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网儒家网创办于二〇〇八年,以承续儒家文明、推动中华复兴为己任,坚持儒家立场、民间身份、公益性质,以“立场明、水准高、信息新”为工作标准,重点发布当代儒家的最新思想学术成果、社会热点评论及民间社会实践信息,努力打通学术与社会之间的隔阂。编发《儒家邮报》(电子),主持出版儒生系列图书,组织、支持开展各种思想文化活动。 |
儒家网甲午年(2014)好书榜——思想学术类
《复见天地心——儒家再临的蕴意与道路》(大陆新儒家文丛之一)
张祥龙著
东方出版社2014年1月
内容简介:儒家复现于中国,是一个充满问题和挑战的精神现象。曾经那么成功的儒家为何特别不适应西方造就的大变局,以至于在历史的瞬间丧失了自己的团体存在?儒家的生命根基何在,可作为当下和将来复活自身的源头?应该不应该重建儒教?如何在这样一个充满高科技崇拜的时代中识别儒家的原本他者性,从而为儒家寻找复兴的契机?在体制外建立儒家特区的必要性、正当性和技术可能性何在?儒家与西方的哲理及方法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张祥龙先生新著要从多个角度来回答乃至深化的问题。
《瞩望新轴心时代——在新世纪的哲学思考》
汤一介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1月
内容简介:《瞩望新轴心时代:在新世纪的哲学思考》汇集汤一介先生于新旧世纪之交所撰论文、书序、演讲以及访谈三十余篇,探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儒学第三期发展等问题;尤其标举反本开新这一重要的哲学命题,指出中华文明的复兴之路在于紧紧抓住当今中西文明对话、激荡的契机,反思、自省其传统。打通中西古今,从而使国人在华夏文明丰厚遗产的基础上重构核心价值理念。此书的另一重要命题是世界各国家、地域的文明共存,中国哲学所独有的天人合一、普遍和谐、内圣外王等学说正可为当今人类解决矛盾冲突提供十分有益的思想资源;而以两希文明为基于的西方现代文明、华夏文明、印度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在相互交流、相互融通的基础上,定当迎来人类的又一崭新的轴心时代。
《经学的瓦解》
陈壁生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年1月
内容简介:本书展现了西学东渐中,中国学术研究的主流整体性从章太炎的“以史为本”转向胡适之的“以史料为本”,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古史辨相继兴起,全面移植西方学术分科,从而实现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基本历程。此书从经学角度对现代分科之学赖以成立的一系列预设提出质疑。中国文明的核心即在经学,经学大义之相传,方能保礼乐文明之不坠,倡导重回经学。
《为“三纲”正名》
方朝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
内容简介:此书明确挑战那种认为“三纲”完全是封建糟粕的非历史主义分析。揭示了中国历史上提倡“三纲”的学者从未主张无条件服从,或绝对的等级尊卑。而经过现代分析而得到批判继承的三纲思想对当前的社会秩序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全新的角度回答了“三纲”与民主的关系。“三纲”的本义是指从大局出发、尽自己位分所要求的责任,其核心精神是“忠”,而这种精神是现代民主政治不可缺少的成份。
《君子社会——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
康晓光著
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2014年2月
内容简介:政社关系是当下中国最为根本、最为尖锐、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作者康晓光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政社关系的研究。本书对中国当下的政社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成因、解决之道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如何实现政社关系理想蓝图的策略和步骤。《君子社会》研究的视野向"更加宏观"的方向延伸。它不仅把国家与社会关系置于民族国家之内,把中国置于世界之内,把现实置于历史之中三个方面来研究。还用宪政框架分析国家与社会关系,在宪政框架下开展实证研究、规范研究和对策研究。并以全球视野观察国家与社会关系,将其看作东西方"冷战"在中国国内的反映,看作是全能主义模式与公民社会模式冲突与融合的产物。本书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卫道"--遵循中华文化精神,重塑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这本新书继续秉承了康晓光先生宏大的视野、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立足本土、客观严谨的学术精神。
《中国的自由传统》
吴钩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
内容简介:作者以生动的笔墨,翔实的材料、可信的逻辑证明:秦以来中国固然不乏专制、暴政,但也存在一个绵延不断的自治、自由传统,这个传统的主要塑造者是儒家。百年来反传统的知识分子有意无意编造的关于儒家、神话,正在崩塌,重写中国历史的大门已经打开。作者认为:“我们的传统并非完全是专制的基因,恰恰相反,它富含反专制、求自由的渊源。”
《何谓普世?谁之价值?—当代儒家论普世价值(增补本)》
儒学界群体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内容简介:探讨“普世价值”,着眼于重建儒家的现代价值,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视野。此次再版增补朱杰人的序言,和该书初版发布会上与会学者陈来、郭齐勇、朱高正等人对此书以及由此书牵引出的“普世价值”、儒家传统等问题的评述,对初版部分措词稍作润色,也修正了一些鲁鱼亥豕之误。是当代中国儒学界首次从儒家视野探讨“普世价值”,作者以诙谐的笔触将与之相关的主题置于精心设计的戏剧场景中,通过历史和义理的探寻阐发儒家的普世价值,并在此价值投射于复杂现实的过程中展现其光芒万丈的经世普遍性。
《嵌入文明——中国自由主义之省思》
秋风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4月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反省中国自由主义历史的著作。本书首先对胡适所代表的现代中国的启蒙自由主义传统之局限性进行了反思,随后重新发现了现代中国的保守-宪政主义的思想与政治传统,揭示了中国自由主义传统之丰富性。作者提醒人们,储安平式的自由主义存在着致命的缺陷,我们更应该注意和珍视近代中国的另一支自由主义思想:康有为—梁启超—张君劢等儒家所代表的保守自由主义。基于这一历史事实,以及现代国家秩序构建这样的问题意识,提出了自由主义之保守化命题。这一研究具有深切的现实关怀,也有助于重新认识现代中国之思想和政治史。
《三纲与秩序重建》
方朝晖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5月。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儒家所倡导的“三纲”的具体内容的梳理,探讨中国社会的秩序建构和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作者大量运用文化心理学成果来说明中国文化中秩序的文化心理土壤,即“此岸取向”、“关系本位”和“团体主义”,认为它们决定了儒家所倡导的“大一统”、“人伦重建”、“任贤使能”、“移风易俗”、“礼大于法”、“行业自治”、“教育立国”等为主要内容的治道,是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由之路。
《儒教与公民社会》(大陆新儒家文丛之一)
陈明著
东方出版社2014年5月
内容简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价值日益受到关注。作为国学热的表现形式之一,大陆儒学对儒学的研究阐释也取得了很多的理论成果。作为代表人物之一,陈明从公民宗教概念出发理解描述儒家文化系统的历史地位和功能,构想其在当代国家建构与国族建构中的独特意义与实现方式,在学术界思想界获得了广泛关注。作为现代化转型重要内容的国家建构与国族建构问题在中国有着理论的独特性和现实的紧迫性。探索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参与,而儒家文化也必然在对这一伟大进程的参与中获得自己新的理论形态。该书正是一种这样的探索。
《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
刘东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5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清华国学院刘东教授在全球化视野下思考中国文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忧思之作。文化全球化虽为大势所趋,却尚在过程中,我们不应将自家传统视作奄奄一息的死物,中国文化的未来正取决于我们如何再造传统。刘东呼吁,只有参验当今时代的学识、眼界与体悟,重新为传统贯注精神内容和思想活力,政治合法性和人与自然的双重危机才能获得和解。
《二十一世纪的儒学》
杜维明著
中华书局2014年7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新儒家代表人物杜维明的最新力作。作者在回顾了儒学的发展历程,反思了儒学在现代发展的困境和自我转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十一世纪儒学的使命,对二十一世纪儒学面临的何为人、人生的意义、信仰等五大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期待新儒学在二十一世纪为人们安身立命发挥更大作用。作者还结合他在国际上讲学、交流数十年的经验与体会,从多元化以及文明对话的角度解读儒家的内核精神及其在现代世界的命运,对理解中国思想界的现状与未来,颇多启发意义。
《新觉醒时代》
成中英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11月
内容简介:成中英先生系当今国际知名的华裔哲学家、新儒学代表人物、国际儒学联合会发起人。本书收录的三十余篇论文及访谈录乃成中英先生近年来关于中华文明自觉与道德觉醒的最新思考。在对待中西古今的问题上,成先生强调当今的学人应采取开放的心态,积极向古代的文明传统开拓资源和向西方的先进文明汲取新知,力求建立一个崭新的具有全球普世价值的天人合一的本体宇宙观和生命发展观,并由此创立民族自身完备的知识论系统,发展出一整套适应现代社会的明体致用的方法论、决策论和现代管理哲学。在当今中国社会普遍存在信仰危机的情况下,成中英先生以其打通中外古今的学术努力,为我们探寻中华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路径。
《儒学转型与文化新命:以康有为、章太炎为中心(1898-1927)》
彭春凌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
内容简介:新文化运动中的反孔批儒思潮是近百年学术界最为聚讼纷纭的问题之一。康有为、章太炎分别是近代孔教运动的领导者和批儒思潮的发动人。他们彼此间、他们与新文化人的思想对话揭示出反孔批儒的多层次历史动力。本书从戊戌以降儒教自身新生转进的历史视角观察新文化反孔批儒思潮的兴起与展开,基于全新的材料及问题意识,重建了儒教传统的转型与新文化形成之间的历史关联。
《<尚书>法学内容译注》
张紫葛译注
商务印书馆2014年3月
内容简介:《尚书》有丰富的法学内容,是研究中国法律思想史,特别是先秦法律思想必不可少的古籍。中国经历了百年的法律现代化过程,当今现有的法律体系、制度都来源于西方,法学更多地被作为西学看待。但不可否认,中国本土本拥有博大精深的法文化。张紫葛、高绍先编著的《尚书法学内容译注》就是阐发《尚书》法学内容的唯一专著,具有开发本土法学资源,引领法学研究注重固有文化的挖掘具有重大意义。本书按照《尚书》篇章分原文、译注、评析等。后附作者研究《尚书》文章2篇。
《走进大自然的宋代大儒:朱熹的自然研究》
乐爱国著
深圳海天出版社2014年4月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梳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对朱熹的自然研究做出全面系统的探讨。具体考察朱熹一生自然研究的历程,深入分析朱熹格物致知说对于自然研究的重视,详细阐述朱熹自然研究的途径与方法、科学思想的创新以及对于自然知识的传播,充分肯定朱熹格物致知说及自然研究对于后世科技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以期对今天科技文化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正本清源论中西——对某种中国文化观的病理学剖析》
郭齐勇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年4月
内容简介:邓晓芒教授基于对西方文化的偏爱而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持续而严厉的批判。但其批判存在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乃至歪曲,在学界、社会特别是青年人中间形成了不小的负面作用,危害性不容忽视。有鉴于此,15位哲学研究者撰写文章,集成此书,以说理的方式和充分的论据,反驳邓教授的反传统观点,指出其学理上的诸多谬误以及某些常识性错讹,相应地阐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和不朽价值,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克服非理性的反传统心态,培养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之同情”以及“温情与敬意”,并予以创造性转化。
《中国思想史:宋代至近代》
沟口雄三著,龚颖、赵士林等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4月
内容简介:《中国思想史:宋代至近代》由日本著名学者沟口雄三两部通论性的思想史著作构成,《儒教史》从“儒教”的角度梳理从北宋王安石经朱熹、王阳明到李贽、戴震,一直到20世纪的大同观的思想中,儒家观念的发展脉络(从天理向公理的转换)和在社会政治层面的屈折展开。《中国的思想》则是面向普通读者的普及性读物,主要通过与日本同类概念的比较,探讨了天、理、自然、公等中国思想史中的核心概念的特质,并对这些概念从宋代到近代怎样完成了质的展开,分别做了重点考察。
《船山学谱》
王孝鱼著
中华书局2014年5月
内容简介:本书仿《陆子学谱》、《薛子条贯》之例,将船山言论之涉及哲学者,分类纂辑”,并“将每类思想融会贯通,熟思至再,然后排列,复于每段首尾各加联络之语,使一堆散沙之材料宛如一篇有结构之论文,庶乎船山思想可条理井然,呈现于读者之前”。书前有自序、凡例、作者编订的《船山先生年谱》,以及辑录前人所作的有关船山传记。正文分六卷,主题分别为“根本观念”、“气化论”、“心性论”、“修养论”、“识知论”和“历史进化论”,其下又分29个专题,如人本主义、论太极、论性善、论正心诚意、论良知、论五行等,涉及到船山哲学的方方面面。由于船山著作浩博汪洋,学者不易得其头绪,本书实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船山哲学入门读物。
《戴震<原善>表微》
李畅然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
内容简介:《戴震(原善)表微》立足于对戴震之学的深刻体认,充分运用了哲学、古典文献学、现代语言学诸学科的素养,以戴震义理著作的重新发现为基本动力,根本性地改写了戴震义理著作的版图。同时,本书尽可能贴近原著的话语背景,全面分析了戴震《原善》系列与《孟子字义疏证》系列交互演进的动态进程,精微地勾勒出戴震哲学探索的心路历程,进一步拓展戴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附录与内篇相得益彰,不可或缺。特别是披露了《原善》三卷的较早版本暨戴震自己的评点,使本书成为研究戴震义理学暨辞章学的必备之册。
《马王堆帛书<周易>释文校注》
于豪亮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5月
内容简介: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有三部分:(一)《六十四卦》(即《经》);(二)《六十四卦》卷后佚书;(三)《系辞》,(同今本《系辞》有相当出入) 。于豪亮《马王堆周易帛书释文校注》一书对帛书《周易》此三部分做了释文,并与传世《周易》版本进行了校勘与注释。其中帛书《周易》的通假字和叶韵,有助于对汉以前古音的探讨。从此书中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周易》在流传过程中所经历的整理加工、删节编排、改字润色等方面的演变。
《宋代<四书>文献论考》
顾宏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6月
内容简介:《宋代〈四书〉文献论考》专为考辨两宋时期《四书》著述与相关文献而作。分为上下编,上编论及《四书》文献兴盛的社会背景、出版传播及其与程朱理学的发展等,下编则具体对宋代学人有关《四书》的著述进行逐人逐书之考证,廓清了有关《四书》记载的讹误和缺失。
《建国之道——周易政治哲学》
姚中秋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6月
内容简介:本书从政治哲学角度解读《周易》十一卦。历来解易,有象数、义理两派,现代则有哲学派,尤其侧重于宇宙论的阐释。本书则对《周易》部分卦作政治哲学的阐释。 作者认为,《周易》自屯至泰的九卦,实为一个相当完整的国家构建规划,从屯所描述的自然状态,经过各种制度的创建,到泰,形成低成本的合作秩序。至于革和鼎二卦,则讨论了制度变革之道。本书立足传统主流注、疏,运用现代人文与社会科学理论,详尽阐释、揭示这十一卦的大义,尤其注意各卦之间的联系,从而构造了一个关于政治体构建的政治哲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具有普遍意义,能为当下中国的政治哲学思考注入活的古典因素。从易学发展史上看,本书具有一定突破意义。它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了周易的深邃意蕴,打开了以社会科学研究《周易》的新范式。
书名:《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
作者:余英时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4年7月
内容简介:余英时先生在此著中,特别借用了“轴心突破”作为分析的概念,他认为,只有在其它古文化──特别是西方──的对照之下,中国轴心突破的文化特色才能充分地显现出来。作者从轴心突破的特殊角度探讨中国古代系统思想史的起源,并将其置放于比较文化史的脉络之中,加以系统的叙述,重新建构出一个条理井然的历史叙事,探索中国轴心突破的历史世界。作者的论断是:中国轴心突破最后归宿于“内向超越”。内向超越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人”和“道”的合一,也就是轴心突破以后的新“天人合一”。余先生的这部新著重点分析了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平行的、以“内向超越”为方向的“轴心突破”,其价值在于一反“将当前中西文化的不同理解为‘落后’与‘先进’之别”的旧说,对包括儒家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历史地位给予公允的评价。
书名:《儒家民主:杜威式重建》
作者:[新加坡]陈素芬(Sor-hoon Tan);吴万伟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7月
内容简介: 儒家与民主是两个异常复杂的思想体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更是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和热烈的讨论。它不仅仅是个思想或理论问题而且是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问题,甚至是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及中华民族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重大课题。儒家与民主的关系的类型中对读者吸引力最大的恐怕是第三种类型——混合性关系,认为应该重新改造儒家和民主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本书作者陈素芬教授也属于赞同第三种关系的学者,通过理论基础的探索,回答了人们对儒家和民主的基本概念和论述的众多疑问,作者通过把杜威哲学与儒家结合起来,重构儒家以便实现融合两者优点的民主。
书名:《戴氏注论語小疏》
郭晓东 校疏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内容简介:随着国学热的兴起,《论语》再次被广泛阅读。但心灵鸡汤式的解读往往买椟还珠,丢掉了经典的微言大义。而另外一种基于自由主义的解读,看似很有学术性,却难免对儒学义理的歪曲与比附。晚清今文学家戴望以春秋公羊大义注释《论语》,可谓以经解经、通经致用,为我们呈现了《论语》的经典本相。郭晓东教授之点校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之清同治十年金陵书局初刻本(据复旦大学图书馆馆藏本影印)为底本,校以南菁书院丛书本,并对戴氏注之出处、涉典故与义理之术语,尤其是大量涉及《春秋》与《礼》的内容加以疏释,撰此《戴氏注论语小疏》,亦其治经以经世之意。戴望为清朝中晚期经师,偏重今文经学,其注解《论语》乃据今文家说。以《公羊》解《论语》,虽不无可商之处,但戴氏无宋翔凤之偏肆,而凿实平正。郭晓东先生小疏,抉原发微,有功于戴氏。
书名:《仁学本体论》
作者:陈来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4年8月
内容简介:《仁学本体论》不是哲学史研究作品,而是构建中国当代哲学体系的“哲学创造”代表性作品。中国哲学的创造与西方近代以来的哲学不同,而更强调立足于中国传统的经典体系和思想体系,对之进行新的诠释,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哲学体系。在这个意义上,《仁学本体论》兼顾了两个维度,一是包涵了对历史上“仁学”的新诠释,一是这些新诠释构建了一个现代哲学体系,回应现代社会的问题。在后一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到陈来先生做为当代儒家的关怀与雄心:整合左右两派的核心价值,并为当代政治文化构建一个真正的、发源于古典儒学的“体”。《仁学本体论》与其说是“接着讲”,不如说是“创造性地讲”。这种思路,为中国哲学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问学孔子家语》
杨朝明著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4年8月
内容简介:《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要准确地理解孔子,要真正走近孔子,决不能舍弃《孔子家语》。本书定名《问学孔子家语》,表达的既是学生带着问题向老师问学,也是向《孔子家语》问学,更是通过《孔子家语》向孔子问学。相信每一个人通过“问和学”都能感受到孔子的智慧灵光,并以此来观照现实生活。书中的孔子思想,将为我们的诸多困惑带来最好解答,也必定成为行动的明确指引和力量源泉。
《治道的历史之维——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
任文利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
内容简介:本书尝试从思想、历史与政治等不同面向,对于中晚明的儒家士人——特别是阳明学士人群体,作一多方位的呈现。首章通过对于阳明出处心态的考察,指出王阳明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家士大夫,寄望于通过直接参与政治,实现尧舜其君、尧舜其民的政治理想,构建合理的人间秩序。第四章所论邹守益,末章所论刘宗周,都可以说是传统意义上的儒家士大夫的典型代表。
《论语新劄:自由孔学的历史世界》
李竞恒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11月
内容简介:古来解说《论语》之书甚多,常有鱼珠混杂之嫌,今世更有心灵鸡汤化之无聊。本书独辟蹊径,以出土文献、文物及古文字为参照,理性还原了《论语》的历史语境,梳理出了一个鲜活而自由的孔门世界。
《道统与治体——宪制会话的文明启示》
任锋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11月
内容简介: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在政治学、历史学领域撰写的文章,曾陆续发表于《汉学研究》(台北)、《开放时代》、《文化纵横》、《知识分子论丛》、《原道》、《读书》、《学海》等刊物。文章总体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经世与经制”是关于近世经世思想研究的思想史论文,共8篇论文;第二单元“儒家与宪政”是围绕儒家与宪政主义的政治哲学思考,共6篇论文;第三单元“范式与方法”是关于政治思想研究范式的梳理,共6篇论文;第四单元“道统与公民”是关于自由主义、人民儒学、世俗主义的衍生性评论和阐发,共5篇论文。
《广论政治儒学》(大陆新儒家文丛之一)
蒋庆著
东方出版社2014年6月
内容简介:本书是儒学大家蒋庆先生二十余年的思想精髓。大陆新儒家的崛起,蒋庆先生无疑堪称第一旗手。先生关于政治儒学的开创性论述,足以震烁中外,在近代一百多年的儒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伟大意义。二十余年的沉潜覃思,先生已先后推出《政治儒学》、《再论政治儒学》两书。此次结集出版的《广论政治儒学》代表了先生最近的思考,从王道政治的整全视角对时代问题做出了高屋建瓴的回应。通过《广论政治儒学》一书,国人对作者“政治儒学”的思想历程,将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凡关心现代政治危机与政治儒学的人,不可不读此书。
《阳明精粹·哲思探微》
张新民著
孔学堂书局2014年8月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从迈向圣学之路、 良知教的形成与展开、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说、 知行一体的生命行动哲学 、静定、立诚与格物思想、良知学说与精神生命的安顿、天泉证道与四句教、王学的传衍分化与修证调整进行论述。
《阳明精粹·原著辑要》
于民雄著
孔学堂书局2014年8月
内容简介:本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几至不可穷尽。但“良知”是共同的。 “良知”是价值之源,同时,“良知”有被遮蔽的可能,“良知”被遮蔽必然会导致种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或不能接受的恶果。
《阳明精粹·名家今论》
张新民著
孔学堂书局2014年8月
内容简介:今天的人类已步入了文明对话的又一重要轴心时代,研究王阳明及其后学不仅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将来的发展,以激活一切可供利用的思想文化资源,以涵盖东西方文化经验与智慧的宽广胸襟来谋求人类问题的解决出路。
《孔子真精神》
廖名春著
孔学堂书局2014年8月
内容推荐:本书从《论语》的整体思想出发,从孔子的一贯之道出发,逐字逐句推敲《论语》中的用字与断句,结合传世文献与地下出土材料(简帛文献),运用文字、音韵、训诂、语法、版本、目录等知识,探颐索隐,以严密的逻辑推理,解读了《论语》中17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澄清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误解,还原了孔子学说的本来面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