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衡】苇杭书院甲午年年度会讲纪要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5-01-28 13:41:01
标签:苇杭书院

 

 

苇杭书院甲午年年度会讲纪要

作者:臧衡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甲午年腊月初六

           西历2015年1月25日

 

 

 

2015年1月17、18日(甲午年葭月廿七、廿八)苇杭书院于北京唐拉雅秀酒店进行了为期两日的第六次年度会讲。本次会讲以“义”为主题,由苇杭书院主办,深圳孔子荟、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和海航鹅湖读书会协办。甲午岁末,天寒地冻,来自社会各界的百余名儒门同道及朋友风尘劳顿,拨冗光临于此坐而论道,畅叙心声。

 

 

 

山长致谢与会讲嘉宾

 

在开幕式上,先后举行了“重归经典文化倡议书发布仪式”、“‘四书六经’讲习班启动仪式”和“苇杭文库经典玩诵本首发仪式”。苇杭书院山长杨汝清先生宣读了《重归经典文化倡议书》,指出重归经典重在诵读、理解和践行。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金德年先生在开幕式上就重归经典文化发表演说并对苇杭书院在经典文化传承方面做出的长期努力给予高度肯定。著名学者张祥平,张祥龙和秋风先生都对书院的工作表示了大力支持。著名儒家学者张祥平先生通过对儒家经典问题的思考追古思今地详细剖析了本次四书六经讲习班成立的必要性。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教授张祥龙先生通过对近当代中外一些社会现象论述了我们学习以四书六经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儒家文化是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弘道书院院长秋风先生,认为中国是以文教为中心的,在中国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要读文,而六经范围太广不妨从《论语》开始。中国纺织出版社社长郑伟良先生简要介绍了“苇杭文库”的出版情况后,表达了希望通过双方的努力,将“苇杭文库”打造为普及以及推广国学的重要平台的意向。杨汝清先生对中国纺织出版社为儒家文化复兴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对本次与会嘉宾以及本次会讲所有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第一场何者为“义”阐述观点的学者(左起韩星、秋风、干春松)

 

本次会讲采用传统书院的会讲模式,为期两日,每日三场,共计六场。“会讲”是中国古老的学术研讨方式,通过讨论、辩难来达到不断的提高。两天时间里诸位儒门同道围绕“义”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第二场义利之辨阐述观点的学者:张祥龙先生

 

会讲的第一场由杨汝清先生主持,主题是“何者为‘义’”,与会讲嘉宾有张祥平先生,秋风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星先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干春松先生,东方道德研究所副研究员、弘道书院副院长任文利先生。

 

 

 

第二场义利之辨阐述观点的学者:廖申白先生

 

张祥平先生指出“义”就是“好的习俗”。只有在符合“好的习俗”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韩星先生指出信也要合于义,礼是义的实践。《孟子》以仁义为核心,在书中出现24次,主要在孔子仁的基础上发挥,从内在心性来探究。荀子主要是讲礼,在仁的基础上,继承了孔孟学说全面分析了“义”的字义,在总结《论语》中“义”的四层含义,进一步说明了在孔子“仁”的基础上,孟子进行的“仁义”发挥和荀子作出的“礼义”建构。秋风先生从因行称“义”以及中西方“义”的不同对比方面论述了今日的主题。干春松先生指出,“义”不是儒家的最高价值,却是被讨论得最多的价值。我们今天的讨论需要结合当下社会的新特点。任文利先生分析了“仁”和“义”的差别,认为“仁”是柔性的,而“义”是刚性的。是日,关于义的探讨还涉及联系到《义勇军进行曲》中的义,如是指出:义勇,见义不为,无勇也。

 

 

 

义利之辨的主持人:曹建墩

 

会讲第二场由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曹建墩先生主持,主题是“义利之辨”,与会讲嘉宾有山东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退休教授张祥龙先生,北京大学教授、罗尔斯《正义论》译者之一何怀宏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罗尔斯《正义论》译者之一廖申白先生,山东大学教授、构建“生活儒学”及“中国正义论”体系的黄玉顺先生以及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讲师李勇刚先生。

 

张祥龙先生指出,义不是通过语言宣传来表达出来的,而是通过生活本身来显示出来的。“义”是有时间性的,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境来调整。“义”跟团体相关,行义需要考虑生活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港台新儒家的重要失误,在于把团体行义的方式交给社会,只把心性领域留给儒家。因此,当代大陆新儒家应该恢复儒家社团,甚至通过成立儒家特区,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儒家的生活形态。何怀宏先生指出,“义利之辨”的问题,在伦理学上是义务论和目的论之间的区分。义是天经地义的专责,是独立于人的。义务论相对于目的伦和功绩论不止看结果要看手段和行为。黄玉顺先生从正义论的角度来看义利之辨。以孟子说仁义礼智为铺垫,礼的制度的社会规范是变化的。它的变化是有规则的,不是随便变的,以义为基础为根本来变的。如“诸侯一娶九女”有些学者认为礼是儒家的根本范畴,这是不对的。儒家的义讲的最根本的就是义正义和义适宜两个原则。如适宜性原则,古人说“丧三年”,现在守丧三年,就被炒鱿鱼了。礼的原则是道德规范是仁爱精神,不然跟本讲不通。李勇刚先生从春秋大义这一角度剖析了义利之辨,“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他指出正义对小人的威慑作用。

 

会讲第三场由北师大哲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讲师董卫国先生主持,对当日白天所探讨的问题进行了小范围深入讨论。与会讲嘉宾有山东大学教授黄玉顺,复旦大学教授白彤东,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会长柳河东,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广东省私塾联谊会会长唐元平,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人民日报编辑萧伟光,清华大学历史学博士、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曹建墩,甘肃平凉秦治先生。秦治先生指出,待人的言语和行为要合乎义的要求,还表明说儒学是活生生的儒学,是我们老祖宗的生活。柳河东先生则说,义,是指大义,国家之大义,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完成国家之大义。总的来说,义、公义、私义、大义、小义等都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会讲第四场由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人民日报编辑萧伟光主持。主题是“义与其他诸德目的关系”,与会讲嘉宾有清华西麓学社的指导老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方朝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王瑞昌,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田智忠,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首席课程研究员徐林旗先生,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中国戏曲学院讲师、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孙焘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讲师董卫国先生。

 

方朝晖先生从社会正义角度结合当代社会现实解说义与其他诸德的关系。他从四个方面解说了导致当今社会一系列问题的几个根源,并结合“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的思想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影响进行了详尽分析。对行业资质问题,他通过春秋末期有齐国史官三兄弟直笔的美谈说明了行业的神圣价值。他指出,为什么中国现在出不了大师?因为行业没有找到其自身的价值,没有找到自身的价值行业就没有光辉。王瑞昌先生就儒家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成千上百诸德,对我们今日会讲就义这一德目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指出,什么是义?“义,心之至也”。义是我们在各种场合之中都有恰当的表现,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田智忠先生分别从先秦儒学和宋明理学两个角度解释了儒家所说的义。徐林旗先生指出儒家文化之义理是真正的包容,没有分别心的真正的包容,才能前进。而真正的有君子之风的人又都是由义理的。孙焘先生指出我们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从“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了本分的重要性,他说安于自己的命也是一种本分。董卫国先生从心性和义与命两个方面论述了当天的主题,他就“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仁者,义之本也;义者,仁之节也”等观点详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第五场“义”与当下的担当(左起孙涛、萧伟光、程刚)

 

会讲第五场由北大哲学博士,中国戏曲学院讲师孙焘先生主持,主题是“义与当下的担当”。与会嘉宾有复旦大学教授白彤东,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程刚,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弘道书院副院长任锋,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广东省私塾联谊会会长唐元平,北京大学哲学博士、人民日报编辑萧伟光先生。

 

白彤东先生指出,儒家的义指的是君子的义,指君子的社会担当。这不同于西方的正义Justice。西方的正义不但包括君子的义还包括小人的义。他从“君子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角度对仇富问题进行了剖析。他就君子士人的担当的问题发表言论,就几个有争议甚至被误解的儒家关于担当的言论进行了辨析如论语中所提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中庸中所提到的“国有道,不变塞焉,国无道,至死不变”等。为什么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有时候你打入敌人内部不是你改变了敌人而是敌人改变了你。它后面紧接着还讲“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在这种情况下,君子这样做正是一种正确的做法,并以两则关于孝的小故事来类比说明。程刚先生从“上帝和魔鬼就在一念间”这句话切入主题,论述了自由选择的问题,素质的问题从而发表了义的担当这一主题的独特见解。学历史出身的任锋先生通过一个土改时期的小故事,《红头大章,能不不算数?》切入我们今天义的主题---义。结合自身真实经历谈了什么义?义其实是勇,因为勇能生智慧。知,不是所谓的只是,是能让人觉自己没空过没白过的一种智慧。唐元平先生现身说法以自己亲身经历解说对义的理解,对担当的理解,以及实践。他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精神分裂的个体,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它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无二无别的整体。萧伟光先生温和、谦虚的与大家分享、探讨了自己的诸多看法,他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如何判断君子小人,用“贫而无怨难,富而不骄易”的观点进一步对问题进行了论述。

 

 

 

第五场“义”与当下的担当崔保国教授阐述观点

 

会讲第六场由唐元平先生主持,对当日所辩驳的主题“义与其他诸德目的关系”和“义与当下的担当”进行了小范围深入讨论。与会讲嘉宾有曹建墩、董卫国、秦治先生和北京理工大学博士、春风学堂校长张贵鑫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徐冰先生。本次年度会讲历时两日,圆满结束。诸位从事儒家义理探索、实践的学者受邀为主讲人,就儒家经典中“义”之义理进行深入探讨。以“义利之辨”为核心并兼及与“义”相关之其他核心价值展开了发散性思考与激烈的讨论。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义”进行深度探索的同时兼顾“义”在当代社会中之意义和作用,基本达到追本溯源、明经致用的效果。秦治先生就弘扬儒学这一道路应该如何走进行了详尽论述。其他各位与会嘉宾也都一一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苇杭书院】创立于2006年12月,正式启动于2009年1月。苇杭书院取意《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于此语境之下,“河”为修道必由之路,“苇”即人人之孝心孝行,以一苇之力可达至止于至善之境。书院秉承传统书院精神,藉民间公益模式,以“讲习礼乐、力行孝道、敬畏天地、感念圣贤”为宗旨,以“孝”为核心,修习儒学经典,目的是“明孔孟之道,养君子之风”。2009年以来,苇杭书院已连续举办六届年度会讲。“如此江山,代有儒生承道统;何等家国,世存经典辨华夷。”这是幸事。儒门薪火必相传。期待乙未年苇杭书院的年度会讲——和。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