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民】研究传统文化应有大视野、大眼光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5-05-17 08:52:15
标签:
张新民

作者简介:张新民,西历一九五〇生,先世武进,祖籍滁州,现为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授兼荣誉院长。兼职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儒学研究会会长。著有《存在与体悟》《儒学的返本与开新》《阳明精粹·哲思探微》《存在与体悟》《贵州地方志考稿》《贵州:学术思想世界重访》《中华典籍与学术文化》等,主编《天柱文书》,整理古籍十余种。

   

研究传统文化应有大视野、大眼光

作者:张新民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三月廿八日壬辰

           耶稣2015年5月16日

 

 

 

王阳明在贵州悟道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就他个人的生命来说,是其人生最大的转折点,从中国思想史的角度看,则是又一次历史性的重大突破。龙场悟道前,他在游离徘徊中质疑和追问存在的意义,龙场悟道后,他对生命的看法焕然一新。

 

阳明学说最关键的是讲“心”,由尽心而知性,而知性而知天,就是我们怎么体认存在与世界的关系,世界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如何通过人而有了实质性的关联。,这当然离不开心的能动作用,是一个存在论的追问,而非认识论的探寻。良知学说感通宇宙,沟通内外,是超越性的,又是道德性的,而道德是符合人性的需要的,失去良知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世界。因此,完善人格的根基就在人性内部,不能不最大化地发挥心的作用。发挥心的作用就是尽心之学,不能不以知性始,不能不以尽性知天终。而知性知天即是既守恒有常,又明变顺化。尽性之功,决不离变化之道,故性与天道,必然是一而非二。王阳明所要追问的乃是人类价值的一贯性与共同性,与我们的生命或其他一切存在究竟是什么关系。

 

明代是专制发展到高峰的时期,不仅君臣尊卑太过,即皇权较诸相权亦一脉偏大,王阳明受贬万里投荒来到贵州,对朝廷成为判断是非的真理标准的不成文原则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不在权力中心,而应该还原为每一个体都的有可称为“天则明师”的良知。这显然是对人的存在权利和人格尊严的维护,是对人的主体自我抉择能力与自由精神的颂扬。阳明学说从边缘逐渐走向中心,始终在向周围的世界扩大自己的影响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未来的时代乃是东西方文明全面对话沟通的时代,未来的世界则为东西方文化资源合理整合发展的世界,因此,研究传统文化应该有大视野、大眼光,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明与文明之间的对话,不脱离中国文化主体性精神的互学互鉴的对话,最终则着眼于人类的未来整体前途,建立起和谐健康的新型思想文化形态。

 

责任编辑:葛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