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朵生】莫言孔庙题匾失误暴露文化传承软肋

栏目:孔庙(文庙)维权
发布时间:2015-05-18 10:17:40
标签:
慕朵生

作者简介:慕朵生,男,独立学者,曾创办中国儒教网暨儒教复兴论坛并任总编。

  

 

 

莫言孔庙题匾失误暴露文化传承软肋

作者:慕朵生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15年5月15日(删节版)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三月廿七日辛卯

           耶稣2015年5月15日


 

 


想必时下不会有人怀疑,为中国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莫言先生,是中国最重量级的“国宝”之一。然而,他在北京孔庙从左至右书写的“乾隆石经”四字匾额,却因好事者将照片上传微博之后,引发网民和媒体围观,甚至招致不少的批评和指责。

 

我们似乎也可以把莫言在孔庙的题写匾额,解读为是他试图在亲近儒家文化。但同时,坦率地说,他的这一举动,因为出现了几个不应有的失误,的确显得有些冒失,因而也让人有些匪夷所思。一方面,根据古人书写习惯,题写传统匾额,尤其是孔庙匾额,字序多是从右向左,而不是自左至右。另一方面,书写者个人题名,一般字迹稍小,且要低于匾额正文,以示谦虚并对题写内容表示尊重或敬意。更重要的是,莫言尽管是“国宝”,但毕竟是文学家,而不是国学家或儒学家,在孔庙这一最能承载和代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神圣殿堂里题写匾额,的确有些不合时宜——由百岁人瑞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之类的人来题写,才是更合适的吧!

 

当然,板子不能全打在莫言身上。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声名日隆、身价暴增,各种攀龙附凤的人员和机构自然接踵而来。可以想象,北京孔庙管理方当时该是多么地上赶着请莫言题写“乾隆石经”的匾额啊!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庙方竟然还为他题写的匾额雕刻了祥龙图案,与大成殿清代九位帝王所题匾额上的图案类同——这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因为,这种只有帝王专享的图案,恐怕是莫言当受不起的。要是在古代,这是最严重的“僭越礼制”行为之一。现今,虽然时过境迁,帝王不在,但对于孔庙而言,还是宜保持传统为宜。哪怕把孔庙当作文物进行改造或修补,至少也要做到“修旧如旧”或“建新如旧”,以便保持其传统建筑风格和固有文化生态。

 

需要指出的,板子也不能完全打在庙方身上。应相信,庙方请莫言题匾当是好心好意,即虽然有攀龙附凤的嫌疑,但主要还是想通过莫言的“名人效应”,来提高庙宇的文化氛围和社会效益。只不过,虽是好心好意,但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变成了一个笑柄。实际上,这同时也暴露了庙方的糊涂,甚至是体现了庙方的不学和无知。

 

板子既不能全打莫言身上,也不能全打庙方身上,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据笔者意见,至少有两个原因导致了这一颇为吸引眼球,同时引发各方论战的“文化悲喜剧”:

 

首先,百余年来,中国经历了一轮轮“激烈反传统”的思想文化甚至是社会运动。职是之故,那些千百前来一直被国人视为精神信仰、价值观念以及文化常识的传统,早已七零八落甚至是“游魂无归”。经典被驱逐出了学校,孔子被驱逐出了文庙,价值被驱逐出了灵魂,传统变得既陌生而又疏离,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每国人生命生活生存的精神家园。

 

其次,虽然近些年来社会各界以及政府开始着力推动中华文化复兴,但一则“修补花瓶要比打碎花瓶困难”,所以尚需更多时日才能收效。二则当下复兴中华文化的过程中,亦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出现不少商业化、功利化甚至是媚俗化、庸俗化的现象,诸如“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政府工程,“修旧如新、以新代旧”的文物改造,“儒学会所班”“天价国学班”的商业操作,以及学界放弃“汉话汉说”转而“以西学解释中国”的学术“逆格义”现象等等,不一而足,层出不穷。所有这些,与其说是在复兴传统,毋宁说是在进一步伤害本已残缺不全、伤痕累累的中华文化。

 

此外,还有一些文化传承现象同样值得警惕。比如肆意将高雅优美的传统解释为麻木人生的“心灵鸡汤”,单纯强调蒙学书籍“三字经”“弟子规”的文化作用,以及动辄举办大规模“为父母洗脚尽孝”的社会活动,等等,要么误解传统,要么肤浅幼稚,要么偏执极端,都没有把握传统的神髓,是一种文化的“虚热症”。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莫言孔庙题匾失误事件本身。莫言不懂规矩也好,庙方不学无知也罢,实际上都是中华文化主体性和自觉性沉沦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一种文化领域“追明星、捧大腕”媚俗风气的一种体现。它准确而又及时地暴露了中华文化传承过程中的诸多软肋,同时也为全社会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复兴敲响了警钟。就此而言,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事情已经发生,事件已经炒大,莫言和庙方两者最好达成撤掉“乾隆石经”的谅解,以便给全社会一个合乎情理的交代。同时,外界也不宜再继续热炒此事——毕竟保护“国宝”也是每个国人的责任。

 

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华文化神圣殿堂的孔庙,在中华文化复兴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宜进一步改进孔庙管理和使用机制,改变由文物等政府职能部门单一管理和使用孔庙的做法,形成修缮费用等各种开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社会各界赞助为辅,文化活动由儒家学者及社会贤达组成的专门委员会统筹安排,日常管理由熟悉文物保护和儒家文化的专职人员具体负责的孔庙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恢复孔庙祭祀孔子、温习礼乐、传承经典、培养人才、教化天下的传统功能,使孔庙引领并屹立于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历史潮头。

 

责任编辑:葛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