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明】独特的哲学思想: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5-01-16 15:37:39
标签:

 

独特的哲学思想: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

作者:贺明(独立研究者、独立撰稿人)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甲午年十一月廿六

         西历2015年1月16日

 

 

 

哲学是什么?

 

大家一听这个,都觉得头疼,因为哲学确实在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但实际上,哲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它代表着一个人、一个民族最根本的思维方式,他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分析问题。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近些年广为流传的大量“心灵鸡汤”,实际上大部分是哲学话题,它们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因此大家对它们非常喜爱。

 

这说明:不是哲学不可爱,而是西方哲学家们把哲学给毁了。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哲学这个生涩的话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它指导着你的所有行为,也许你并没有意识到,也许你并不知道它就是哲学,但它就在你的头脑里。

 

每个民族的哲学则全面反映这个民族最根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哲学本应该是很亲民的,但被西方哲学家们给弄坏了。他们把它无限的分割化、概念化、精确化、数量化,啰啰嗦嗦,越来越高深难懂,最后没人对哲学感兴趣了。

 

前面我们说了,信仰是对“终极问题”的一种解释,而哲学,则是对“终极问题”的思考。

 

也就是说,哲学在想这些事情,在不断的探究和争论这些问题,试图找到答案,而信仰则是告诉你答案,不许再怀疑了。

 

我们还可以说:哲学是宗教的源头,因为是哲学不断地想啊想啊,想出了宗教,让它成为“终极问题”的一种解释。

 

现在又有人说:中国其实没有哲学!(说这话的是黑格尔。他基本上可以算是马克思的导师,他的思想对近代西方影响很大。)

 

这种说法其实也很有几分道理,问题在于“哲学”的定义是什么。

 

本篇我们就说说中国人独特的哲学思想。或者干脆叫:说说中国为什么没有哲学。

 

由于中国人长期使用汉字,形成了整体化、宏观化的思想,这种思想就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整体哲学”,中国的“整体哲学”并不研究“终极真理”,而是寻找一种和谐的处世方式;

 

而由于拼音文字的作用,西方人的思维是逻辑的,精确地,他们的思维注重微观,注重分割,西方哲学的研究目的是寻找“终极真理”,他们的思考方式是注重分割和思辨的。

 

因此,站在西方人的角度,中国人的“整体哲学”就不是哲学。

  

一、中国的整体哲学与西方的细节哲学

 

(首先声明:“整体哲学”和“细节哲学”的提法是我自己创造的。学术界好像没有这个提法。如有不妥,欢迎批判。)

 

中国人由于汉字的作用,思维具有整体性、宏观性、模糊性,这个思维习惯首先就反映在了哲学上。导致中国哲学具有整体化的特征。

 

西方人由于拼音文字的作用,思维具有细节性、微观性和精确化的特点,他们的哲学就是一种细节哲学。

 

哲学到底是什么?我们通俗地说,哲学就是“你怎么看世界”。

 

你怎么看待世界这个问题决定了你今后所有的思维和行为。

 

西方哲学理论把“你怎么看世界”这个话题又给细分成两部分:一个叫“世界观”,一个叫“方法论”。

 

·中国的整体哲学认为世界是整体的、关联的,中国人采用关联的、综合的方法来研究世界。

·西方的细节哲学认为世界是分割的、独立的,他们用精确的、逻辑的方法来研究世界。

 

这就形成了两大哲学体系。

 

二、中国的整体世界观与西方的微观世界观

 

我们可以简单通俗地说:哲学就是研究“终极问题”的,把任何问题一直延伸下去,走到头,差不多就是哲学了。

 

哲学首先要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样的。(学术名词叫“世界观”)

 

中国人认为世界是整体的、关联的,所有事物互相依存,相互关联,没有绝对化的真理

 

西方人则认为世界是分割的、独立的、绝对的,存在某种绝对真理。

 

我们先来看西方哲学:

 

“西方哲学”这种东西由西方式的思维方式产生:一根筋走到头。

 

西方人的思维比较单向,注重逻辑关系,他们认为:存在某种“终极真理”,这种终极真理就是“世界是XX的”这么简单、单向的表述。

 

这就是西方哲学的目标:他们在寻找“终极真理”。

 

所以你会看到在西方世界,不断地有一个个哲学家站出来,号称自己找到了“终极真理”,然后拿出一大摞繁复的论证过程,比如:

 

世界是水组成的

世界的本质是数

人是万物的尺度

世界是物质的

真理在人的内心

存在就是被感知

自由乃意志的必然

我思故我在

 

……

 

等等等等。 类似这样绝对化的命题,都是曾经的西方哲学家认为他们找到的“终极真理”。后来又出现一个个新的哲学家,推翻前面那个,又号称自己才找到了终极真理,就这样不断宣布,不断推翻……

 

这就是西方哲学。到今天依然如此。

 

而中国人完全没有这样的思想,中国人的思想是整体的,宏观的,关联的,中国人研究的终极问题大多是一些“关联”性的问题,中国人不喜欢“因为A所以B”这样的逻辑论断,中国人更喜欢“A既是B也是C”这样的关联性表述。

 

所以,从研究对象上看,中国哲学都是在研究“关联”,而不是在寻找“终极真理”。中国哲学着眼于整体的和谐稳定,不认为存在绝对的真理。

 

中国的儒家思想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道家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佛教则研究人与内心的关系。他们都希望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整体,他们并不互相排斥,也不让为自己就是绝对真理。

 

中国的哲学从古到今都是在研究“各种关系”,而很少去割裂开研究某一个现象,更不喜欢去追根溯源。

 

即使面对矛盾,中国哲学家也不回去绝对地认定谁对谁错,中国人认为矛盾双方是互相依存,互相转换的,“相生相克、共生共存”。

 

至此,我们发现:中国哲学完全是在研究现实世界的各种“关系”,因此,按照西方的标准,中国可能就没有“哲学”这种东西,黑格尔认为中国古代有伟大的思想家,但没有哲学家,就是这个道理。

 

他们认为寻找“绝对真理”的学问才是哲学!

 

他们认为:“世界是A而不是B”,这个叫哲学,你说“世界受AB共同影响”这个就不是哲学。

 

(但实际上,黑格尔的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受道家思想影响深刻,有学者评论:黑格尔只不过是把老庄的思想,用西方的语言翻来覆去不断论证不断定义,啰啰嗦嗦地变成了自己的“哲学”,然后号称自己找到了“终极真理”。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不是没有哲学,而是被黑格尔偷到西方去了。)

 

三、哲学的研究方法:综合方法与分割方法

 

在哲学的研究方法上,中国人和西方人也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思维的特点是“细分”,或者叫“分割”。从古希腊的“三贤”开始,这种细分的思想就把西方哲学带入了辩论、逻辑、数学等领域,越分越细。

 

西方的拼音文字本身接近于符号,因此西方哲学喜欢采用精确的定义、符号、甚至数学、几何的方式来进行研究。

 

西方哲学研究中,有几个代表性的步骤:

 

·一个是精确定义。也就是“概念化”。自己造一个哲学名词,然后翻过来掉过去的反复论述。(比如“存在”,这一个词,争论了几百年,还不知道是什么。)

·一个是辩论。把这个名词和他对立的概念、相关的概念进行论证,又是翻过来掉过去,不断论证,不断重复。

·还有就是推导。有逻辑推导,还有数学推导,西方有很多哲学著作和数学著作没什么区别。听说过《数学原理》么?它是一本哲学巨著。它的作者罗素本身既是哲学家也是数学家。

 

西方哲学家发明了无数个新名词,比如“物质、意识” “存在、形而上学”“理性、感知” 等等,每发明一个名词,就花很大篇幅给它精确定义,然后再把它分隔开,变成两个对立的名词,继续定义,继续论证,最后越来越细,越来越深。

 

到后来我们发现,这些新名词有的毫无意义,有的根本就是一回事。西方哲学家的任务似乎就是把大家搞糊涂。

 

西方哲学家们认为哲学应该是脱离世俗的,是“智慧的皇冠”。他们可以完全不关心现实的问题。哲学著作大多晦涩难懂,甚至有不少哲学家坚持认为哲学著述就应该这样,不应该是人人都看的东西。

 

就这样,西方哲学著作大多枯燥无味,在一些概念里无休止的定义、论证、反驳,有时甚至借助数学公式、逻辑推导的方法反复论述。完全和现实世界没有关系。

 

很多西方哲学家以自己的文章“没几个人能看懂”为荣。

 

这就是西方哲学的方法论。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找一些西方哲学专著来看看,能看懂十部的至少可以申请博士学位。

 

再看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中国哲学则关注“关联”而不会刻意地去分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开始,这种“联系”的思维方式就伴随着中国人。

 

中国哲学思想总体上是模糊的、宏观的,中国人从来没有执着于精确的定义,无休止的辩论,更没有采用符号化、数学化的方式去思考哲学问题。

 

中国哲学家的思考都是着眼现实的,他们的文章直观明白,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往往还借助一些实际生活的例子,去解释很多深奥的道理。

 

比如“庄周梦蝶”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这些,其实都是哲学话题,但让读者觉得很贴近生活。再比如《论语》《庄子》这些哲学著作大部分是在讲故事,你很少看到大段的论述,更不会出现数学公式。

 

换到西方哲学家,恐怕就要写几十万字的概念建立和推导过程了

 

所以,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不精确,不做数学推导,并且不会给你“绝对化”的结论,中国人最推崇“因地制宜”“世易时移”,一切都是在变化,没有绝对真理。

 

·西方哲学的方法论服务于它的世界观,他们认为世界存在绝对哲理,于是就不断推论,精确计算,希望找到它;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则与中国人的世界观高度一致,注重思考整体的和谐,采用关联的方法去思考问题,不追求绝对真理。

 

四、两大哲学体系的意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哲学是一个民族思维的起点,它指导着这个民族未来的方向。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西方哲学各有利弊,他们各自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也存在重大缺陷,盲目推崇西方哲学是不客观的。

 

西方哲学是西方人独特的思维产物,它强调质疑、探究,希望找到绝对真理。

 

如果我们机械地认为这种思维绝对正确,包办一切,是人类的唯一明灯,那就大错特错了!西方哲学是西方思维的基础,它给西方世界带来的有成就,也有痛苦。可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让他欢喜让他忧。

 

前面我们说了,西方哲学家们把自己越来越脱离开尘世,把哲学弄得越来越没人懂。哲学这个东西几乎就要变成没有意义的东西。

 

但,两千多年来,西方哲学产生了两个重要的成果,不仅影响了西方,而且改变了世界!

 

西方哲学家们在寻找“绝对真理”的道路上,发明了两个最重要的东西:一个是宗教和中世纪、一个是“科学”,其中一个带来了痛苦,另一个带来了人类的进步。

 

首先,西方哲学思维给西方世界带来的最大的灾难是:宗教和中世纪!

 

在古希腊时期,人们研究哲学,探究未来,希望找到“绝对真理”。

 

那时候,人们曾经以为水、数、逻辑这些是绝对真理,后来发现都不对,直到他们找到了上帝!

 

从此,人们认为上帝是一切的解释,它代表最终的真理,于是出现了中世纪,上帝掌管了一切,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没什么用处了,因为绝对真理已经出现。

 

这一下,就是一千年!(想像一下:一千年!!)

 

这就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个成果,有点拿不出手。直到今天,西方人都不愿意回忆这个惨痛的年代。

 

在痛苦中度过了一千年,人们发现这个不对,上帝好像不是绝对真理,又重新回来思考,希望重新找到绝对真理。这次他们似乎成功了!

 

西方自文艺复兴之后,从上帝的压抑下解脱出来,重新开始哲学思考,通过不断探索,不断质疑,创造了“西方科学”体系!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成果!至今影响着全人类的生活!

 

西方科学的源头也是西方哲学。此外,西方人还创造出了现代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自由民主政治,这些也都是西方哲学的产物。

 

我们可以说:“西方哲学”这种思维模式,给人类创造了两大成果: 第一是基督教以及中世纪,第二是西方科学、现代西方文化。

 

这都反映了西方哲学的“极端性”、“线性”,它容易“一条路跑到黑!”

 

此外,西方哲学这种绝对化的思维还让西方人普遍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喜欢争论,不惧冲突,这也是当今世界充满战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应该全面客观地分析“西方哲学”这种思维体系,既要看到它对于探索未知,改造世界方面的巨大力量,也要看到它的“绝对化”弱点。不能机械的说它好或者不好,而应该去学习它的优点,抛弃它的极端化倾向。

 

需要警惕的是:当今世界,西方人的这种极端化思想是不是又在走向另一次极端呢?

 

 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对“自由民主”制度的不容置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绝对维护,会不会把西方又推到另一次中世纪?我们不妨耐心观察。

 

再看中国哲学:中国的哲学思维注重综合平衡,注重协调关系,注重和谐,它的好处是维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但也存在自身的缺陷,在鼓励个性和激发创造性方面确实偏弱。

 

中华文明绵延5000年,成为当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国在历史上也呈现出高度的稳定状态,中华民族有着超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这些都得益于中国人这种整体化的哲学。

 

但中国这种哲学在创造力上偏弱,在细节问题上过于模糊,这是导致西方在17世纪开始迅速超越中国的重要原因。

 

到了今天,中国哲学思维仍然在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科学和教育领域,需要不断加以调整,扬长避短。

 

中国人勤劳勇敢,包容平和,中国人的哲学就是兼收并蓄,我们没有绝对化的观念!当我们发现自身的弱点后,没关系,我们可以学!

 

这其实是中国哲学的精华所在!

 

五、结论: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

 

经过上面的比较,我们可以这么看:

 

西方哲学思想是人类文明的伟大瑰宝,中国哲学思想同样是人类文明的宝藏!二者各有特点,各有利弊!应该取长补短,共同造福于人类世界。

 

西方哲学思想偏向极端化,绝对化,这让他们创造出了现代科学体系,但也让它们走入中世纪,让他们具有对抗的天性。

 

中国的哲学是一种独特的关联哲学、包容哲学,注重维护社会的整体和谐,这种思想对于维持中国从古到今的稳定起了巨大作用,对当代中国的发展也正在发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中国哲学忽视细节的问题也很突出。

 

总之,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很独特,正是这种独特的思想让中国人显得与众不同,并且在这种思想建立下,建立起了丰富而独特的的文明成果。

 

我们没有必要纠结于“中国有没有哲学”这样的话题,如果按照西方语境下,“寻找绝对真理的才是哲学”,那么中国就没有哲学。

 

不过这无关紧要,中国人还是会按照自己的哲学思想,同时借鉴西方哲学中的优秀成果,让中华民族继续繁荣发展下去!

 

中国哲学具有包容西方哲学的能力!这一点,也许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最大优势。

 

 

 

 

附:中西方哲学对“人和世界”的不同看法

 

以下对比是比较双方的一个具体成果,对哲学没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不看。

 

 

中西方哲学从研究对象到研究方法都有很大差别,我们不妨比较一下在“人与世界”这个话题上,双方的差别。

 

在世界起源、人的起源方面,中华文明认为自然界是无始无终、无边无界的。这是一种很模糊的思想,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它并不刻意地去“分割”人与自然,也不去精确的追索世界的起源、世界的尽头。

 

在中国的古代传说中,人都是天然存在的,与自然界同时存在,并且遵循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人体内的经络、五行的运行和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是一致的),因此,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中华文明在思考“人”的问题时比较注重整体,把“人”放置在一个环境中去思考和观察。这仍然是一种“整体哲学观”。

 

正如我们在第三篇中的分析,中国人认为:人是关联的。

 

因此,中华文明全面思考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的内心这些问题。是全面的把“人”放在一个整体的环境中,以关联的眼光全面思考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但中国哲学思想的缺陷也就存在于此:由于过于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因此忽视了单独研究“个人”本身!对于人自身存在的意义,个人的权利意识等等,缺乏深入思考。

 

儒家、道家中虽然都有关于人自身修身、养性等方面的思考,但这种思考更多地还是着眼于如何通过自身的修养,建立与外界和谐相处的环境,本质上还是在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对于单独属于“个人”自身的人格、权利、财产、尊严等方面的思考则非常的罕见。

 

在西方哲学思想中,人和自然最早就被分割开了。人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上帝是看不见的,又是无处不在的,人类今后是会灭亡的。

 

西方人认为:人是个有始有终的东西,自然界也是有始有终的,还是有边界的(直到今天,有很多西方科学家仍然在研究宇宙的边缘,研究宇宙的起源),这种追求精确的思想是西方人的思维习惯。

 

西方文明首先把人从社会中分离出来,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而单独专注于思考“个人”。

 

人只思考人自己,而周围的环境、自然界这些东西都是上帝管辖的范畴。西方文明的哲学,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人”以外的东西是次要的,人与其他的关系更是次要的。这是西方哲学的基础起点,也是中西方哲学在起点上的差异!

 

西方哲学似乎分成了两支:一支专门研究“人”,他们逐渐演变成了当今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另一只专门研究“自然”,最后演变成了当今的“自然科学”。中国从古至今就没有把人和自然分割开。

 

在这个分割的基础上,西方产生了极其丰富的有关“人”自身的哲学,从古希腊哲学开始,就单独研究人的存在,人的意义,一直到后来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说等等,全都是围绕人的意义、存在与意识等等领域在深入探究。

 

这种哲学思想导致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都是围绕人本身而思考,形成了大量的文明成果。如人人平等,保护个人权利,重商主义,民主政治,人权理论等等。

 

西方文明的基础是“人”,西方文明的成果围绕着“人”,但西方文明的缺陷也在于此!

 

西方文明中缺乏关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这种对于“人与其他的关系”的思考和研究的缺失构成了西方文明的主要特点和重大缺陷。

 

西方人热衷辩论、喜欢对抗,不怕冲突,注重个人利益,这些都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和平稳定,而究其根源,是西方哲学思想的过于注重细节、追求绝对真理的习惯。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