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士社】儒士社杭州地区同道首次聚会纪实

栏目:民间儒行
发布时间:2015-03-19 21:44:26
标签:

 

儒士社杭州地区同道首次聚会纪实

来源:儒士社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正月廿八日癸巳

           耶稣2015年3月18日


 

导读:3月15日,在文欣大厦儒士社举办了首次杭州地区官方活动,以“儒士社介绍暨学儒团体活动模型和发展路径探讨”为主题开展论坛交流,活动圆满成功,这也标志着儒士社在杭州地区的弘道工作正式展开。

 

 

 

二零一五年三月十五日,儒士社同道邀请诸多杭州学儒同仁齐聚文欣大厦,进行儒士社在杭州的第一次辅仁聚会,此次聚会秉持“以友辅仁”的精神,一群对中国文化抱持温情与敬意的朋友,在友善的氛围中一起探讨“学儒团体活动方式和发展路径”,期待通过真诚的沟通和充分的交流,为学儒团体的进一步发展探索路径,为杭州儒群的形成有所助力。

 

 

 

聚会于下午十四点三十分正式开始,首先是儒士社主席张爱民先生致欢迎辞并进行主题发言,他从自己的切身经历说起:如何与儒结缘,如何在现实的遭遇中发现儒文化在当下生活中活泼泼的价值,如何从西化的意识走向对儒文明的肯定和向往。

 

 

 

张爱民主席拿出一本多年前的杂志,杂志上的主题是“如何做父亲”,他说,一百年来,我们始终在追问如何做父亲,可是一直没有获得答案,不仅没有获得答案,对父亲这一角色的认知却越来越模糊,他认为,这是一种更大的文明失落的表象,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人对自己的母体文明疏远了,一个疏远了自己母体文明的种群,只会陷入持续的迷茫之中,将不仅仅只有对“父亲”身份认知的迷茫。同时,百年过去,我们重新梳理历史,一个拥有理性判断的人不难发现,儒文明拥有强劲的生命力和生生不息的源动力,儒文明并不是属于过去的烟火,而是贯通未来的光亮,它的普世价值值得我们重新认知。当然,在回顾历史的时候我们也要反省,为什么这一百年来,儒文明的力量如此虚弱,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其中有一点不容忽视——独立的儒士群体并不发达,我们会发现百年来很多儒门贤达奋斗的身影,比如张謇先生,但是他们的奋斗往往是单个人的奋斗,没有形成可以传承、有着强大凝聚力的群体,所以在遭遇变故时就比较脆弱,致使其在历史的巨变中总是处于弱势,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儒群的活动和发展路径,并以此作为未来学儒同道团聚的参考,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摸索,慢慢造就出一批有着家国天下情怀,秉持良知,坚韧有为,绵延不断的学儒群体。

 

 

 

儒士社总干事罗仁和先生紧接着发言,他向参会同仁详细介绍了儒士社作为一个学儒群体在十四年发展历程中走过的道路,特别是学儒群体的运营经验。他首先从儒士社的社训说起,“知行合一、天下大同”——表明儒士社“理论认知和实践开拓”始终结合的发展模型,不做没有思想的行动者,也不做没有行动的空谈者,在知与行的交互往来中成就团体的成长,同时,以充分的自信鼎立大同的理想,追随先贤的天下格局,突破民族主义的顾影自怜,以儒文明的普世适用展开团队的心理格局建设,保证了儒士社作为一个儒士团体该有的心胸和从容。在谈到儒士社的社徽时,他特别强调选用先天八卦的含义:儒士社从不认为儒是百家中的一家,而是中华文明的主线和源头,先天八卦为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所作,沿用先天八卦正是向世人宣告,儒士社对儒的理解,不是一家之言,而是中华文明的主线和源头。

 

 

接着,罗仁和总干事从儒士社在高中时代的创建历程说起,谈及进入大学后的转型,进入社会后的坚守,以及现在在社会上开创儒士事业的经历,从他坦诚而充满热情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团体的成长——十四年风雨兼程成为今天勇猛开拓的儒群,立志远大、学修一体、发展青年正是儒士社生生不息的秘诀。

 

 

 

在随后的讨论中,浙江传媒学院何仁富老师对“学儒团体活动方式和发展路径探讨”这一主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当下在浙江就存在一批对传统文化有着真诚向往的企业家,学儒团体的发展在前期可以和这些企业家合作,借助他们的力量为其企业开展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既是文化的传播也是事业的培养。

 

 

 

香港孔教会副会长洪秀平先生则认为,中国家族文化源远流长,家族一直以来都是文化的延续者和儒式群体生活的践行者,一个家族往往就是一个践行儒学价值的群体,我们今天讨论儒群的发展,应该充分重视家族文化资源,通过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的家族重建实现儒群发展的促进。

 

 

 

浙江全能教育研究院院长王晓燕女士研究全人教育二十多年,她认为全人教育概念虽然来自北美学者,并从西方热传过来,但其实这一理念与中国天人合一思想一脉相承,全人发展的理想目标其实就是通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格修炼历程培养既顺应天道又契合人道的“人人皆可为尧舜”的“全德之人”。因此,我们要重建对儒家文化的自信观念与自觉行动,立在自己的文化根基上去积极推进天下大同的理想愿望。这并不是局限于东西方文化之争,而是儒家文化确实代表了人类普适性的一种本心智慧,可以成为一种根植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智慧需要从小播种,需要通过家文化来予以亲子传承,因此,现在我还在浙大的一个亲子文化研究所负责这样一个项目,想从学术与社会的结合来联结民政、妇联、计卫、教育等各领域资源去共同研究、推动中国亲子文化的价值重建与实践发展,而儒家文化是中国亲子文化的核心根基所在,儒士社可以考虑在这一研究领域合力建设。另外,我还在参与基础教育改革相关工作,当前的核心重点还是如何深化落实素质教育的问题,以我理解,儒学与素质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因此,也提议儒士社可从儒学中深化研究出一些与当代素质教育相契的理念内容,可组成儒学导师团去为广大教师讲学传播,并辅之以可操作的实践方案,这在当前整个中国倡导传统文化振兴的大背景下是非常有必要也有可行意义的,不仅可以促进儒学本身的传播发展,还有利于整个教师团队的教育自信与文化自觉意识

 

黄会女士是浙江省学习促进会的主任,作为一位在央视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资深媒体人,她觉得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需求都在增加,这是一种普遍性的需求,但是,今天呈现出来的国学形态,大多是碎片化的文化元素,无论在哪一个方面都缺乏体系化的文化产品,学儒团体在进行发展时应该着重加强体系化建设的能力。

 

大同思想网网友提出平台化运作的思路,学儒团体应该结束目前各自为政的状态,更紧密地协作起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的双重互动,从而在学儒群体内部实现充分的资源整合,为大家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条件。

 

公务员苏醒女士表示,目前儒家文化的传承与政府工作的推进之间有了更多的合作空间,无论从基层社会治理来讲,还是从素质教育、精神文明建设也好,都需要儒家文化的宝贵智慧,有助于发挥学儒团体的积极作用。而在如何践行“知行合一”方面,关键要实现学儒团体的实体化运作,可以以书院为中心,寻求与政府在培训、礼仪、教育等方面的项目合作,同时积极宣传推广儒家生活理念,通过体验、教学、民宿等方式,建立以儒文化为主题的相关产业

公务员钱军先生认为,儒商作为学儒团体中的一员,是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学儒中坚力量,他们是在商业活动中践行儒文化的典范。学儒团体的壮大,建立什么样的事业实体,摸索实体运行的模式,儒商必将是难得的资源。目前有很多规模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管理和文化根源多数源于传统文化中的“礼、义、仁、智、信”,而这恰恰是儒文化的精髓,吸纳学儒团体外的行儒商人也将势在必行。学儒团体主动融入儒商企业,通过拓展训练、读经、射礼等多种形式传播儒文化,增强企业员工团队精神,这将是吸纳儒商,促进儒学发展的有效途径。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王婷在本科阶段就加入了儒士社,她就自己在儒士社的经历来谈,觉得学儒团体内部的关爱很重要,她之所以与社团一直同行到现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社团内部友善互助的氛围吸引着她。

 

浙江传媒学院大二学生张丽说,大学生是学儒团体应该关注的群体,现在很多学生在生活中缺乏指引,整天把自己浸泡在娱乐影视中,生活空虚,他们需要更有价值的文化填充生命,但是现在的儒学传播显得生硬老套,打动不了大学生,所以即使儒学很好,很符合大学生的需要,但是现在仍然没有出现大学生对儒学的普遍认同,学儒团体应该反思这种现状。

 

 

 

其他与会同道也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聚会的最后,全体参会人员向至圣先生圣像行三拜之礼,在庄严的氛围中结束了此次聚会。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