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明】评张天杰 著《学派演进与学术转型》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15-03-12 21:51:09
标签:
肖永明

作者简介:肖永明,男,西历一九六八年生,湖南武冈人。现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院长。著有《北宋新学与理学》《宋代<四书>学与理学》《儒学·书院·社会——社会文化史视野中的书院》等。

  

 

 

《学派演进与学术转型》

评者:肖永明

来源:《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03月04日10 版)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正月廿二丁亥日

           耶稣2015年3月12日

 

 

 

《蕺山学派与明清学术转型》,张天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一版,88.00元 

 

明清之际,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所谓从理学到考据之学的转型发生于这一时期,绝不是偶然。其中,既有学术自身的内因,又有明清鼎革之变的外缘,政治与社会的巨大变革深刻地影响了学术的发展。然而学界关于明清学术转型的研究,却较少将内因与外缘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同时,一些个案研究虽然细致入微,在许多具体的学术问题上多有创见,却缺乏对明清之际学术演变的整体观照;而更多的研究则往往过于宏观,失之粗略,令人不无遗憾。

 

张天杰的《蕺山学派与明清学术转型》一书,通过对蕺山学派的深入分析来研究明清之际的学术转型,既重视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又关注明清鼎革的社会政治变革对学术转型的外在影响,以微观考察为主的同时能够回应宏观问题,是一部很有价值、颇见功力的佳作。

 

该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视角。作者试图将蕺山学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将刘宗周、张履祥、陈确、黄宗羲与全祖望等学者的思想学术,置于蕺山学派的形成与分化、明清之际的社会与学术转型等背景之中,进行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既呈现了他们各自的学术特质,又呈现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联。这样一种学术取径,可以从一个较长的时段来对一个学派进行研究,突破了以往只关注单个思想家的研究路径,也突破了以往只有简单举证便得出一个时代学术特征的研究思路。书中系统考察了自刘宗周到全祖望这一较长时段蕺山学派的学术传承与思想演进的历程,从而获得了全面展示学派风貌与深入分析明清学术转型的双重收获。特别是张履祥与“尊朱辟王”思潮的兴起、陈确与玄远之学的没落、黄宗羲从义理之学转向考据之学,刘门三大弟子的学术与刘宗周蕺山学的关联,与明清学术转型的关联,这两大关联的梳理,以及其中的有机联系的揭示,当是本书的重要创获,发前人所未发。

 

时世、人生、学术这三者在研究之中加以有机结合,这是该书研究蕺山学派的另外一个创新。明清之际社会政治的变迁,影响了蕺山学派学者的人生经历与学术路径;而这些学者的学术又反过来对该时代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每个学者都不能脱离自己的人生而从事学术研究,人生的经历与感悟时常通过学术反映出来,有时甚至呈现出较为对应的关系。因此,探究思想家的人生,势必对理解思想家的学说有所帮助。书中研究刘宗周及其弟子的生死观、出处观以及学术路径的选择等问题之时,总能结合他们的人生历程加以说明。历史时代、学人行迹、生平交游等方面的探讨,对于梳理学派、学者的学术渊源、思想脉络有着多方面的意义。这样做了之后,既凸显了时代感,又表现了对诸多学派骨干人物思想的精准把握。书中讨论刘宗周蕺山学的建构,充分关注其时代与经历、政治与学术等多方面的影响。在梳理其内在学术谱系之后,又梳理其交游与讲学,从而有了许多新的发现。比如刘宗周与朱子学的关系,刘宗周、高攀龙、陶奭龄的学术异同等,都是学界少有论及的重要问题。时世、人生与学术结合的研究,使得蕺山学派发展的脉络清晰,同一学派在不同时世下的变化机理也被揭示了出来。

 

此外,本书还有两个特点值得关注。一是理学与经学之间的关系。联系明清之际的经学发展史来对蕺山学派的加以研究,就会发现蕺山学派的学者们对《四书》、《易》、《三礼》等经典文本都比以往的理学家更为重视,对他们的经学研究成果加以解读、梳理,深化了蕺山学派学术谱系的研究。蕺山学派的学者根据不同立场、方法对经典加以阐发,影响了后来学派的分化。特别是围绕《大学》一书的相关论辩,可以说是解开蕺山学派分化的一把钥匙,本书对此问题的研究很有价值。二是对晚明与清初两个时间段里的书院、讲会的梳理。明清之际的书院与讲会,在内容与形式上也发生了变革。蕺山学派的学者几乎都曾参与过讲会活动,张履祥与陈确曾在浙西组织过类似讲会的理学同道的集社;至于刘宗周、黄宗羲、全祖望三人则都曾是书院的主持者,越中与甬上两地的证人书院也都影响深远。比较他们书院讲学的异同,以及其中的承继关系,从这一角度来看明清之际的学术如何转型,非常有意义。

 

责任编辑:葛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