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辉作者简介:罗辉,男,西历一九六八年生,江西吉安人,现供职于吉安县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
性善论小辨
作者:罗辉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三月初五日己巳
耶稣2015年4月23日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问题,这在中华传统文化当中本是早已解决了的一个问题,可以说是,只要是一个有真实践履的儒者,一定都是认定人性本善的性善论的。今天笔者却来凑热闹提老话重提,实在有些忸怩。可是笔者又以为,理是不怕多讲的,所以今天笔者还是要硬着头皮来既正说又反说性善论,以为我们初学者增加一点坚定性善论的资粮。
性善论正释。性善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是超越人们一般善恶概念的“善”,是不与“恶”相对立的善,是宇宙本体“仁”显发于人体之本善,是中道,是中庸,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十六字心传。关于性善论,历代圣哲和当代儒者多有阐发,此不重复。而人人也知道,人们虽本性论,但因习性之故,人亦有善习和恶习表现。关于善习和恶习,这里笔者则稍作解说,善习,是人们性善的体现,也是中庸之道的“善”,即是夫子所说的既不过或也没有不及的表现。而不是一般人们习俗认为对我好、利于我就是善;而恶习同样也是好此,不是说对我不好、不利于我就是恶,而是说不符合中庸之道,过或不及就是恶。还有,人有七性六欲,有“正受”即正常享受之欲,人的眼、闻、鼻、舌、身、意的正常享受,即是本心之显发与作用,然而不少持性善论者及否认者,将之排除在人性本善之外。特别是许多学佛人,认为修行要断除一切欲望,这是认识的大偏差,其实不是要断除一切欲望,而是要断除不正常、不符合中庸原则的欲望。于此,余东海先生有《习性论》、《正确对待欲望,别当灭绝师太》①等文为学人警示之。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这为我等平常之人为善去恶提供理论依据,为人们走向圆满人格提供可能以至必能。
性恶论“认贼为父”。性恶论起源于战国时代的荀子。由于荀子见性不彻,其主张性恶论犯了两个方面错误,一是不明道体,也是不明性善为人之本体;荀子仅看到的是人的习性,又对人的习性中善习和恶习不能分别,故认为人人天生表现出来的七性六欲一律概之为小人之习,“人之生也固小人。”于此,荀子以为“化性起伪”,认为需要教育人们努力学习,积累善行,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行。故而提倡仁义,以‘礼义’为核心构建了自己的思想体系,荀子也成为中国历史上外王学大师。但荀子主张性恶论,故荀子所宣扬的仁、义、礼、乐本身就具有很重虚伪性了,也是僵化的,也必然缺乏经权原则。因为他以性恶论为基础,那么所宣扬的仁、义、礼、乐也就失去了衡量的标准,与其所认为的人之本性也相矛盾,岂不是言不由衷?最终一定与实际脱节。故而到了荀子学派以后的弟子们,就走入法家,如韩非子、李斯等的学说,成为专制独裁者的工具。由性恶论而导出法家弟子来祸害天下,在秦始皇达到极盛,对中华历史和中华文化危害极大。荀子一边认性恶论,一边又认为要教人仁、义、礼、乐,如此矛盾与悖论,恶种子恶根要生长出仁义之花朵谈何容易,说句不好听的话,这岂不成了违背其所谓的“人性”?成了“残害人性”?当然荀子提倡仁、义、礼、乐也是荀子们本身具有性善品质的显发,他们的这种“人格分裂”是他们自己做梦也想不到和想不明白的,除非他们抛弃性恶论转向性善论。故余东海先生对荀子作如是评价:“荀子于‘仁’之大义不透,以习为本,以妄为真,认奴为主,认贼为父,乃有性恶论,只能算‘儒家别宗’的贤人。”②
原罪论的错谬。基督教有教理认为,因为人类始祖犯罪,故人天生下为是有罪的,也就是原罪论说。如此,按基督教说法,则用水洗罪也好,忏悔也好,那怎么可能把罪恶洗除掉,就象用水洗黑石头(煤),怎么可能将之洗白呢?有个故事说彭祖活了八百年,也没有看到过有谁能将黑石头洗白。确实,难道有哪个基督教徒看到过?因此从逻辑上来说也好、理论上来说也好,原罪论是难以成立的。再,如果原罪论成立,那人们就要忏悔,要悔改,然而要怎么来悔改,悔改到什么程度,是不是人的所有行为都要悔改,也没有什么标准,一切只有看神的旨意了。而对基督教来说,神的旨意是不可能让人能知道的,神是超越于人高高在上,人们只能等待神的拣选。故而,在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之前,西方的政教合一,以神为本,而无视人生而就具有的自由和权利,给人们带来了千年的黑暗;而现代一些虔诚的基督徒往往有“宗教体验”,然而这种宗教体验并不是得道的标志,且容易走向极端。基督教门派众多,其中分出的许多支派成为邪教多与此有关,这一点是世所共知的。
再说原罪论也可以说是性恶论,人虽然天生不是圣人,有习性的存在,因而,有许多不善的地方,但也常常有善的表现,更何况人还有为了生存天然具有的权利和自由,那岂不被原罪论一古脑地打杀了?
告子性无善恶之分的肤浅。告子性无善恶之分是不明人性与天性之本体,仅着眼于人性之于现象界的表现,即只是看到了人的习性可善可恶之表象。对于告子的这种观点,孟子批评得非常透彻。笔者于此仅对告子以水之无分于东西为例作点补充批判。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③告子在此用水来比喻人性,把水认作任由外力主导的物质本身就是错误的。水“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表现的是水的柔弱和润下的品质而不是其他,无论是东西还是南北,只要水能顺着它的柔性能够达到,它就会无差别地滋润万物,同时这也恰恰反映了水的“善”的本性。告子以水喻人性也说明其不识人之性也不识物(水)之性,而告子的例举恰恰说明人之本性为善。
由于告子认为性无善恶之分,而告子也讲人的仁或义,如果按照告子所说,那么他讲的仁义就失去了根本,什么是仁什么是义就没有任何原则、标准了,岂不就成什么是仁什么是义由外面的力量决定?对我有利、对我有益就是仁就是义?或符合我的思想观点就认为是仁是义了?这样势必变成利益、权力、权威等成为仁义的代言人,也会导致民粹主义就成为仁义的代言人!
还有人以为性本善是圣人方便设教。此言则从两处证明其所谓“圣人”自已打自己嘴巴。一此“圣人”否认性善论,那么此“圣人”自己否认了自己,其本质就不是善性的,则“圣人”不是圣人矣。二,圣人为方便设教,则以为人本性不是善,那“圣人”提倡的仁、义等善性,岂不是在“戕害人性”,本身也就是在戕害仁义了,那“圣人”岂不在造恶,在骗人?那也是在否认“圣人”自己,否认其所倡导的教育。
还有以为性善论是统治阶级为了统治而设。试想:统治阶级要别人认为人性本善,而他自己则认定人性本恶,教育别人修身进德,教育别人去做圣人贤人,做君子,做德才兼备之人;而他自己则要去学恶知识、做恶事,做小人、坏人,并且教导自己的后代学恶知识、做恶事,做小人、坏人,做没修养、没品格的人,低下的人,这岂不荒谬万千!当然不是。历史上的统治者都是请天下最有学问的大儒来做自己孩子尤其是太子的老师,并且还不止一位。太子一般有六位老师,太保、太傅、太师和少师、少保、少傅。他们各有不同的教任务,用现在的话来说,太保主要是教卫生保健,饮食起居,即生活教育这门课;太傅教伦理道德这门课;太师教怎样处理国家大事,即治国、平天下这一套课程。而少师、少保、少傅三个人带著王子把老师所教的进行落实,要真正做到,讲了、学了,没有照做不行,一定要落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社会帝王家是怎样地全心全力培养接班人!这样用心培养下一代,也是对人民负责任,对国家民族负责任,对祖宗负责任,对天下负责任。④然而居然现代社会果真有教自己孩子恶知识的人!有146名情妇的江苏省建设厅前厅长徐其耀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要有文凭,但不要真有知识,真有知识会害了你。有了知识你就会独立思考,而独立思考是从政的大忌。别看现在的领导都是硕士博士,那都是假的。”
历史上就是一般民间,也莫不尊重德性尊重学问。我们吉安自古就有“箕团晒谷,教子读书”训语,意思是说无论怎样穷,那怕穷到吃饭都成问题了,也是要教让自己的孩子去读圣贤之书的。就是历史上的奸臣,好象也没有那个不是让自己的后人读圣贤书。反过来倒是近现代以来,世人是非不分,颠倒黑白,以为这样就可以获得到什么便宜,自以为暂时得到一点小利就是聪明,最终是误了卿卿的命,玷污了列祖列宗,贻误了子孙后代。
人是一切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吗?
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马克思对此论断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⑤。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错误论断⑥,故而推导出人类社会受物质生产资料的决定,从而导出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那么人作为社会中的人,则认为“人的自然属性则依附于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 ⑦,故得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在“一切社会关系总和”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则就是所有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认为“人类的本性是不断改变的” ⑧,“整个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 ⑨;“在阶级社会里,人性或人的个性带有阶级性。”⑩故而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要建立所谓共产主义社会,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认为只要消灭阶级,建立公有制社会,社会主义以至共产主义社会就可以实现。为了实现这种理论,无产阶级革命不惜进行无数的暴力革命,杀害了无数的人命,制造了无数的人祸。但是,这种理论实践的结果,并没有实现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妙预言;相反的是,凡是私有制所具有的弊端,公有制不但全都具有,私有制没有的弊端,公有制也能创造出来肆虐社会。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时代,创造了共同贫困的极权社会;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时代,创造了极少数人富起来的权贵资本社会。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种人性论,把人当成是受社会化、环境化的物化人,无视人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有生而自有的各种权利;无视人有善恶好坏之别,有为善去恶的道德追求。因此,这种错误人性论给人类带来的只有无穷无尽的灾难。
以现代世俗社会的眼光来看,如果你对人说你是学传统文化学儒的,人家会认为你这人稳重可靠,但复古;如果你对人说你是学佛的,人家会认为你这人软弱善良,易被人欺负;如果你对人说你是信基督的,人们会遗憾,因为你总把信教人当成是兄弟姐妹,而亲人却是外邦人,家里老爷子死了也不管,老祖宗也不要了;如果你对人说你认为人性本恶,人们会当然会怕你了,敬而远之吧,你从中获得满足了;如果你对人说你是共产党员,那人们也知道了你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总量是非常的大,你是有关系有后台的,你也很会搞关系,无论在单位还是社会,各种好处、利益总是你们这类人得的。……真的是让人遗憾,人间总是存在着各种狭隘观念的族群、宗教、主义、党派、团体等等利益之争,总免不了要维护着自认为的什么什么,导致人与人之间总是那么陌生、冷酷以至残酷。我想,如果世上所有的人都能真正把这些“外壳”抛弃,我相信,人人都是认同人性本善的。
我们往往有这种体验,当我们在陌生的人与人之间、不同族人之间或者不同国人之间由于语言不通无法交流,而用各种手势、表情、口型等来交流的时候,往往认同这么一句话,“世界上的人心都是相通的”。为什么这句话成立呢?其实就在于“人之初,性本善”啊!道理本来也就这么简单!吾人要止于“至善”,因为吾人本来性善,本来就是“至善”;如果作其他想念或认识,反而是不善了!正如佛经所云,“是心是佛”,才可以“是心作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还是其他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严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命运的走向,几千年来世界各国的历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注释:
①《大良知学》,余樟法著,贵州出版集团公司、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②《荀子论蔽、荀子之蔽及其它》,余东海著,见儒者余东海的博客,网址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0a591d0100enyu.html
③《孟子·告子上》。
④《净土大经科注》(第四集),释净空主讲,2011/10/1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04。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6页。
⑥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上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论断之所以是错误的,笔者有《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的批判》论述得非常清楚明了,该文见于儒家网评论杂谈栏目,网址为:http://www.rujiazg.com/article/id/5029/。
⑦⑧⑨⑩《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 论人性 异化 人道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1983年8月第一版。
罗 辉
时间:乙未年三月初五日
西历2015年4月23日
(作者简介:罗辉,男,属猴,西历一九六八年生,江西吉安人。)
责任编辑:葛灿灿
【上一篇】【龚鹏程】论“书院精神”
【下一篇】【林美娟】拿起《论语心读》 此生不愿放下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