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士见】钱穆先生为什么反对读经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5-04-13 17:03:47
标签:
任士见

作者简介:任士见,独立评论人,现居广东。

 

 

钱穆先生为什么反对读经

作者:任士见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二月十九日癸丑

           耶稣2015年4月9日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讲堂遗录》中多次旗帜鲜明的反对读经。他认为文化复兴不是复古,把读经放到大学或专业的研究所中去就可以了。在他看来似乎更应该读史而不是读经,尽管他认为《论语》这样的书还是应该去读的。一开始我还对此很不理解,一个把毕业精力都奉献给传统文化而且视学问如生命的一代国学大师为什么会反对读经呢?像我这种仅仅读过几年经对传统文化还一知半解的人都巴不得全世界都开始读经了。但是冷静地想一想钱先生的话,再结合当下中国的读经活动,便感到自身的浅薄,或许这里面有钱先生的另一番深意。

 

新文化运动开始,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妄自菲薄了差不多一个世纪了。钱穆先生一生所愿便是文化复兴,今天它终于成为“中国梦”了。我认为“梦”这个字用得好,一方面说明我们想得到,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它离我们还很遥远。虽然一个世纪以来一直不乏钱先生这样的有识之士为传统文化声嘶力竭地奔走呼告,但“打倒孔家店”一直都是主流。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意识形态因素,鲁迅先生被尊为“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他的“吃人说”由此便具有了不可动摇的真理性。如果对他们那一代人的历史,特别思想史,不进行重新评估和评价的话,我想,文化复兴便无从谈起。因为文化复兴首先意味着在价值和观念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吃人说”恰恰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这二者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前段时间,要不要读《弟子规》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其实这部小书总共才1080字,是传统儒家思想的一个小小的缩影。里面更多的是日常行为规范,比今天的中小学行为规范更具体和细致,也更有操作性。其实单就这千余字的小书来看,哪里是精华,哪里是糟粕一字一字读下来便知。问题是争论的双方代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一方认为《弟子规》是培养和规训奴隶的教科书,他们的精神资源便是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另一方则认为这本书里蕴含着我们民族的生命智慧,他们便和钱穆先生是一派了。其实双方其实都认可文化复兴,有意思的是,他们在价值观上却是完全对立的。

 

仅举一例便可得知,我们现在文化复兴其实真的就是一个梦,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和清理,而且是千头万绪。文化复兴到底复兴的是什么?从哪里开始复兴?这都是关系到思想观念甚至是意识形态的大问题,不能不慎重考虑。但是如果观念上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接下来在实际的操作中可能会了出现更大的偏差。在现在这样的背景下读经的确是要先费一番思量的,何况钱先生说出那样的番话是在几十年以前了。盲目地读经,导致的后果不仅可能是读错,很有可能会误人子弟,那便是真的“吃人”了。

 

虽然我们都知道阅读经典这件事情本身是没有错的,对孩子来说也是有益的。就因为当下的中国在很多问题上常常出现价值观的错位,所以在现实中的读经活动的确是乱象纷呈。

 

首先是被读经被过度商业化和庸俗化。经典也是一种文化资源,目前来看有被过度开发之嫌。主要是一些培训机构,打着读经的招牌引人注意,一般门坎都比较高,收费也比较贵。一下子从地底下冒出来许多“国学大师”,不是自学成才便是出身名门,某些学者也受利益驱使,把《易经》《论语》变成管理学和人际关系学,如果真的当是一门学问来研究或传授也就罢了,但是他们只是用把经典系统地化包装成另外一门学问。换句话说,他们只是打着羊头卖狗肉而已。至于他们口中兜售的《易经》和《论语》是不是《易经》和《论语》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了。退一步讲,如果这些培训机构是借着“国学热”的商机,从一部人成功人士口袋里赚取一些昧心钱也就算了,毕竟对这些成功人士来说读经也可能只是充充门面或附庸风雅罢了。但是有些培训机构开始拿小孩子下手了,少儿读经班和童学馆已经遍地开花。如果有关部门再不出台相关政策进行整治和规范的话,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其次是读经活动在中小学校园里形式化的问题较为普遍。因为在中小学,迫于应试的压力,读经不可能被真正重视起来。素质教育虽然通常只是需要时的一种口号,但是对很多学校来说,读经却是将这种口号变成现实的一个花样。所以,校园读经总是很热闹。他最终可能变成了为读经而读经,总是搞一些“别出新裁”的活动,读经甚至变成了音乐、舞蹈的陪衬。活动过后,一切也就烟消云散了。这样使本来很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根本无法落到实处。除了纠正认识和态度的问题之外,教育主管部门更应该在对校园读经给以正确的指导,不能任由组织和发展。使学生在读经活动中真正读有所获,读有所用,读有所变,至少应该培养起对文化经典的兴趣和感情。

 

再次,也与前两点相关的是,读经的师资相当匮乏。这其实是造成当今读经乱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前面已经提到,读经在中国大陆已经废除了一个世纪了,虽然民国时期偶有抬头之势,但最终还是被压在新文化的五指山下。一个直接的后果便是文化的断裂和人才的缺失。特别是最近这些年,钱钟书、季羡林等在民国时期成长起来的国学大师一个个离我们远去之后,便更有青黄不接之势。虽然一部分学者也试图通过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使经典的面目更有亲和力,事实上也取得了一个些效果,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整个社会读经人才匮乏的问题。

 

从上述情况来看,读经在中国虽然已成为一种潮流,正方兴未艾。但实际上目前全社会读经的条件仍不具备,这大概也是钱穆先生反对读经的一个理由吧。现在的当务之急除了解决观念上的大问题之外,最重要的莫过于培养读经的人才了。当然这也要一步步做起,首先从中小学开始,师范院校应该加设这方面的课程。对中小学教师的也应该开设相关的继续教育课程。写到此外,我要明确我对于读经的态度,我不反对读经,但必须指出读经须谨慎,大力提倡读经的做法有风险。

 

责任编辑: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