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文化传承的希望:四个读经学堂创办人的继绝宏愿
来源:同济复兴古典书院 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正月十九日甲申
耶稣2015年3月9日
编者按:自元旦招生,截止二月底,书院收到近600份报名申请。录取100名正式学员,200名候补学员。在征询申请人同意的前提下,书院微信公号将陆续选登部分报名申请书(含正式学员和候补学员),以促进交流学习。
申请人之一:美国波士顿至善学堂创办人
旅居美国波士顿十载多,曾一度沉浸于西方思想文化。然而当我着手启蒙下一辈时,忽然发现自己在价值体系上渴望回归,想要找到中国人自己的精神家园。
过去三年里,我与几位旅美华人家长一起,开办了一家读经学堂“至善学堂”。在学堂里,我与孩子们一起诵读四书、儒道经典,带他们写书法、画中国画,跟家长一起交流中医养生,切磋茶艺和太极。然而,越是深入学习,越是感到自身的不足。所以,我非常希望加入同济复兴古典书院的学习,期待更深入和广泛地理解和领悟前人的智慧。
在这样一个世界大融合的时代潮流中,西方文化已深深融入到每个家庭,我们更需要把古人留下来的思想精髓保护并传承下去,只有保持好自己民族的特性才能更自信地与世界其他族裔共处成长。而我想要做的就是在这一历史的洪流中,参透中国古人的思想,去帮助我们的下一代尤其是在海外的青少年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根的认同感,并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应用。
申请人之二:上海正心学馆创办人
当整个社会都以孔方兄作为衡量所谓的成功与否的话,真的很可悲了。我觉得若人心出问题了, 整个身心就都会出问题,而反映出来的病态就千奇百怪了。而现在的社会都是学习西方,把真正的东方文化丢弃了,甚至打倒了。如果再不拨乱反正,文化的灭亡也不远了。所以,多年来我一直感觉到强烈的紧迫感,想要为文化复兴的大业尽一点绵薄之力。我选择从儿童读经开始,因为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所在。
我从自己的孩子教育开始着手。我教他读《大学》。经典诵读改变了孩子的性情。于是,为了分享读经的喜乐,末学办了正心学馆。本想陪孩子读最经典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 但真正办起来后,才发现自己的能力不够,于是易子而教,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孟母堂的吕丽委老师那里全日制读经。通过半年的学习,我感觉到孩子的由内而外的变化,那种变化就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也不过分。
多年来,我真的觉得经典带给我们的力量!于是自己也是每天诵读。末学从14年5月4日开始诵读《了凡四训》,由刚开始的1遍要1小时47分钟,到现在的27分钟,由内容从《了凡四训》到先在的《金刚经》《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等,感觉好像也没太困难。而且发现有口无心的诵读确实能改变我们自己的心性的。对大量老实的诵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真的是老天的安排。在很偶然的机缘结识了李牧谦老师,才有机缘来同济跟柯老师和各位老师学习,感恩感恩。我愿意做垫脚石,愿意做孩子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路上的垫脚石。末学不做,也还是会有人来做的。末学愿意做一块小小的石头,让我们的孩子踏在我们的身上前行。将来三十年五十年后,我们的国家才有真正的人才可用。文化的断代要靠三代四代的人才能接续上的。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所以末学得紧紧的跟着古典书院的老师们学习,以提升自己的心性。感恩老师能给我这样一个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 再次感恩!也替无数即将受益的孩子们感恩老师的壮举!
申请人之三:浙江明明德国学馆创办人
本人虽属工科生,但自初中起就颇喜文科,尤喜阅读;参加工作后,一直追问人生的意义,初从西方思想中寻找依据,后来转向对中国经典的阅读,才恍然醒悟,所谓骑驴寻驴,不识庐山真面目,说的就是我辈。
我在去年创办了一下“明明德”国学馆。不过,虽名国学,实在惭愧,主要旨在传播,只是以幼儿启蒙和读经为主,对国学所涉不深。但在创办后,与诸多同好的切磋中,更感国学的博大精深,尤需深入学习,苦无名师指点,唯有阅读补济一二。如有幸忝列门墙,我希望可以在老师们的点拨下系统的研习古典文本,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明中西之别,一解心中所惑,此生无憾,夕死可矣!
申请人之四:成都日新学堂创办人
我出生在四川一个美丽的山村。父亲是中学老师,母亲是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我自幼喜爱唐诗宋词,诗歌散文,吟唱戏曲,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后在成都一所中学任教,但是一直深陷于体制教育的苦闷之中,因为对教育的反思,后来辞职从事幼儿教育,进修心理学,想做真正的素质教育。
2008年我接触到传统文化,私塾教育,犹如久旱逢甘霖。老祖宗的智慧如一道阳光,拨开迷雾,指引着我,开始让7岁小女脱离体制学校,以轻松愉悦的方式学习语言,艺术,读诵经典,书法,太极(本人虽为王财贵教授不遗余力全球推广读经无限感动,但是学习方法委实不能苟同),几年之后逐渐得到家人和朋友的认可,日新学堂应运而生。日新学堂的教育理念是文武兼修,古为今用,中西融通,寄望为培养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志士仁人而做教育的基础工作。
近几年我常常利用寒暑假在北京,上海,苏州学习,清华大学彭林教授,首师大徐建顺教授,四川师大长衫先生李里,同济大学柯小刚教授,等等。这些恩师的身影时刻在我脑中,他们鞠躬尽瘁,劳苦奔波,在各地弘扬传统文化,很多属公益性质,我既为他们的学识,修养所折服,更钦佩他们的如玉品德。
我虽一介女子,人轻言微,学浅德薄,但是传承 传统文化之责任感和使命感亦常常使我彻夜难眠。传统文化断绝百年,要让今天的人们认识和了解儒释道文化,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重现礼乐文明,汉唐盛世,让老祖先的智慧引领人类进入大同世界,这条路显然艰辛而漫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办私塾教育的同时,我也利用周末开展公益读书会,尽我所能推广传统文化。当你对传统文化了解越多,就会越感觉老祖宗的学问和智慧浩如烟海,穷尽一生学习也不够。
上月欣闻同济复兴古典书院首期招生,这无疑是想系统学习传统文化的国学爱好者的福音,也是学堂孩子们的福音,我为之振奋,如能全面系统的深入学习,暨能提高自身国学素养,也对国学教育的正确传递有莫大的意义。
我在写这份申请时既振奋又忐忑,很想去,但是因身在成都,较多的学堂事务和经济条件也不允许每周去上海上课,因而会扰乱书院制度,所以我希望能有机会申请当个旁听生,每月去学习一次。没有听到的课我在家通过录音或者录像学习,作业任务一定照常完成。
责任编辑:葛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