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达】关于“美化元蒙、满清三屠”争论的肤浅分析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5-04-13 18:31:48
标签:

 

 

关于“美化元蒙、满清三屠”争论的肤浅分析

作者:胡宏达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二月廿四日戊午

           耶稣2015年4月12日


 

近日,余东海(以下称“余老师”)与吴钩(以下称“吴老师”)两位老师在微博中,就元明清朝在儒学历史中的地位展开了争论。因学生还未正式进入儒学大门,对儒学只是有皮毛的认知,对其义理的学习还不太深入,所以本文不打算从儒学义理入手,只尝试对两位老师的争论角度和终极立场作出分析。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首先是余老师在新浪微博中发表了一个观点,因没有找到原文,学生只能根据记忆叙述。大概意思为:宋元明清朝的更替是符合历史规律的,其末期儒学都遭到了严重的损害,导致社会全方位的衰落,战争不断。是时,人心思定,所以元对宋、明对元、清对明的战争都得到了人民的拥护,而且元明清皆以儒学立国。然后,吴老师发微博表示这种观点是对蒙元、满清铁骑的屠城屠杀屠宰的美化。

 

事情发展到这里,我以为两位老师的争论点会在元明清发动的对前朝的战争“应不应该”“是否是正义的”上。但是接下来两位老师的争论点并不在“战争”上,而换成了“元明清三朝统治合法性”。对于这个问题余老师的观点是“汉唐宋为正统、元明清为偏统”;吴老师的观点是“汉唐宋是正道,元明清是歧途”。

 

余老师认为吴老师所说的“歧途”和他所说的“偏统”意思相似,所以余老师认为他们对问题的看法是一致的,没有分歧。但是恰恰又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了争论,为什么?站在儒学的角度,从儒学义理出发,“歧途”和“偏统”的说法都没有任何问题,都是说得通的。问题出在两位老师所处的时代不同,这里所说的“所处时代不同”不是说“谁过时了”“谁超前了”,而是说两位老师在评价元明清的时候所立足的时代,也就是说他们的参照体系不是一个时代。

 

先说说余老师的参照时代。余老师的参照时代不在它,就是“本朝时代”。在本朝,是没有儒学的空间,没有儒学的地位的。过去是反儒的,现在,用余老师的话来说也只是“立马推儒”,儒学还远远没有达到“统”的地位。相对于这样的时代来说,“以儒立国”的元明清“偏统时代”当然就要好得多。另外,本朝是“以马立国”,而“马克思主义”在余老师看来是野蛮的夷狄,拿它和“偏统”比都显得抬举它了,那“偏统”就当然值得表扬了。总之,余老师对元明清的宽容是参照了本朝儒学“不统”的时代,表达了余老师对儒学归位的渴望,和对儒学道统时代的羡慕,即便是“偏统时代”。这样一个极力倡导儒学归位的,对习近平推儒赞赏有加的儒者,他的态度就是“逢儒必赞”!关于说余老师的参照体系是“本朝时代”的说法,是学生长时间关注余老师新浪微博的感受。相关内容请关注余老师微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再说说吴老师的参照体系,路人皆知,那就是宋朝。在吴老师看来,宋朝是历史上儒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更重要的是随着儒学的兴盛,儒家士大夫较充分的参政,宋朝的社会各方面空前繁荣,政治制度安排趋于完善。而元蒙政权的建立是阻碍了中国历史的进步,用吴老师的话来说就是“走错了路”。从此儒学步入歧途,原先趋于完善的政治制度安排也被打乱,变得封闭、腐化,社会各方面开始萎靡。以后,“明承元弊”“清承明弊”甚至比前朝更甚,也许本朝在吴老师看来也部分继承了清弊,导致转型阻力之大,困难之多,文明流产。在他看来宋朝不中断或承接宋制进行改革,中国会提前几个世纪实现现代化,也不会挨打了。这样的他怎么能受得了元明清的屈辱,他恨不得吃掉它们!

 

但是,是不是就意味着两位老师根本观点不和呢?真相恰恰相反。那就是我们要讨论的“终极立场”。两位老师的“终极立场”高度一致,一致到一些“唯恐儒家不乱”的人深深地失望!余老师对“偏统”的赞许,正是因为现在儒学处于一个低谷期,比低谷还低,低到即使是“偏”的也接受。他对“偏统”的认可正是对儒学的呼唤!吴老师对元明清歧途的批判,也正是他对“正统”的坚持;他对“正统”的坚持也正是对现状的贬斥,表现出对儒学归位的强烈愿望!

 

借着两位老师争论之势,学生表态,我正式加入“弘道”的队伍是迟早的事,而且学生正在这样做。学生从大二开始接触儒学已快三年,《论语》读过五遍,还将继续领悟其中义理。在接触到“儒家网”(任重老师主持的网站)之前看的关于儒学的书可能不太靠谱,近一年已读过蒋庆老师、陈明老师的著作,网站里的文章也看了不少,接下来希望系统学习儒学。

 

以上观点还请老师们批评。最后向各位老师致敬!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