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耘报】李迅驰:体认生命智慧,推广“青春国学”

栏目:青春儒学
发布时间:2015-02-12 21:17:25
标签:

 

李迅驰:体认生命智慧,推广“青春国学”

作者:受访者 李迅驰

           采访者 殊同

来源:原载于 《励耘报》第127期

时间:孔子二五六三年岁次九月初三日辛亥

           耶稣2012年10月17日


李迅驰是北师大珠海分校国学社的社长,自幼热爱国学。他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结合成长过程中自己对国学的体认和思考,提出了“青春国学”的理念,希望传统文化与青年生活更好地结合,进一步促进国学在年轻人中的传播和发展。

 

心中的桃花源,精神的栖息地

李迅驰对国学的热爱始于小时候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戏剧曲艺等具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事物的喜爱,而他真正接触国学则是在高中时代。

 

李迅驰告诉记者,当时社会正兴起“国学热”,他在阅读了《论语》《庄子》《曾国藩家书》等与国学有关的书籍以后,就感觉找到了心中的“桃花源”,精神开始有了栖息地。从此,李迅驰开始对国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国学对李迅驰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他对记者说:“刚接触国学的时候,我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文化’来看待。而现在,我把国学视为一种安身立命的根本。在成长的道路中,我曾遇到不少困惑,都在国学中找到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生命智慧’,它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更加明智地走好人生的道路。”

 

南拜禅宗,北朝儒祖

今年暑假,李迅驰带着一颗热爱国学的心,自南向北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游学旅程。7月,他前往有“禅宗祖庭”之称的广东南华禅寺,参加了佛家文化修学活动;8月,他又一路北上到达儒家圣地—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在曲阜国学院参加儒家文化学习活动。

 

两个月的游学经历,李迅驰收获很多。他告诉记者,在这段旅程中,他接触到一批致力于国学研究、实践推广的老师和朋友,其中有研究儒家文化的学者,也有热心弘扬传统文化的年青人。他感慨说:“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在游学中得遇这些师友,受益匪浅。我曾归纳过我所向往的生命体验,那就是‘读书·行路·道’,我想暑假这次游学的经历和心得,正是对这种生命体验的一个诠释。”

 

李迅驰谦虚地表示:“我只是一名学生,对于博大精深的国学认知还是很粗浅的。我们传统文化强调知行合一,我觉得国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吸收书本上的知识,更是需要去体认、去践行,这也是我在努力的一个方向”。

 

青春激活传统,智慧创造未来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认为,我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应该持有一种“温情和敬意”的态度。面对当下传统文化逐渐式微的情况,李迅驰认为,作为炎黄子孙,每一个青年人都有责任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李迅驰结合成长过程中自己对国学的学习与思考,为了让国学在年轻人中更好地传播,他提出了“青春国学”的文化理念。在上了大学当上学校国学社社长后,他更是将“青春国学”作为国学社的文化发展理念,并积极利用社团平台开展实践。2012年,在他担任社长的这一年,国学社并评为学校“十佳社团”。李迅驰说,“国学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更多的青年人走近它、走进它重新认识它的价值。所以,拉近国学与青年的距离,让国学焕发魅力,是促进当代年轻人学习国学很重要的一步,这也是国学传承发展很重要的一步”。“青春激活传统,智慧创造未来”是李迅驰对“青春国学”的诠释口号,他说“青春国学”是对国学本有的“曾点气象”、“活泼泼地”理念的一种阐发。他把“青春国学”比作一种“年轻态健康品”,“‘年轻态’是指在国学的传播过程中,我们会努力让国学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具有青春气息,让年轻人喜闻乐见。而‘健康品’则是基于国学是一种‘生命智慧’这种认识,让国学与青年的生命成长紧密结合,让国学促进青年的成长和各方面的发展。”李迅驰认为,儒家学说是最基础、最贴近人伦生活的,更容易被大学生理解并运用到生活中,而且国学的主干就是儒学,所以面向青年人弘扬国学、打造“青春国学”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打造推广“青春儒学”。但他同时表示:“中国文化因儒释道等诸学派的交融而更加博大精深,正如刚刚去世的国学大师南怀瑾,他的一生就对儒释道等等学派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研究,他曾说‘儒家是粮食店,佛家是百货店,道家是药店’,都不能偏废。我觉得,我们也需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学习各家文化之所长,这不仅有利于我们自身对传统文化更为全面的领悟,也有利于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

 


 在和李迅驰的接触过程中,记者感觉到李迅驰是一个温和稳重、谦逊有礼的人,他的身上有着古代读书人特有的“书生气质”。李迅驰认为,传统的“中国读书人”普遍有健全的人格,并非很多人所认为的“读书人都是书呆子”。就如他最崇拜的先贤曾国藩,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却也常以“书生”自许。李迅驰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也能成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读书人。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