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士见作者简介:任士见,独立评论人,现居广东。 |
承认“男女有别”又何妨
作者:任士见(中学教师,1982年出生,挚爱儒学,曾有少量文字发表或获奖)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二月廿一日乙卯
耶稣2015年4月9日
孟子提出的“夫妇有别”是儒家“五伦”之一,“五伦”并不是简单的关于人际关系的学说,而是建立在天道和人性基础上的社会秩序建构。《周易》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男女的差等不是性别统治,而是源于天地造物的差等,有差等才会出现礼义和人文。所以孔子才会说:“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儒家所倡导的两性关系正是以“礼”为基础的“德治”,两性关系的完成是“成德”,而不是权利的获得。其实一切社会都应如此,从根本上是因为男女之间的天然差别是不可能消除的,尽管现代医学的技术手段可以有限度地改变男女的性别特征。
男女平等是现代性的产物,它根源于人生而平等的启蒙主义思想,现代女权主义者又把这种观念强化成一种哲学和世界观。但问题是男人不可能代替女人生孩子。从现实情况来看,男女平等的观念打破了男女(夫妇)关系的平衡,直接导致了离婚率的上升,而不稳定的家庭则成了影响孩子成长的重大因素。更严重的问题是它在某种程度上打乱了原有的社会生态,因为男女是社会结构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就像一个食物链,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最终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事实正是如此,当代的女权主义者们已经没有能力再进行维护她们合法性的哲学建构了,她们每天忙于应付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性别歧视”问题。女人生活的方方面都成了她们的关系的问题,无论是上学还是找工作,从生孩子到选举……有意思的是她们要想改变这一切还得依靠男人。或许她们可以说,那一切都是她们争取得来的,但我怀疑的是她们这样忙忙碌碌是否能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又是和谐的男女关系?
一个人总是存在于家庭和社会当中,这就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分工,因此男人和女人必须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所以,真正和谐的两性关系是建立在承认“男女有别”的基础之上的。儒家正是基于此建构了传统社会“男耕女织”的生活模式。实际上“男耕女织”表现了男人对女人爱护,而不是统治,因为很显然耕比织要消耗更多的体力。当然,现代社会的分工要复杂得多,有时女人也会担当更重要的角色。正因为此,我们更多的应该强调男女互补或互助,以达到和谐,不是强调平等。
女权主义者的问题恰恰在于她们的错误定位。她们的目的不是求和谐,而是争权利,所以现代社会的两性关系总是趋向于斗争和分裂,越来越高的离婚率、单身率和不婚率就是一个例证,这些可都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繁衍的大事!所以,承认“男女有别”并没有什么可耻,说到底男人和女人要继续存在下去都不可能离开对方。因此,儒家所提出的“和而不同”应该成为解决现代两性关系重要参考。具体说来,男女两性首先把解决问题的重心转向自身,即由向外的斗争以求权利转为向内的尽己以求合作。无论男女,“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任士见】树立汉字的文化自信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