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朔州志愿服务共识,我在路上
——第二期家庭国德培育国学师资夜校公开课毕业心得体会
作者:林晶
来源:作者授权 儒家网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四月初七日庚子
耶稣2015年5月24日
短短的三十天,在最后的几节课里我分外感动,感动于各位老师发自肺腑地、充满感情地分享。每天晚上一小时的经典诵读学习,又和女儿坚持了一个月。这一个月相比之前第一期家庭国德培育视频示范课100天的时间来说很轻松,没有任何犹豫不决和迟疑的心理,每一天的学习都充满了喜悦。我开始意识到,在亲子共同学习诵读国学经典的道路上我和我的孩子终于稳稳地起步了。即使课程结束了,可这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共同养成了每天一小时诵读经典的好习惯,每天专门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来为自己充电学习,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等到日后的某一天,我和孩子能学习到的东西可能会多到根本无法去想象。所以,我想说,“知行合一”,如果真的想去学习,只要你坚持去做,生活一定会把你带到不可想象的远方。
这一期课程让我有感悟和收获的地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每天“找好处和认不是”各一条。这是这一期课程邸老师布置的一个小作业,让每一位老师每节课在笔记本上找好处和认不是各一条。课程结束了,我翻一翻笔记,这些找好处、认不是都是我每天边做笔记边顺手写下来的。这个小作业看似简单,其实很难。因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仍然没有那么系统、深入,所以找起好处来觉得自己写的总是有些肤浅,自己切身的体会很少。而认不是就更难了,需要我绞尽脑汁去回忆这一天或者这一段时间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也会时常觉得自己哪有那么多的错误。因为找好处是强化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我们每天不断地去发现学习国学经典的好处也不断地鞭策着自己要更加努力地“补课”。而认不是主要是针对个人修身和立德。《孟子·离娄上》中有句话叫:“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我们每个人只有不断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认不是,才能端正自己的心,从而少一些抱怨、计较他人。很多时候我们的目光焦点和情绪都过多地用于关注别人,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心。认不是的过程恰恰是真正静下来和自己内心对话的过程,只有心静下来去关注自己,才能发现自己做的不好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现在静下心来想一想,邸老师的这个方法真的是非常地高明,我们不仅仅应该是这三十天里这样做,认不是应该每天坚持去做,这样才能慢慢地遇见更好地自己。
二是组织参加清明节祭孔仪式。4月6日,清明节第二天,全体老师和孩子身穿汉服参加了在文庙举行的乙未年朔州文庙清明祭孔释菜礼。在邸老师的带领下,分迎神、初献、亚献、终献、送神五步完成祭孔礼仪。三献时行跪拜大礼,每次行礼之后诵读国学志愿服务口号。之后,全体人员全本背诵了《三字经》和《弟子规》。这次祭孔仪式对于第二期的很多学员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以前,很多人不知道朔州有文庙,更不知道文庙在哪里,文庙里有什么。文庙祭孔的意义原本就在于表达对孔夫子的崇高敬意,我想我们每一位老师通过这一次清明祭孔首先是认识到了儒家文化的道场之一——文庙,通过参观文庙以及参与整个庄严肃穆的祭孔仪式,对孔夫子和儒家文化都有了更崇高的敬意,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学习国学经典的信心。
三是敬德书院农村生活体验课接地气。4月6日清明节祭孔仪式后,所有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驱车前往位于西山森林公园的敬德书院参与踏青、放风筝活动。各位老师在邸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敬德书院,孩子们在土地上跑来跑去,放风筝玩得特别开心。4月23日周六上午,我和邸海叶老师带着孩子又去敬德书院自愿参加劳动,帮助松土、锄地。孩子们负责给书院的小树苗浇水,一个上午大人和孩子都体验着乐活生活的乐趣。五一节放假期间,又有很多的老师自愿带着孩子前往敬德书院种花、浇地。这些活动,大人和孩子们都很受益,不仅仅是体验劳动的辛苦和不易,更是感受到了大自然以及农村乐活生活的纯朴、自然、简单和快乐。在劳动的过程中,大人和孩子都变得很谦虚,很吃苦,不自觉地低下了身子,放下了平时高高在上的姿态。我想,简单、快乐的生活是每个人都向往的,而敬德书院农村生活体验课正是让每个人有了放松的机会,真是一个太好太好的地方,这些劳动的记忆也会铭刻终身。
朔州志愿服务者有九字共识:读经、修身、弘道、做公益。目前来说,我在亲身践行着这九字共识,每天和孩子坚持一小时读经,注重自己的修身和立德,接过“弘道”的接力棒,邀请邸老师国学课进课堂、进校园,也因为有幸认识了滴水公益组织的朱虹和她们的团队而参与了一些扶贫、支教、募捐等等的公益活动。我有信心把这条路坚持走下去,继续用自己的一点微不足道的力量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衷心地感谢一起学习的各位老师和孩子们,衷心地感谢邸继文老师的无私付出!
责任编辑:葛灿灿