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士见作者简介:任士见,独立评论人,现居广东。 |
树立汉字的文化自信
作者:任士见(中学教师,1982年出生,挚爱儒学,曾有少量文字发表或获奖)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二月廿一日乙卯
耶稣2015年4月9日
两会上,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的确,现在的中小学汉字教育很成问题,但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前的汉字问题应该着眼于教育上,这是没错的,但更根本的还是整个社会要恢复汉字的母语本位。
首先是在观念上确立汉字的文化自信。中国向来以文化立国,华夏五千年的历史绵延不绝汉字首当其功。这么大一个国家分分合合至今天依然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文化是最根本的原因。但近现代以来西化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传统文化被批得厉害,汉字也成了罪魁祸首。今天中国是强大了,有钱了,腰杆硬了。不过文化不强大亦不足以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所以文化复兴就成了摆在眼前的课题,这也是社会共识。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汉字的文化自信,要学习外语,要国际化,要全球化,但绝不能丧失汉字的母语本位。
目前中国教育体系中汉字教学处境尴尬。简体字虽然有利于汉字的传播和普及,但它在某种程度上割裂了汉字的文化传统,网络的出现又加剧了汉字书写的危机,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所以委员们才坐不住了出来说话。但要不要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还很值得商榷。小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并达到一定的认字量,奠定以后阅读古代典籍的基础。它更多的是教学技术和方法层面的问题,这也是古代汉字教学留下来的经验和智慧。虽然在小学阶段增设繁体字并无必要,但是古代那些有益的教学方法还是值得借鉴的。目前最要紧的是重新发掘古代语文教育的价值,让我们的孩子们用学习汉字的方法学习汉字。与汉字教学的尴尬境遇相反,外语教学却成了中国教育的痼疾。大学的四六级英语考试,有些英语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把太多的时间消耗在这上面,耽误了专业课的学习。更过分的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其实专业课差距并不明显,主要是英语使大部分人名落孙山。笔者就是因为当年花苦功学好了英语才侥幸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所以我更了解英语学习的个中滋味。最过分的是外语学习在实际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乎,当年辛苦背了成千上万个单词,考试过后就一股脑地全忘了。
汉字使用上也要回到母语本位。汉字是表意文字,使用汉字就应当让每一个字都能恰当地发挥他的作用。当前汉字使用西化现象严重,滥用音译。汉字的表意功能被削弱,甚至被消灭。以一些产品的品牌和名称为例,乔丹、凯美瑞等完全是音译词,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用它们作品牌只有一原因就是显得“国际范”。实际上只是披着汉字的皮,失去了字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我认为这种情况是自我作贱。如果以汉字为本位的话,应该取一个中文名,再把它译成英语。
俗话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低头模仿别人,永远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只有确立汉字的母语本位,写出来的才是堂堂正正的中国字。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活动安排
【下一篇】【任士见】承认“男女有别”又何妨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