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容海】今天如何看待《弟子规》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5-03-29 22:13:11
标签:

  

 

 

今天如何看待《弟子规》

作者:罗容海

来源:《光明日报》(2015年03月26日02版)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二月初七日辛丑

           耶稣2015年3月26日

 

 

 

前些天陪同一位学前教育界的老前辈去赏花。路上老前辈说起她读小学时有一次去见校长﹐出校长室时校长告诉她﹐她进来时门是关着的﹐出去时就把门关上﹔进门时门开着﹐那出去时还把门开着。她说这句话她记得一辈子。

 

笔者近期在阅读“五经”中的《礼记》﹐知道这句话是有来历的﹕它源自《礼记‧曲礼》中的“户开亦开﹐户阖亦阖”﹐即进门造访时门是什么样的﹐出门也还是什么样。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叫“有后入者﹐阖而勿遂”﹐即如果后面还有人来﹐要关门的话也不要关紧。笔者以为﹐《礼记‧曲礼》篇里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后入室而打乱先入者的状态﹐也不要因为自己先入室而让后入者不方便。

 

上述例子提醒人们﹐除了自己之外还要想到别人。现代的“蒙台梭利教育法”(由意大利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倡的教育方法──编者注)也很强调这一点﹐蒙台梭利说﹕“你可以自由﹐但是不能损害别人。”东海西海﹐此心同﹐此理同。从这些对话﹐不由让人联想到最近颇有争议的《弟子规》问题。

 

《弟子规》是一本教小孩子怎么“视听言动”﹐讲述各种礼节和规矩的书。作者李毓秀﹐清初山西人﹐一生祗有秀才的功名﹐而他最有名的作品《弟子规》也是直到清朝晚期才逐渐流传开来。毫无疑问﹐《弟子规》祗是一本古代的启蒙书而已﹐只“教之以事”﹐并不“教之以理”。然而﹐中国古代有无数文人学士给自家子弟或者学生编过韵文式的启蒙书﹐而《弟子规》却能从中脱颖而出﹐自然与它内容全面﹑结构整饬﹑持论平易﹑言语简洁有关。有些人将《弟子规》顶礼膜拜奉若神明固然不妥﹐但近来某些言论将其完全视作封建糟粕﹐把它和愚民教材等而视之﹐使人又恍若回到将它狠批为“大毒草”的时代。

 

事实上﹐《弟子规》所讲述的内容﹐大概也就如前面老前辈讲的“户开亦开﹐户阖亦阖”一样﹐都是些日常生活礼节。古代读书人讲求“述而不作”﹐这些礼节乃至里面的每一句话﹐可以说背后都有经典来源做支撑。所以﹐表面上看是个如何看待《弟子规》的小问题﹐实际上却是如何理解传统礼仪乃至传统文化的大问题。中国古人对这个问题看得相当透彻﹐《礼记‧礼运》里讲“故礼也者﹐义之实也。”仁和义就好比土壤﹐根据气候环境的不同﹐可以长出各种“礼”的果实来。今人若祗是看到这些花朵果实不合时宜﹐就忽视甚至抛弃了养育花果的整块肥沃的土地﹐那就真是入宝山而空归了。

 

回到《弟子规》﹐社会时代的急剧变化﹐的确里面的许多礼仪规矩已经不需要了﹐死记硬背徒然无益﹐完全照搬照抄更是食古不化。但如果能追源溯流﹐加以讲解﹐探其本心﹐则《弟子规》仍不失为孩童叩问中国礼乐文明的入门读物之一。

 

责任编辑:葛灿灿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