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麟】孟子的劝告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5-05-01 14:15:18
标签:

 

 

 

孟子的劝告

作者:潘麟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三月十三日丁丑

           耶稣2015年5月1日

 

 

 

生活和人生中充满欲望和物性(即功利算计之徒)的人必然痛苦,生活和人生中充满人性(即充满人之为人的温情——友谊和慈悲等)必然快乐,生活和人生中充满神性(即智慧和超越)的人必然富于创造。生活和人生始终充满着友谊、慈悲、快乐和从容的人,这样的人一定是一个在生活和人生中,始终保持着人性化的人。只要一个人在他的生活和人生中没有彻底失去人性,守住一些人性的底线,快乐和幸福,或多或少或迟或早,是必然会有的。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所谓“天爵”只是一种比拟性的说法,天爵实际上是精神的爵位,内在的爵位,无需谁来委任封赏,也无法世袭继承。人爵则是偏于物质的、外在的爵位,必须靠人委任或封赏或世袭。天爵就是持守人性和天性(神性)不失的人,因为他持守人性和天性不失,故他必然是一个“仁义忠信,乐善不倦”的人。“古之人”——孟子以前的人,主要指夏商周三代善于治世之圣君贤臣。他们是那些持守人性和天性,因而被授之崇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人(即授予这样的人以“人爵”)——“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此事到后来慢慢地变质了:有人开始冒充有人性和天性的人,以此来骗取各种人爵——“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要”即“邀”也。当他们把人爵骗到手后,就恢复了本来面目——即恢复为一个没有人性没有天性的人——“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

 

最后孟子无比惋惜地说:这样的人真是糊涂呀,这样糊涂的人终将败亡——即他们通过冒充有人性有天性的人所骗取来的“人爵”,不仅难以长久,反而还会为他们引来各种灾祸。因为他们无德以配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也就是说,在孟子这样的圣人看来,什么样的“人爵”必配以大于它的“天爵”以为基础和背景。如无此基础和背景,则“人爵”犹如一株独木,暴露在风雨之中,它能持续多久呢?这就是孔子在注解《周易》的“文言”里所说的:“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它们将给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和力量(而使我们变得更加充实和有创造力)——人性是人们快乐和幸福的唯一源泉,天性是创造和智慧的唯一源泉。无论是“快乐和幸福”,还是“创造和智慧”,它们都是“给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和力量”。

 

责任编辑:葛灿灿

 

微信公众号

儒家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