聚。”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陈来】朱熹的历史与价值
【下一篇】纪念颜子诞辰2535年祭祀大典隆重举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