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著《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出版

栏目:新书快递
发布时间:2015-03-21 20:58:28
标签:
余英时

作者简介:余英时,男,西元一九三〇年生于天津,二零二一年卒于美国,安徽潜山人。燕京大学肄业,一九五二年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师从钱穆先生。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师从杨联升先生,一九六二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中央研究院院士。历任美国密西根大学副教授,哈佛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美国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并曾于1991年至1992年任美国康乃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二〇〇六年获美国国会图书馆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著作有《论戴震与章学诚》《历史与思想》《士与中国文化》《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等。


 

  

 【基本信息】


克鲁格奖、唐奖两大奖项得主余英时先生最新论著。解析中国古代思想起源的“轴心突破”。


书名:《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

作者:余英时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4年7月出版

定价:58.00元

书号:ISBN 978-7-101-10199-7

 

【目录】


代序 中国轴心突破及其历史进程

上篇:中国思想史的开端——比较文化史的探索

下篇:中国轴心突破的展开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轴心突破与礼乐传统


从古代礼乐传统的变迁论儒家的轴心突破

墨家的突破

道家的突破

 

第三章 天人关系的新转向


第四章 从巫传统到气化宇宙论


第五章 孔子与巫传统

 

第六章 “天人合一”的历史演变


“绝地天通”下的巫与礼

“天命无常论”的出现及其涵义

轴心突破后的新“天人合一”说

延续与改造——新旧“天人合一”说的交涉

“治气养心之术”的演变

与古希腊轴心突破的对照

 

第七章 结局:内向超越


外向超越与内向超越

孔子与内向超越的展开

“修德”——春秋时期的精神内向运动

“道心”与“人心”:内向超越的归宿


跋一

跋二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余英时,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师从钱穆先生、杨联陞先生。台北中研院院士。曾任美国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著作等身,育英才无数。2006年获得有“人文学科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奖(Kluge Prize)。

 


【内容简介】

 

余英时先生是旅居海外的著名华人学者,克鲁格奖和唐奖两大奖项得主。《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是余先生最新的重要著作。

 

《论天人之际》是探讨中国思想起源问题的一部专题研究著作。余英时先生借用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轴心突破”概念,在与西方文化的对照之下,通过比较文化史的路径,以凸显中国文化的主要特色及其在世界史上的地位。

 

“轴心突破”指世界古代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精神大跃动,最后导致系统性的哲学史或思想史的正式发端。余英时先生将“轴心突破”说用在先秦诸子的起源问题上,试将中国轴心突破的展开历程,置放于比较文化史的脉络之中,加以系统的叙述。

 

本书的一大纲领在于断定三代的礼乐传统(也可简称“礼”)为中国轴心突破提供了直接的历史文化背景。先秦思想家如儒、墨、道三家的创始人都自礼乐传统中来,而对当时“礼坏乐崩”的状态则同有“是可忍,孰不可忍”之感。因此他们不但各自提出如何更新这一传统的构想,并且以此为始点而发展出互不相同的系统学说。这是中国轴心突破的展现,也是中国哲学性思维的全面而有系统的发展。

 

从比较文化史的角度来看,经历了轴心突破的古文明最后出现一个超越的精神领域,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诸子的系统性思维取代了巫的地位,成为精神领域中的主流,这是中国轴心突破的一个最显著的特色。然而这一取代的历史过程是十分复杂和曲折的,本书的系统阐述让这一脉络清晰生动。 


【推荐理由】

 

1,作者余英时先生是蜚声全球的著名华人历史学家,享誉学界,2006年获得有“人文学科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奖,2014年获得唐奖汉学奖大奖。

 

2,全书从比较文化史的角度,探索中国古代思想起源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和独特性,具有深邃发微的启迪意义。

 

3,借用雅斯贝尔斯“轴心突破”理论,重新建构中国古代思想起源的历史脉络,阐发中国思想自先秦而来的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责任编辑:葛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