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晶】接过“弘道”的接力棒

栏目:民间儒行
发布时间:2015-04-08 20:21:43
标签:



接过“弘道”的接力棒

 ——第二期家庭国德培育师资夜校公开课第一次学习心得分享

通讯员:林晶

来源:儒家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二月二十日甲寅

         耶稣2015年4月8日

 

 

 

昨天晚上听邸老师说到课程已经将近一半的时候,我突然间特别难过,三十节课还没有结束我已经有了这种依依不舍的感情。这和我参加第一期家庭国德培育视频示范公开课时的那种心情和状态完全不一样。第一期课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我其实还在数着日历,盼着能够早一天结束这样的辛苦。确实回想起来,第一期上课的时候,是冬天,那一段来回奔波辛苦的时光被我们形容像打仗一样忙碌,现在偶尔想想不知道怎么就坚持了下来。我仍然能够记得孩子睡着了我因为是叫醒她去上课,还是打电话请假缺一次课的那种不知道该怎么办,在家里走来走去犹豫不决的心情。不过那一次,我战胜了自己,最后叫醒了孩子,在冷冽的寒风中一路抱着她,最后打车从开发区跑到马邑路去只为上一个小时的课。过了那次心里的那个坎之后,后来的课我们风雨无阻,再没有找过任何不去上课的理由,而且越来越进入状态,一直坚持到现在。所以,现在看着各位老师奔波、忙碌的样子,我完全能够理解这种感受。我想说的是,再坚持坚持,你的辛苦终究会有回报的。比如就像各位老师现在所看到的,我的孩子她在这一期课堂上的表现就让我看到了这种辛苦所结下的一点小小的果实。我为她的每一个进步都感到惊喜又骄傲。


最初我决定带她上课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不想让她重复我对传统文化的这种“无知”。我之前也和大家分享过,也非常坦诚地讲我直到二十一岁大学毕业那一年还不知道《弟子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的那种羞愧和无知的过往。我那个时候在亲戚家的书柜里看到《弟子规》就是不知道,还心里很奇怪有一本书叫这样的名字。书架上旁边摆了一排的外国名著《呼啸山庄》、《飘》、《简爱》等等,我都看过,唯独不知道《弟子规》是什么,现在想想还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讽刺意味的事情。所以后来2013年因为我到了团委,因为姜书记一直坚持在团委开展“《弟子规》进校园”活动,我有了工作任务要到学校给孩子们上《弟子规》课,于是我才真正地算是第一次完完整整地读过《弟子规》,才算是因为一本小小的《弟子规》而慢慢地走近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阔世界里。真的是直到这一期课程,我觉得自己快读到100遍的时候,惊奇地发现我能把《三字经》、《弟子规》就这样背下来,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就像《弟子规》里面讲的“功夫到,滞塞通”,如果按照邸老师的这种方法坚持下去,只要肯下功夫,我相信假以时日,我和我的孩子也能把《论语》全文背诵下来。


所以,我一直在反思。甚至在第一期上课的时候,每当我抬头和孔夫子的画像四目相对的时候,我常常觉得羞愧难当。为什么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是到了如此无知的地步?我的无知是家庭的原因、学校的原因还是社会发展的原因?家庭原因是因为我的父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她们不识字,他们能做的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去供养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本已如此辛苦,他们哪有时间、能力和精力去教我识字、陪我亲子共学?学校的原因是因为我从小学到高中所有的学习课程里,没有上过一节国学课,没有一位老师像邸老师这样告诉我过这些东西,语文课本里关于传统文化的东西都是支离破碎的名言警句、或者是文言文选段,既没有读过一本完整地经典书籍,也没有系统性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至于上大学,我现在也早已忘记我学过些什么。再说到社会的原因。中国经济的飞快发展,让许许多多的人物质富裕了,精神却迷茫了。“我们走的太久、太快,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在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人们要找到一种精神的信仰,所以不管什么稻草,抓住一根能救命就行。于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信佛教、信基督教,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尊崇西方的现代文明,越来越追求“西化”的生活方式。这一类人以我们的年轻人居多。因为没有信仰,也找不到信仰,所以很多的年轻人人云亦云,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他们在网上造谣、诋毁我们的国家,恶搞我们的民族英雄,质疑我们的历史,给我们的传统文化戴上一顶“封建主义”的帽子,构建了一套反传统文化的话语体系来误导不明是非的人们。恶搞我们的英雄,这是一个民族道德沦丧的开始。习近平主席也说过,我们绝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更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所以,习近平主席从去年开始,交给共青团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组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要求所有青年团干行动起来,积极在网上发声,传递正能量。我们真的真的不能再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不能再坐以待毙任由一些人诋毁我们的国家、诋毁我们的民族、诋毁我们五千年传承而来的文化。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孩子们越来越叛逆,越来越无所忌惮,没有了敬畏心,道德滑坡严重。从2013年开始,我先后去过朔城区九小、四中,今年在朔城区二中,每个星期和孩子们一起学一节《弟子规》课。每次学习,学到“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的时候,我总是要多强调几遍,让他们一定一定背会这句话。为什么?这源于我去城区看守所看到那二、三十个未成年少年犯的那种担忧和震撼。其中一个孩子我们去的时候还穿的是校服,刚被抓进来没几天。问看守所的管教才知道,他因为放学了进网吧上网,后来没钱了,出门动了抢劫的念头,因为抢钱被抓了进来。原本应该坐在教室里学习的大好年华却坐进了班房,就因为一念之差给自己人生添了这样一个污点。习主席也说过: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要不就会一步错,步步错。所以,我们坚持“《弟子规》进校园”,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青少年的思想,我们坚持和邸老师一道努力去推广这样一期又一期的国德培育课,这既是我们的工作,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学大师钱穆说过:“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有一份温情和敬意”。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你们都和我一样,包括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身上都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不论您信或者不信自己天生就是一个儒教徒,不论您对传统文化是什么样的态度,您和我一样,我们的身上都有着自己“日用而不自觉”的属于这个民族的行为和思想。比如我们都知道要孝顺父母,我们都知道在公交车上要给老弱病残幼让座,我们都知道借别人钱要还钱,这是一种做人的信用等等。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您仔细去想,自己的身上有多少这些影子?可能以前,您和我一样不知道,或者没有人告诉我们这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我们不懂可以慢慢懂,但是我们不要去轻易否定它,甚至曲解它。现在我们有幸因为认识了邸老师,因为对孩子有了这样的危机感,因为参加了这样的课程,慢慢地发现了传统文化的好处,慢慢地感受到了经典诵读的魅力,我们真的应该对它怀有一份发自内心真诚地敬意。而且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为我们的文化传承,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为我们的民族,为我们的国家做一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我的理解是:“道德并不会保护人,恰恰是人去保护道德。热爱真理与正义的人并不能从真理和正义里面得到庇护,恰恰相反,是热爱真理与正义的人用自己的生命与鲜血去保卫真理,去捍卫正义。就像邸老师一样,在我心中,他是一位真正的强者,因为他用自己八年来的时间、精力、金钱去做着一件弘道的事情,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诵读经典,受益的是千千万万的家庭和孩子。这就是志愿服务者的精神,我真的真的需要为我心中的这位“强者”行个礼。


我们背靠着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神大树教我们如何做人,前面有邸老师、姜书记等等一些这样无私奉献的引路人带着我们探究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有许许多多志同道合的人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职业在做着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还有教室里无数个快乐可爱的孩子让我们看到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我想我们再也不会迷茫,前行的脚步只会越走越踏实。


这就是我参加完第一期家庭国德培育课,仍要坚持带孩子参加第二期国德培育课的原因,这样带着孩子一起亲子共学的时光我觉得比做任何其他的事情都要有意义,等她长大了,有一天她会感谢我曾经带着她诵读经典,学习古圣先贤的伟大智慧,她曾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过世界。 


 (  林晶,女,朔城区团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梁金瑞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