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利】从余英时的“儒家的死亡之吻”到李明辉的“大陆儒学观”(孔研院儒学座谈会记录之三)

栏目:“大陆新儒家”争议
发布时间:2015-02-10 21:44:16
标签:
任文利

作者简介:任文利,笔名温厉,男,西元一九七二年生,内蒙古锡林浩特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现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方道德研究所副研究员。著有《心学的形上学问题探本》(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治道的历史之维: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等。

 

从余英时的“儒家的死亡之吻”到李明辉的“大陆儒学观”(孔研院儒学座谈会记录之三)

作者:任文利

来源:孔子在线

时间:孔子二五六五年岁次十二月廿二日丁巳

            西历2015年2月10日


 

   

 

任文利,哲学博士,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方道德研究所副研究员。著有《心学的形上学问题探本》、《治道的历史之维: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

 

听了彭老师的介绍,觉得孔子研究院未来的计划很宏大,政治哲学、经学、礼学,都是儒学研究的热点。比如礼学的研究和实践,就不是刚才两位提到的,单纯从儒学研究者的角度去进行的。这也是港台新儒家和大陆儒家的一个不一样的地方。

 

我也想接着两位的话题来讲点自己的想法,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李明辉先生的访谈我也看了,看到后我倒是没觉得吃惊。就像前段时间余英时先生说的儒家的死亡之吻,我也同样不很吃惊。相关内容,与他们对儒学内在理路的理解是很切近的。包括李明辉先生对于蒋庆先生的评价,也是很自然的。

 

李明辉先生访谈里有一句话,非常有意思。他说,港台新儒家不是只讲心性儒学,也讲政治儒学,而且他说政治儒学在台湾都已经变成现实了。这话听起来非常奇怪,有人评价他是一厢情愿的说法。先前我们开会时也遇到牟先生的一个弟子,我忘记是谁了。李明辉说的政治儒学在台湾已变为现实,实际上是在说,台湾政治的民主化已经变为现实。开会的时候我们就问那位学者:在台湾的民主化进程中,儒家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他说得很实在,他说儒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应该也是一句大实话。如果说在台湾民主化进程中,儒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却说政治儒学在台湾变成现实,确实听起来很怪异。

 

所以,我在想,李明辉为何会这么讲,他讲得有没有道理?并不是完全没道理。这里正包含了港台新儒家对于政治儒学的理解。港台新儒家是讲政治儒学,但其政治儒学的价值取向,恰恰是完全拥抱西方的自由、民主这套价值,这可能代表了他们那一代人的普遍的情怀。港台新儒家(包括留在大陆的冯友兰先生)所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现代化、现代性的问题。他们从各个角度去讨论,比如从哲学角度引入康德,或者说新实在论之类的,实现哲学上的现代化。从政治儒学角度讲,他们认为,儒家传统的缺憾无疑更大,所以要寻求新外王,也是一个现代化的问题。这是港台新儒家、现代新儒家,之所以为“新”的地方。

 

李先生还说到一点,即在台湾社会,儒家传统保存的比大陆好。这个也确实是事实,因为在台湾没有经历过象大陆“文革”这样,儒家遭到灭顶之灾的情况。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去看待台湾社会的儒学影响力呢?我们都知道去年台湾的反服贸,太阳花运动,一个很大的学生运动。我曾看到美国CNN对几个学生领袖的参访,听到他们讲的东西,我感到非常非常震惊。他们有很强的台湾意识,说我们就是台湾人,我们作为台湾人怎么怎么好,中国和我们一点关系也没有。他们都是20左右的年轻人,他们的想法是很有代表性的。后来我也咨询了一些台湾人,他们说90年代后的很多台湾年轻人都是这样想的,在他们意识里边就没有关于中国的观念。这个当然与民进党曾经的去中国化教育有一定的关系。那么,我们也可以反思,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台湾的这种变化,包括年轻人观念的这种变化,在此变化过程中,儒家有没有发挥他应有的影响力呢?

 

我们再回头来看看,大陆儒家能做什么?大陆儒家,李明辉主要批评蒋庆先生。蒋庆的阳明精舍我去过,精舍里有供奉有孔子及历代从祀孔庙的大儒的牌位。我们知道,孔庙从祀制度,最后的从祀者就是顾、黄、王三大儒。此后,从祀制度伴随着清朝的覆亡,就不存在了。蒋庆力求回复孔庙从祀制度,所以在精舍中,从祀诸大儒中,比较引人注意的是,现代的几位儒者,其中,就包括牟宗三先生。从祀孔子庙庭,这可能是如李明辉等牟先生及门弟子,不会去关心的一个问题,但是,在蒋先生那里,这是一个大问题。这也表现了大陆儒家和港台新儒家,在复兴儒家方面,不同一个关切点。

 

这只是一个例子。我们知道,以前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不止是中国,还有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也正像李先生所讲的,他们都很快实现了现代化、民主化,像日本的脱亚入欧体现的,它们都是要脱离儒家,向西方的制度和价值转换,而且转换进行得很顺畅。但是大陆有所不同,他的政治发展进程百年以来,始终梗阻在那里,当然,原因很复杂。近年来,虽然经济发展很快,但是政治仍然梗阻在那里。同时,在社会层面,儒家传统百年以来的摧残、打倒后,近年来是一个强烈的复兴态势,我们甚至可以说,在社会层面,儒家正在复位,虽然任重道远。由此,我们或许可以断言,中国政治的梗阻,最后仍有待于儒家来解决。这可能是儒家文明的母国,与儒家文化圈的周边国家,不同的宿命。

 

附录:

 

《治道的历史之维——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

任文利 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11月

 

与先儒一样,我们就生活在历史之中,并随时创造着历史。本书让我们一起深入到明代那鲜活的历史与政治世界之中,重新理解阳明学,理解儒家,理解儒家治道范导下的历史。

 

目录

 

第一章 王阳明政治生涯出处进退心迹辨 

 

一、“龙场悟道”与王阳明的政治抉择

 

二、刘瑾伏诛后王阳明之出处心态

 

三、正、嘉之际王阳明之出处心态

 

四、嘉靖谢恩之召

 

五、明代政治生态、“得君行道”及“觉民行道”等相关问题

 

第二章 王阳明开悟“致良知”与艰难的政治抉择

 

一、王阳明《纪梦》诗

 

二、庚辰王阳明虔州行止考述

 

三、“用兵之地”——虔州

 

四、献俘行在

 

五、张、许之难

 

六、再赴行在“献俘”

 

七、水灾自劾

 

第三章 王阳明与“大礼议”

 

一、邹守益与阳明门下持“继嗣”论者

 

二、王阳明与持“继统”论诸人的关系

 

三、王阳明对“大礼”所持观点及对“大礼”纷争的态度

 

四、对“大礼议”之中的王阳明的分析与评价

 

附录一 王阳明与杨廷和书误作与杨一清书辨

 

附录二 崔铣因灾异劾首辅费宏疏误为王阳明佚文考

 

第四章 “大礼议”及相关问题评析

 

一、作为历史先例的“濮议”

 

二、“大礼议”的是与非

 

三、从颁行《敬一箴》于天下看世宗心中的“君权”与“道统”

 

第五章 从邹守益看儒教士大夫精神世界之所托

 

一、全生全归

 

二、上帝降衷

 

三、上帝临汝

 

四、戒慎恐惧

 

五、天德、王道与君臣关系

 

第六章 从王艮“安身”论看明儒政治转向之开端

 

一、保身与安身

 

二、出仕与行道

 

三、保身以后:王艮之辨孔子

 

第七章 儒教改制者何心隐及其所殉孔子之教

 

一、归结心斋之“出处”问题

 

二、作为教宗的孔子——“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

 

三、作为宗教组织的“会”及其所寄寓的孔子其身其家

 

四、何心隐所创“孔教”与传统社会儒释道三教之间的关系

 

五、独立于政治建制的“孔教”

 

第八章 何心隐死事考

 

一、何心隐之死初考

 

二、何心隐之死再考

 

三、何心隐从难“朋友”考

 

第九章 邸报与中晚明政治的公开议政

 

一、作为“议政”公开的邸报及其边界

 

二、万历时“留中”之疏藉邸报得以发布

 

三、关于邸报相关制度的几个争议问题

 

第十章 从刘蕺山之末世谏诤看专制政体下的儒家士大夫的宪政理念与行宪努力

 

一、明代政治制度概观

 

二、致君尧舜与无为之君道

 

三、行宪的努力:以票拟归阁臣,以庶政归部院,以献可替否付言官

 

征引文献:

 

后记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