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航】闻道有感—— 一名国学小学生的感想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5-03-03 17:36:10
标签:

闻道有感—— 一名国学小学生的感想

作者:刘航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正月初十乙亥

              耶稣2015年2月28日

 

半路闻道,迷途知返。幸愚智未泯,得师友提携。如沐细雨,如临春风。唯研习仁德,愿心正意诚。不可图他者攀龙附凤,不可效旁人欺世盗名。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良师益友,皆吾贵人。德能兼备,师从百工(鄙校八字校训)。


回忆正式融入国学还是在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时候,不过回溯源头还在幼年。少时并无刻意即喜好历史、地理等文科知识,这也要感谢家人的帮助,购置书籍,充实自我,在此感谢家人长辈,鞠躬。

 

学生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常识之后,尤近几年感觉我们作为千年文明古国对传统文化、民魂的传承有欠缺。我们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三代之治,百家争鸣的时代可谓学术高峰之一,群星耀眼,震古烁今,后帝制社会足有两千余年。援引梁漱溟先生著《中国文化要义》中节选第十二章《人类文化之早熟》,学生亦以为中国文化同样有早熟的特点,古代中华即孕育了丰富的社会文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成果数不胜数,更别说对于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度了,至今东亚诸国仍属于“汉字文化圈”以及“儒家文化圈”之中。

 

在书籍中学生了解到1917~1924年梁漱溟先生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任北京大学印度哲学讲习。然而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爆发之际,对于传统的过度批判与抛弃和甚至打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使梁漱溟先生对于国家民族的命运前途有了不一样的深刻思考,后梁先生突然改课,开始正式教授儒家哲学。学生亦有此感。余以为,纵观世界很多国家都是在完成现代化变革之后依旧将其国家、民族之传统文化视为宝贵财富,与现代社会结合,重新迸发生命力。我们对于传统文化过度的批判只会使我们愈趋近虚无主义,全盘西化带来的弊端早已显现,因此重点之一就是要复兴儒家思想,则中华复兴。中华文化亦并未落后于人,反而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不过在改革开放至今,时下各种“传统文化热”“国学班热”,学生却感觉其中没有那么简单,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经历了对于传统文化的抛弃批判与重新回暖,这其中当然不排除对于儒家思想的无意曲解甚至故意歪曲,以迎合别有用心之人的私欲。学生以为当下的任务之一就是回溯历史,正本清源,将儒家哲学的真正含义解读出来,再进行推广传播。我们经常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后人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有很多误读,这个其实并不是宣扬帝制时代的愚忠观点,古语云:“君臣以义合,不可则去。”亚圣孟子曾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先秦原儒的思想是身份对等的,包含先进的契约精神。若君非君,则臣非臣。意思是说,如果君王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那么大臣也不必愚昧效忠。在儒家重要典籍五经中更有“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尚书·周书·泰誓》”以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夏书·五子之歌》”。包括秦之后的帝制时代,像上文中的很多儒家义理都被赋予了皇权色彩,或淡化,或曲解了很多身份对等的宝贵道理。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实我们在学生时代阅读背诵的很多古文经典都表达的一种“敬德保民”的中华传统精神。

 

学生感叹如今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都被假学术带偏了,他们披着儒家的外衣,传授的都是一些早已被添油加醋的“私”想。余以为,弘扬真儒,复兴大道,正本清源,是我们目前需要着力的地方之一。

 

疏谈浅论,一家之言,班门弄斧。

 

特此感谢:近复老师,任重老师 等诸位儒家师友的帮助。

 

注:尊师重道,心怀感恩。上文所引材料出自:

 

·秋风老师诸堂讲课

·儒家吴钩老师诸篇文章

·梁漱溟先生诸本著作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