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仁者、勇者
作者:李荣荣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三月十三日丁丑
耶稣2015年5月1日
弘法寺上下楼梯的走廊上,会画一些小故事,其中有一个讲的是“仁者寿”,本出《论语》,是儒家的东西,也被他借了用了。
他是这么解释的,仁者爱人,胸怀宽广,无不必要之思虑,处之泰然,故曰仁者寿。这个解释也算妥当,不过用大家熟悉的四个字解释起来更加清楚:仁者无忧。
“知者不惑、仁者无忧、勇者不惧”
这三句话对于生活在尘世中的俗人来说,是渴望不可求的,事情不清楚、道理不明白,总是存疑,为惑;担心没能升官、没能发财、股票没涨、股票涨了,为忧;害怕失去、害怕疾病、害怕神鬼,为惧。只要活着,惑、忧、惧都将如影随形。
如何能超脱、去除此三魅,各有各的办法,儒道释三家不同,释讲无相,凡有所相、必是虚妄,讲了脱生死;道讲无为,“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他选择后者;儒家讲:“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相对而言,儒家更加勇猛精进些,换句话说“正能量”更多些。以积极有为的态度,通过做智者、仁者、勇者来进行自我修炼,自我提升。
“修、齐、治、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基础都是自我修炼,这跟周星星看《论演员的自我修养》没什么两样。儒者相信通过持续、长期、严苛的自我修炼,以圣人行为准则要求自己,以知者、仁者、勇者的标准身体力行,必能够达到上述境界。其中的佼佼者是王阳明、曾国潘,另,蒋介石其实做的也不错。
自我修炼的法门在哪里,如何具备“知、仁、勇”,想从教育中得来,我看够呛,目前的教育包括大学教育都只是贩卖知识的杂货铺(梁启超语),受完多年的教育之后,往往“三观”更为迷惑,更没有方向,以致出现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不信就经常逛逛新浪新闻。凡此种种,都是“人”的教育的失败。对于自我而言,则是自身修炼的失败。
排除了现今教育,那么法门到底在哪?我看一个是多学习一个是多实践,并在生活中、工作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不断去体验,不断去提炼。据说六组慧能得道后,还是跟以前一样,该砍柴砍柴,该吃饭吃饭、该念经念经、该捣米捣米,一切如常,但我想此如常与得道之前的如常,底子还是不一样的。
道理简单,做起来难。摘一段话“澄(人名)在鸿胪寺仓居,忽家信至,言儿病,澄心甚忧闷,不能堪。先生曰:此时正宜用功,若此时放过,闲时讲学何用!人正要在此等时磨练。”(《传习录》)。平时夸夸奇谈有何用,一遇事情就现出原形。
如前,所谓的修炼是无时无刻的。“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扫除廓清”。曾国潘、蒋介石记日记坚持几十年不变,狠斗灵魂深处一闪念,丝毫不给自己留情面,蒋逛了几次窑子,看了一眼路上美女,都要在日记里记着,然后痛骂自己。有个学者研究蒋日记,得出蒋有多疑、好色、易怒等五大缺点,我倒觉得谁没毛病,能将自己的毛病坦诚出来,实为难能可贵。
以自己一生来践行修炼的儒者王阳明、曾国藩是如何看待自己一生?王阳明临终前,有弟子请问遗言,阳明先生回答“吾心光明,夫复何言”。曾国藩死前口不能言,以手指桌上他的遗嘱,也是他给子孙后辈的家训“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当真是智者、仁者、勇者!
李荣荣
2015.4.29
责任编辑:葛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